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


二、症状
棉花黄萎病为系统侵染病害, 分为落叶型(光杆型 )、枯斑型和黄斑性。
发病初期:
自下而上
掌状斑驳
棉花黄萎病前期病叶
掌状斑驳
棉花黄萎病后期病叶
叶片变褐干枯
1-2 病株
3&5.病株基部纵
剖面 4.健株基部纵剖 面 6.叶柄基部剖面
7.病菌
棉花黄萎病发病茎切面
三、病原
由大丽轮枝孢菌引起,
棉花的单位产量。尤其是“落叶型”棉花黄萎病在局部 棉区发生后,对棉花第一高峰期在6月下
旬至7月中旬(棉花由现蕾转入见花的时期),发病
症状明显,有些地区,田块出现落叶型症状,严重田块
出现光杆植株,少数田块绝收,第二高峰期在8月至9月 上旬(花铃至吐絮期),由于天气干旱,气温较高,症 状状不如第一高峰明显。
棉花黄萎病
主讲人:孙燕 主讲班级:植保11
一、概述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成株期主要的病害,也是当前
危害棉花最重的病害,被称为棉花上的“癌症”,一 旦发生难以根除,结果造成严重减产。
在我国,棉花黄萎病已是棉花生产上比较普遍发生
的问题。进入90年代后,随着棉花枯萎病的危害得以
控制,黄萎病的发生为害,已经慢性地、严重地影响着
4.棉花生育期 棉株现蕾期前抗病、现蕾后感病。
五、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 2、轮作倒茬 3、抗病品种 4、铲除病区 5、棉种消毒 6、药剂防治
其寄主范围很宽,已报道
660种,其中农作物有184 种。除为害棉花外,还为 害茄子、辣椒、番茄、瓜 类、豆类、烟草和芝麻等。
1.气候 发病最适温度为25-28℃,夏季多雨水,而温度略
低时,有利于发病。 2.耕作栽培 棉田连作时间越长,发生越重。棉田积水, 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发病。 3.棉花的品种 未发现有免疫的品种和品系,海岛棉抗、耐 病能力较强,陆地棉次之,中棉偏向感病。偏施氮肥或施用 带菌粪肥杂肥,加重发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