1 目录 一.基础资料…………………………………………………………… 2 二.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方法的选择……………………………… 2 三.通风系统的划分………………………………………………… 2 四.局部排风风量的计算…………………………………………… 3 五.全面通风通风量的计算………………………………………… 5
六.进、排风口的布置………………………………………………… 5 七.系统的水力计算…………………………………………………… 6 八.通风机的选择…………………………………………………… 11 九.参考文献………………………………………………… 11 2
一.基础资料 1.土建资料 本次设计建筑为电镀车间,车间尺寸为12×23×6.62m,使用面积12×152m,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2.有害物体发生的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液温 溶液性质 个数 电解去油槽 Tyy-4 1.2×0.8×0.9 70℃ 碱 1 镀银槽 -0Y 0.6×0.5×0.7 常温 氰 2 镀铬槽 1.0×0.6×0.7 55℃ 酸 2 氰化镀锌车 Tyy-5 1.5×0.8×0.8 常温 氰 2
二. 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方法的选择 由于生产条件限制、有害物源不固定等原因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者采用局部排风后,室内有害物浓度仍超过卫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全面通风。全面通风的效果和通风量以及通风气流组织有关。 根据实际工艺在有害物散发点直接把有害物质捕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分为进风和排风,为了维持室内一定的压力,一般采用机械通风。 由于本车间属于同一生产过程,工作人员分布在整个房间中,采用全面通风的机械送风。而污染物源主要是一些电镀槽,污染物直接在工作过程中从电镀槽中释放,所以只需对各个电镀槽进行局部排风然后统一处理后排到室外。
三.通风系统的划分 当车间内有不同的送、排风要求,或者车间面积较大,送、排风点较多时,为了便于运行管理,常分设多个送、排风系统。划分的原则: 1、空气处理要求相同时、室内参数要求相同的,可划为一个系统。 2、根据有害气体的酸碱性质,将相同性质的合为一个系统(电解去油槽分为一个系统;镀银槽,镀铬槽,镀锌槽分为一个系统)。 此电镀车间的面积比较大,但是都是进行同一工作流程,所以整个排风系统划分为一个系统,但由于设备比较多,风量大,将排风系统分成三个小系统。送风系统是向整个房间均匀送风。 3
四.局部排风风量的计算 1.本工程为电镀车间,污染物源为电镀槽,因此采用槽边排风罩进行局部排风,槽边排风罩分为单侧和双侧两种 。本次设计采用条缝式排风罩,条缝式槽边排风罩的断面尺寸有三种:250×200mm;250×250mm;200×200mm,;当H≥250mm的称为高截面,H<250mm的称为低截面。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得到槽边排风的设计原则: (1) 单侧及双侧排风的选择 槽宽:B≤500mm宜采用单侧排风; B=500~800mm宜采用双侧排风; B=900~1200mm必须采用双侧排风; B>1200mm采用吹吸式排风,但在下列情况下不宜采用: (a) 加工件频繁从槽中取出; (b) 槽面上有障碍物(挂具、工件等)扰乱吹出气流; (c) 工人经常在槽两侧工作时。 圆形槽子,宜采用环形排风。 (2) 为提高槽边排风排风效果,减少排风量,可采用一下措施: (a) 槽子宜靠墙设置; (b) 降低排风罩距液面的高度,但一般不得小于150mm;
2.本设计均选用250×250mm,且均为高截面排风。 高截面单侧排风风量的计算公式:L=22.0)(ABABvx
高截面双侧排风风量的计算公式:L=22.0)2(ABABvx
式中:A——槽长,m; B——槽宽,m;
xv——边缘控制点的风速,m/s,其值由《工业通风》附录8
镀槽边缘控制点的吸入速度xv查得。 对于双侧排风,每一侧的排风量 L21L
3.具体计算 (1)电解除油槽 (尺寸:1.2×0.8×0.9)
B>500, 采用高截面双侧排风,排风量L的计算公式:
2.0)2(2LABABvx=2×0.5×1.2×0.8×(0.8/(2×1.2))2.0=0.54 m3/s 4
单侧排风量L21L=0.27 m3/s 假设条缝口风速 0v=10 m/s 采用等高条缝,条缝口面积0/fvL=0.027㎡/s f/F=0.027/0.252=0.432>0.3 为保证条缝口速度分布均匀,在每一侧分设2个罩子,设2个立管。 因此,f’/F=0.216<0.3
