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 总第282期 科研教学 利用国外名校公开课程对高等代数 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刘建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也与 数学分析、解析几何一起被公认为是数学体系——代数、几何、 分析三大支柱学科的基础课。同时,高等代数又是一门抽象性 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这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一定 的挑战。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鼓励和引导学 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学习相应的国外名校的公开课程,让学生 主动、自由地提前学习相关知识点,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 在课堂进行练习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提高 高等代数的教学质量提供一点经验。 关键词:高等代数;国外名校公开课;教学改革 高等代数是大学数学系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多项式、向 量、线性空间、矩阵和线性变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它要求学生 初步掌握系统的基本代数知识和抽象严格的代数学方法,为高 年级数学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这是一门让学生感 到比较抽象、难学的课程。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不 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以往学生认为数学枯 燥、内容难懂、理论性较强等以及教师的“灌输式”教学的状况, 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本门课 程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利用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以及 国外名校的优秀公开课程对高等代数教学方式作了一些改革 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提高大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许多教师经常讨论教 师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的师范技能、怎样设计课堂、利用好课堂 的时间等问题。比如:教师不仅要考虑讲课时教学形式的多样 化,还应考虑采用课件组织教学是否达到了优化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怎样使用、何时使用教学语言以及非语 言行为;对于数学问题,教师应怎样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教学等。 不可否认,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 然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活动,学习的效果才能快速地呈现出来。课堂固然重要,但只是 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之一。所以,笔者认为,为了尽可能地提高 学生学习的效率,首先要让学生有积极上进的思想。虽然这绝 不是开学初的一两次动员就能解决的问题,但事实上,绝大多 数大学新生对于读大学都有积极的态度,这就为教育者提供了 一个很好的契机。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时代的潮流。 二、学习国外名校公开课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对于高等代数的教学,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给予学生向 世界一流的教育机构学习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学习麻省理工 学院的公开课程、TED、网络课程一可汗学院等。其中,麻省理 工学院的Gilbert Strang讲授的线性代数公开课,内容通俗易 懂,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比如:在讲授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时,他 分别从行图像、列图像等几何方式解释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 题,并不失时机地引入矩阵,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可汗学 院的Salman Khan利用教学软件讲授的线性代数深入浅出,例 子丰富,容易理解。 这些课程都有中英文字幕,笔者下载了全部视频并拷贝给 学生观看学习。并且,如今新浪和网易也都推出了众多国内外公 开课程的视频,观看十分方便,这受到了众多学子的热捧,热门 课程的浏览量都突破了百万。这些公开课程具有众多优点,如只 要有一部智能设备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不限时间——什么时候 都可以观看、不限地点一什么地方都可以观看。这样,不明白的 地方,学生可以多次观看,反复“品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三、学习国外名校公开课程。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让学生同步学习世界上一流大学的课程,能使他们对自己 有更高的期望,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拥有这样的能力,从而增添 信心,这对他们的学习肯定会起到一个更好的作用。《易经》云: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意思是说,一个人 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 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这句话告 诉人们,无论是治学还是立事,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 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为此,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 他们向世界上一流的教师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更高的学习目 标,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有依赖心理,不主动学习,教师 要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梳理,这对那些能积极主动学习 的学生也起到了复习和巩固的作用,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否则 将影响课堂效果。教师可以在梳理完重要概念和知识点之后, 让学生活学活用。 笔者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并鼓励部分学 生主动上黑板进行练习。采用三人或四人一组,每人一题,十分 钟为一个周期,教师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主要思路的讲解和点 评。部分学生在黑板练习时,教师为有疑问的学生进行答疑,了 解他们学习的情况,以便后面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一般情 况下,一节课可以进行两个小组合计6 8小题的练习。两节课 的习题量可以达到12~16小题。众所周知,做练习是学习数学 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对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具有促进作用。由 于笔者所教的高等代数一次课为三个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化对 知识点的理解,第三节课前半部分的思路同前两节课的一样, 旨在讲授和梳理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后面的练习应换为更注重 实践的练习和思考。对于要练习的习题,笔者通常在上课前一 周的周末通过邮件发给学习委员,让学习委员利用QQ群把资 ・35・
