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1、保护无病区。做好检疫工作,严防病区扩大。
2、选用抗病品种。高抗品种有新陆中2号。抗病品种有辽棉5
号,辽棉10号,辽棉7号,中棉9号,中棉12号、19号,中棉99
号,中3723,中8004,中8010,晋68—420、86—4、86一12,晋
棉21号、16号,湘棉16,鄂抗棉3号,临66610等。耐病品种有晋
无2031、中棉18号、晋无252、鲁343等。在黄萎病、枯萎病混合
发生的地区提倡选用兼抗(耐)黄萎病、枯萎病的品种。如陕1155,辽
棉5号,辽棉7号,中棉12号(381),豫棉4号,冀棉15号,中棉
17号,中棉16号等。
3、实行大面积轮作。提倡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尤其是与水稻轮
作,效果最为明显。
4、铲除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对病株超过0.2%
的棉田采取人工拔除病株,挖除病土,或选用16%氨水或氯化苦、
福尔马林、90%~95%棉隆粉剂等进行土壤熏蒸或消毒。一般在6~
7月发病高峰期以病株为中心,每m2内打深为20cm的孔25个,每
孔中灌入氯化苦5ml共125ml,边灌边覆土踏实、泼水,防其蒸发,
再用粗二二乳剂120倍液或含氨16%以上的氨水1:9溶液5L进行
铲除,可消灭病点中的枯黄萎病菌,一般每m2病点灌药液45L。也
可用90%~95%棉隆每667m2用有效成分3.6kg处理土壤。9~10
月第二发病高峰期,均匀注入氯化苦原液90ml,能收到显著效果。
对病株在0.2%~5%的轻病田主要采用种植无病、抗病或耐病品种
基础上,采取无病土精加工棉种育苗移栽,可控制该病发生;开沟排
渍,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耐病能力,清除病残体。
病株在5%以上的重病田,主要靠种植抗病、耐病品种及轮作等有效
途径。近年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发病初期、盛
期各灌1次,每株灌对好的药液50~l00ml,防效80%~90%。
5、棉种消毒处理。取比重为1.8上下的浓硫酸放入砂锅等容器
中加热到110~120℃,按1:10的比例慢慢倒入棉籽中,边倒边搅
拌,等棉籽上茸毛全部焦黑时,用清水充分洗净,然后再用80%的
抗菌剂402,用量为种子重量的2.5~3倍加热至55~60℃后浸泡棉
籽30分钟,可有效地杀灭棉种内、外的枯萎病和黄萎病病菌。也可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0g溶在25ml的10%稀盐酸中,对水
975ml,再加0.39平平加(棉纺用渗透剂,也可用海欧牌洗涤剂替代)
配成1000ml药液,再按每5kg棉种用药液17.5~20kg于室温下浸
种24小时。还可把多菌灵配成0.3%悬浮剂于室温下浸种14小时。
6、保健栽培。减少辛硫磷、甲胺磷等有机磷农药用药次数及浓
度,防止棉株受药害降低自身抗病力。不要偏施、过施氮肥,做好氮
磷钾配合施用,注意增施钾肥,提高抗病力。改善棉田生态环境使棉
田土温较高,但湿度不宜过大,忌大水漫灌,可减少发病。
7、生物防治。放线菌对大丽轮枝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细菌中
Bacillus和Pseudomonas的某些种能有效抑制大丽轮枝菌菌丝散发。
木霉菌THchoderma lignorum对大丽轮枝菌有较强拮抗作用,可用以
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而减轻发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