阻力2p20v=2.34×(102/2)×1.2=140.4 Pa
(2)镀银槽(尺寸: 0.6×0.5×0.7) B≤500,选用高截面单侧排风,排风量L的计算公式:
2.0)(2LABABvx=2×0.25×0.6×0.5×(0.5/0.6)2.0=0.14m3/s
假设条缝口风速 0v=8 m/s 采用等高条缝,条缝口面积0/fvL=0.018㎡/s f/F=0.018/0.252=0.256<0.3 为保证条缝口速度分布均匀,采用楔形条缝口
阻力2p20v=2.34×(82/2)×1.2=90 Pa
(3)镀铬槽(尺寸:1.0×0.6×0.7) B>500,采用高截面双侧排风,排风量L的计算公式:
2.0)2(2LABABvx=2×0.5×1.0×0.6×(0.6/2)2.0=0.47 m3/s
单侧排风量L21L=0.235 m3/s 假设条缝口风速 0v=8 m/s 采用等高条缝,条缝口面积0/fvL=0.029㎡/s f/F=0.029/0.252=0.464>0.3 为保证条缝口速度分布均匀,在每一侧分设2个罩子,设2个立管。 因此,f’/F=0.232<0.3 5
阻力2p20v=2.34×(82/2)×1.2=90 Pa (4)镀锌槽(尺寸:1.5×0.8×0.8) B>500,采用高截面双侧排风,排风量L的计算公式:
2.0)2(2LABABvx=2×0.35×1.5×0.8×(0.8/(2×1.5))2.0=0.64 m3/s
单侧排风量L21L=0.32 m3/s 假设条缝口风速 0v=9 m/s 采用等高条缝,条缝口面积0/fvL=0.035㎡/s f/F=0.035/0.252=0.57>0.3 为保证条缝口速度分布均匀,在每一侧分设2个罩子,设2个立管。 因此,f’/F=0.285<0.3
阻力2p20v=2.34×(92/2)×1.2=113.7 Pa 五.全面通风通风量的计算 该设计送风量按排风量计算,即L‘=0.54+0.14×2+0.47×2+0.64×2=3.04 ㎡/s 实际送风量L=KL‘=1.15×3.04=3.5㎡/s
六.进、排风口的布置 1.进风口是通风、空调系统采集室外新鲜空气的入口。其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设在室外空气较为清洁的地点。 (2)应尽量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并且应该低于排风口。 (3)进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2m,当布置在绿化地带时不宜低于1m。 (4)降温用的进风口宜设在建筑物的背阴处。 2.排风口在一般情况下至少应高于屋面0.5m。通风排气中的有害物质必须经过大气扩散稀释时,排风口应位于建筑物空气动力阴影区。 6
七.系统的水力计算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 一般生产厂房的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 风 管 类 别 干管 支管 新鲜空气入口 薄钢板风管 砖及混凝土风道 6-14 4-12 2-8 2-6 5.5—6.5 5—6 此次设计采用矩形风管,材质为薄钢板。
1.送风系统的水力计算(均匀送风) 7 管段阻力汇总:∑ΔP=223Pa
送风管各管段局部损失系数统计表 管段号 局阻名 数量 局阻系数ξ
1 散流器 900弯头 1 1 1.0 0.15 2 直流三通 1 0.36 3 矩形三通 1 0.304 4 直流四通 1 0.3
5 直流四通 900弯头 风机出口变径管 1 2 1 0.3 0.34 0.08
6 渐缩管 电加热器 百叶窗 1 1 1 0.3 2.0 0.5
2.排风系统的水力计算 (1)系统1(2个镀银槽+1个镀铬槽+1个镀锌槽)
管段编号 风量 m3/s 管长 (m) 初选流速(m/s) 风管截面积(m2) a×b mm2 实际流速(m/s) 比摩阻Rm(Pa/m) 摩擦阻力 ΔPm (Pa) ∑ξ 局部阻力Z(Pa)
总阻力
Δp=Δpm+Z(Pa) 1 0.29 2.0 7 0.041 250×160 7.25 1.5 3 1.15 36.3 39 2 0.58 1.75 7 0.083 320×250 7.25 1.8 3.1 0.36 11.4 15 3 1.16 4.2 10 0.116 400×320 9.1 2.2 9.2 0.30 15 24 4 2.32 4.0 10 0.232 630×400 9.2 1.5 6 0.3 15 21 5 3.5 10.4 10 0.35 630×500 11 2.0 20.8 0.72 52 73 6 3.5 0.8 6 0.583 1000×630 5.5 0.35 0.3 2.8 50.8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