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常见水华藻类图鉴 作者:防灾科技学院1750232班科技小组 水华是淡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造成水华的
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的有藻类、原核生物以及浮游动物,其中藻类是一个非常大的原因。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较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引起我国水华的藻类种类繁多,下面是我国的引起水华的常见藻类。
1.隐藻水华: 这是我国池塘养鱼常见的一种水华,其出现频率在各地肥水中可达到80%--100%,次优势种常称为小环藻、蓝隐藻和绿球藻的一些种类。水色褐、红褐、褐绿和褐青。全年都可出现。 优劣势:隐藻在海洋浮游生物群落中占有一定地位。隐藻喜生于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是我国传统高产肥水鱼池中极为常见的鞭毛藻类,有隐藻水华的鱼池,白鲢生长好,快,产量高,隐藻是水肥、水活、好水的标志。 2.膝口藻水华 这是无锡鱼池夏季肥水最常见的水华,在生长期中出现的频率近60%。优势种为扁型膝口 藻,次优势种为隐藻和裸甲藻,有时绿球藻类也较多,水色褐青或褐绿。 优劣势:膝口藻大量繁殖时形成云彩状水华,水色呈黄绿色,为鲢鳙鱼的良好饵料。 池塘膝口藻的大量繁殖造成泛池死鱼事件频繁发生,使养殖户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主要发生在每年的七八月份。
3.裸甲藻水华 这是由蓝绿甲藻大量繁殖引起的,在江浙和广东肥水中较常见, 夏秋季出现较多。夏季长与扁型膝口藻共存。水色褐绿,褐青或铁灰,水面长有云雾状蓝绿色斑团,鱼农称为“转水”。
优劣势:裸、甲藻繁殖造成pH值偏高,影响对虾脱壳,造成脱壳后软壳;抑制水体有益藻生长,影响对虾成活率,脱壳期更为严重;藻毒素会造成对虾肝胰腺病变,摄食下降,影响对虾生长,严重时出现空肠空胃、偷死等现象。
4.角藻属为甲藻门角藻科下的一个属,形态特征同科。属下分4个亚属:古角藻亚属、角藻亚属、长角藻亚属和锚角藻亚属。角藻水华 在养鲤池中有时见到,优势种为飞燕角藻,水色呈不 均匀的黄褐色, 可见到飞燕藻集群形成的浓褐色斑块。 优劣势:角藻类如果利用得好是有很大好处的,比如可以利用一些角藻类吸收空气中超标的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能降低温室效应;还能利用一些角藻类生产出燃料来。利用好角藻类对我们生活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控制不好就会造成污染,污染河流对我们生活造成损害。 5.颤藻属于颤藻科,最原始的绿色植物之一,是丝状的蓝线菌,属于原核生物。表面有黏液鞘,在显微镜底下可以看见细薄的丝状构造,藻体内分泌的胶状物质把丝质在水作媒体的作用下推动, 在水面作有韵律的颤动, 故名。是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蓝藻菌,其生命力极强。颤藻生长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一年四季都可以采到。颤藻或席藻水华 由颤藻属或席藻属的某些种类形成的水华。水色蓝绿到灰绿, 但个别种类可引起特殊的水色,如孟氏颤藻水华常呈黄褐色,微红颤藻水华呈红色,泥褐席藻水华呈红褐色。多在夏季出现。 优劣势:颤藻是分布最为广泛、生命力极强的藻类,其生长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引起水华的主要藻体。颤藻常与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束丝藻等一起形成水华。
6.鱼腥藻属(Anabeana)是蓝藻门、念珠藻科的一属,又名项圈藻属。约100种,中国已报道有31种和8个变种。 绝大多数是淡水产,生长在水中或湿地上,本属多数是浮游藻,另外有极少数的种生活于的组织间隙,营共生作用,例如在满江红(又称红萍)的叶腔中的满江红鱼腥藻,在苏铁的珊瑚状根中的苏铁鱼腥藻。鱼腥藻需较高温度。春末、夏初、初秋时,许多种类常在湖沼、池塘大量繁殖,造成“水华”,引起水质变臭,如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guas),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iroides)及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等,多数喜欢有机物较多的水体,它的大量出现,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 藻丝单一,或群集成群体;自由漂浮,或粘附基质上。整条藻丝粗细一致,或在其两端稍稍变细;藻丝直走,弯曲,或作不规则绕曲,藻丝外面有透明、无色的水样胶鞘。细胞一般为球形或腰鼓形,少数为圆柱形,但决不呈盘形。营养细胞的原生质体均匀或有颗粒,有的充满许多伪空胞。异形胞一般与营养细胞同形,但略大些,单个地间生,一条藻丝上往往有数个异形胞。厚壁孢子或仅生在异形胞的一侧或两侧,或仅在远离异形胞处发生,单一或数个相接成串,常大于营养细胞,一般为圆球形或两端变圆的圆柱形。 优劣势: 营养细胞能进行类似于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异形细胞则能进行固氮作用,在固氮酶的催化下,将空气中的N2转变为NH3,NH4+,进而形成氨基酸。营养细胞的原生质体均匀或有颗粒,有的充满许多伪空胞。正常生长情形下,鱼腥藻借主动运输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含氮物质如NO3-,NO2-等,供个体所需。但当外界环境缺乏含氮物质时,鱼腥藻细胞存在着“对氮饥饿的状态”,从而诱使一些营养细胞在内形成异形细胞。 24 h鱼腥藻一般不能作为鱼类饵料,它能分泌毒素,引起鱼类及其它生物中毒。还有不少种类能固化空气中的氮,增加土壤或水体肥力,如异形鱼腥藻、禾谷鱼腥藻等。 有螺旋鱼腥藻或其他鱼腥藻属种类以及拟鱼腥藻引起的水华,其优势种极为突出,可占生物总量的95%以上,水色蓝绿或者深绿,可见到翠绿色絮纱或蓝绿色浮膜。夏季出现。
