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章 货币政策习题及答案复习进程

第12章 货币政策习题及答案复习进程

第12章 货币政策习题及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第15章 货币政策 一、本章重点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最终目标有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包括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关系、稳定币值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 2.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三类。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3.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选择标准有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等。中间指标有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利率。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到实现最终目标所经过的一系列过程。西方主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包括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 货币政策的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包括内部时滞、外部时滞。内部时滞又可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外部时滞又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 二、难点释疑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相互关系包括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即物价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涨彼消的关系。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从长期来看具有一致性,从短期来看理论界有不同看法,政府多倾向于利用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二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同时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实现。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经济增长率高可能会带来国际收支的逆差。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通常认为具有一致性,经济增长率越高越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西方主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包括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凯恩斯学派认为在货币领域中,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可以调控的外生变量,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可以影响利率的升降,利率的变化首先通过对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进一步影响总支出,最后对总收入产生影响,即M→R→I→E→Y。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就是货币数量的变动引起总支出水平的变化,总支出水平的变化进而引起总产出的变化。即M→E→Y。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 2.最终目标 3.物价稳定 4.经济增长 5.充分就业 6.国际收支平衡7.一般性政策工具 8.选择性政策工具 9.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10.再贴现率11.再贴现政策 12.公开市场业务 13.消费者信用控制 14.证券市场信用控制15.不动产信用控制 16.直接信用控制 17.信用配额 18.流动性比率管理19.道义劝告 20.窗口指导 2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2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3.货币政策效应 24.货币政策的时滞 25.内部时滞 26.认识时滞 27.决策时滞 28.外部时滞 29.通货膨胀目标制 (二)单项选择题 1.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2.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物价稳定是指( )。 A.个别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B.商品相对价格稳定 C.一般物价水平固定不变 D.一般物价水平相对稳定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3.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充分就业是指( )。 A.自愿失业 B.非自愿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4.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 A.汇率 B.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基础货币 5.下面适于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远期指标变量的是( )。 A.基础货币 B.超额准备金 C.短期利率 D.货币供应量

6.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并能够通过金融途径影响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经济手段被称为( )。 A.货币政策工具 B.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C.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7.对经济运行影响强烈而不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信用配额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政策 D.存款准备金政策 8.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如( )就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A.窗口指导 B.优惠利率 C.再贴现政策 D.基础货币 9.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措施是( )。 A.提高存款准备率 B.减少税收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有价证券 D.扩大政府公共投资 10.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1.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大量购进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A.放松 B.紧缩 C.不变 D.不确定 12.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有灵活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存款准备率 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说 13.最具有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A.法定存款准备率 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14.货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是( )。 A.财政部 B.中央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商业银行 15.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督促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防止一些地区出现房地产泡沫。这一做法属于( )。 A.消费者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C.不动产信用控制 D.公开市场操作 16. 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被称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如( )就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A.窗口指导 B.优惠利率 C.再贴现政策 D.基础货币 17.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是( )。 A.间接信用控制 B.直接信用控制 C.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D.行政管理手段 18.中国人民银行买进外汇,会引起货币供应量( )。 A.增加 B.数倍增加 C.减少 D.数倍减少 19.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变化,以达到充分就业或经济增长等目的的政策是( )。 A.紧缩型货币政策 B.扩张型货币政策 C.均衡型货币政策 D.扩张型财政政策 20.我国实行将近半个多世纪,且在98年之前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存款准备金政策 B.利率管理 C.公开市场操作 D.信贷计划管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21.1995年3月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 )。 A.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 B.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 C.稳定币值和国际收支平衡 D.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2.主张采取“相机抉择’的办法调节社会有效需求、维持经济稳定的经济学家是( )。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马克思 D.费雪 23.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全过程,包括( )。 A.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 B.操作时滞和决策时滞 C.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D.市场时滞和操作时滞 24.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称( ) A.内部时滞 B.外部时滞 C.认识时滞 D.决策时滞 (三)多项选择题 1.从世界各国来看,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包括( )。 A.稳定物价 B.促进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社会稳定 E.国际收支平衡 2.衡量社会就业充分与否不考虑( )。 A.非自愿失业 B.自愿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季节性临时失业 E.岗位转换导致的临时失业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3.货币政策要兼顾( )两个目标存在困难。 A.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C.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E.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4.中央银行调高利率的政策效果是( )。 A.货币需求量下降 B.货币供给量上升 C.通货膨胀受到抑制 D.居民收入水平上升 E.股票价格指数下跌 5.中央银行调定利率的政策效果是( )。 A.货币需求量上升 B.货币供给量下降 C.刺激经济增长 D.物价水平下降 E.股票价格指数上升 6.当经济发生衰退时,可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有(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中央银行购进有价证券 D.扩大政府公共支出 E.降低利率 7.中央银行选择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 A.可控性 B.可测性 C.相关性 D.抗干扰性 E.目标性 8. ( )是货币政策操作指标。 A.准备金 B.基础货币 C.利率 D.汇率 E.货币供应量 9.货币政策时滞以中央银行为界限可分为( )。 A.内部时滞 B.外部时滞 C.认识是指 D.行动时滞 E.分析研究时滞 10.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优点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