新校园 XinXiaoYHall 科研教学 艺术个性教育在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陈 文 (梧州学院艺术系,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艺术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 及当前艺术教学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必要陛,从教学目标、教改指导 思想、新的教学模式的组成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几个方面论述了 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并在教学改革下,就如何提高艺术个性教学 进行了详细论述,力争提高艺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艺术课程;个性教育;教学改革 艺术教育是一门讲究个性、追求创造的课程,它已经深入 到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较大程度地影响 着高校艺术教学课程的发展,尤其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我们不 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教学中用到的方法与技巧也得跟着 更新。在课程改革中,怎样进一步开展艺术个性教学是教育工 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综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自身的教学实践 经验,笔者谈谈艺术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我国艺术课程改革的方向 我国艺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偏重传授知识与技能,忽视了 学生艺术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目前,我国艺术课程改革的方 向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 及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 想。第二,课程设置采取两种类型:其一为分科的美术、音乐课 程;其二为综合各门类的艺术课程,各地、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进 行选择。第三,注意激发学生艺术学习兴趣,也注重美术、音乐 等学科的内在结构和特点,充分发挥艺术各学科在促进学生的 成长以及对社会贡献方面的独特功能。 二、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二化”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比较晚,人们对艺术内涵的理解还 料共享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笔者 要求学生注重思路分析,细枝末节的东西可以在课后完成。另 外,为了鼓励学生完成这些综合练习,对那些完成得较好的小 组可在平时成绩上给予加分。 四、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学习不仅 仅局限在数学上,他们也拓展到人文等领域,积极学习国外优 秀的人文课程。据学生反映,国外名校公开课正在改变他们的 学习方式。通过公开课程,他们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 太多了,只能见缝插针式地进行充电。有些学生利用每天早起 或是午休的时间,坚持每天看一课;有人干脆把视频下载到手 机和平板电脑上,利用排队、候车、坐车等时间进行“欣赏”。 总而言之,通过网上公开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 极大地调动起来。通过学期末的考试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比起上一届的学生要好,这也是对这次教学改革的一 ・36・ 不够透彻,因此我国各学校在艺术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着极大 的差异。在艺术教学实践中,“二化”现象比较严重:一是模仿普 通高校的课程模式建设,从而过于偏重艺术教学的理论化。虽 然培育的人才能够透彻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在实际解决 问题时能力有所欠缺。二是完全按照高职培养人才的目标教学 课程而设立,导致了艺术教学轻理论重实践。由于过度重视实 践教学,对理论基础知识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使得学生在实 际解决问题中因缺乏理论知识导致所设计的作品含金量偏低、 流于表面形式。以上两种人才在当今社会很难有好的发展,因 此部分大学生为改变现状被迫花时间去参加某些培训机构继 续接受教育,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 2.艺术教学的实效性差 艺术教学的实效性,指的是方案的创意、设计、理念以及操 作的可行性。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艺术教学课程中采用的 是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有的教师采用多媒 体进行教学,通过自制的课件传授知识。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 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90分钟的课堂,教师讲课的时间占 到70分钟以上,甚至少数教师的讲解从开课持续到课堂结束。 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很难接受, 更谈不上艺术审美个性的培养。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审美能力,加上艺术 理论课程相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下降,艺术 理论教学的成效不容乐观。 3.实践教学薄弱 艺术教学课程的纲要对该学科的实践课时与内容都有明 确规定,但在教学中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的教学实践通常是在 校内实训室内完成,它是一种模拟的环境,跟现实有极大的差 别;艺术实践教学是一种模拟训练,往往过于理想化与形式化, 次肯定。显然,这次教学改革的有关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 为提高其他课程教学的质量发挥作用。当然,笔者深知这次改 革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所以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的 教师参与到这个尝试中,一起完善这一课题的探索改革,为提 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代数(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 f2]张禾瑞,郝炳新.高等代数(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7. [3】李勇华.多媒体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应用o].华南师范大学学 报 会科学版),1999,(05). [4】廖贻华,易忠.Maple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应用Ⅱ】,高教论坛, 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