7.水华微囊藻群体为球形、长圆形,形状不规则网状或窗格状,微观或肉眼可见。群体无色、柔软而具有溶解性的胶被。细胞球形或长圆形,多数排列紧密;细胞淡蓝绿色或橄榄绿色,往往有气泡。自由漂浮于水中,或附着于水中的各种基质上。 水华微囊藻又名蓝藻,植物团块黑绿色或碧绿色,由许多群 体集合而成,为肉眼可见,是各种水体中常见的浮游性蓝藻。群体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成熟的群体不穿孔、不开裂。群体胶被均匀,但不十分明显。细胞球形,直径3—7μm,密集。原生质体蓝绿色,有或无假空胞。 分布现有25种,中国有18种。其中有不少种是世界性分布的种类。多数生活于各种淡水水中,罕生于海水或盐水中,在某些种的大量繁殖时,往往在水面形成一种绿色的粉末状团块,称做水华。该属很多种形成蓝藻水华 ,其中有一些种,例如铜锈微囊藻的毒株 ,含有微囊藻毒,它是由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致死的最低剂量是每千克体重0.5毫克。不少动物吞食后中毒范围。 分布极广。飘浮生活在各种水体中,生长旺盛时形成水华。 优劣势: 实验表明,预沉池放养鲢鱼对藻类去除效果,在春季和秋季不佳,在夏季去除效果好,但是对绿藻效果不佳。“效能分析表明,预沉池放养鲢鱼通过对夏季引滦原水中占优势的水华微囊藻的高效去除,达到大幅降低预沉池出水藻类含量的目的,但其对水中绿藻并无良好控制效果。”崔福义院长说道。另外,预沉池中放养鲢鱼的生物预处理对总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同时预沉池对浊度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并且在高藻期间有更好的除浊效果。 8.中华尖头藻水华是色球藻科、尖头藻属藻类植物.分布在我国四川,青海,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山东,山西,海南。 丝状体单一,或多少呈弯曲形。一般由少于20个细胞组成。无衣鞘。丝状体的两端尖形或一端尖细,另一端宽圆。细胞圆柱形。假空泡有或无。厚壁孢子可单生成在丝状体两端中间成对。无异形胞。 优劣势: 危害渔业,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其水色变化极为明显,覆盖整个水面,具强烈的鱼腥臭味;严重威胁临近其它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和景观破坏,治理起来也比较困难。 9.微型蓝球藻类水华细胞球形、半球形。一般由2、4、8、16或更多细胞(很少超过64或128个细胞)所组成的群体,单个的较少见。每个细胞内含有均匀的或作不规则的小颗粒体。假空泡或有或无。 基本介绍: (原核)细胞的色素区的色彩白灰色以至淡蓝绿色、蓝绿色、橄榄绿色、橙黄或蓝紫色等。每个细胞外都被有质地均匀,具有层理的个体衣鞘,借此与群体中的各细胞相互分开;群体的胶质衣鞘较厚,均匀或有层理,坚固或因含多量水分而柔弱透明。细胞分裂面有三个。在群体中的有些细胞,有时两细胞的相贴靠处大多平直呈现棱角,因此细胞往往呈半球形。常见的种类有湖沼色球藻limneticus、束缚Chroococcus 色球藻C. tenax、小形色球藻C. minor和微小色球藻C. minutus。 优劣势: 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身需要,是能独力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但是大量繁殖会对渔业造成严重影响。 10.团藻目水华团藻目(Volvocales)为藻类植物之一植物目。该植物于植物分类表上,归于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纲(Chlorophyceae),同纲者尚有四胞藻目
(Tetrasporales) 等植物目。介于动植物之间的生物,在动物界中属原生动物门中的植鞭亚纲,在植物界中属绿藻门团藻目团藻属(Volvox)。 生长在大约六亿年前的水域中。藻体呈球形,内有许多黄色素,直径只有1~2毫米,有成束的鞭毛向外伸出。 多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淡水中。藻体呈球形,直径约5毫米。团藻外面有薄胶质层,能游动。每个团藻由1,000—50,000个衣藻型细胞成单层排列在球体表面形成。每个细胞有2根鞭毛由500多个至50000多个类似衣藻的细胞组成。团藻具有吸收和富集放射性物质P32的能力,对净化水质有一定意义。 本属有10多种,分布在全世界。淡水池塘或临时性积水中较为多见。单细胞种类在淡水、咸水、海水、土壤,甚至冰雪中均有;群体的多为淡水种,生活于各种、尤其是有机营养物质丰富的水体中。 优劣势: 对渔业和其他水产养殖带来严重危害;具强烈的鱼腥味,严重威胁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绿球藻目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