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介绍
低聚异麦芽糖抗龋齿性很好,不易被蛀牙病原菌—变异链球菌发 酵,所以产生的酸少(酸会腐蚀钙导致流失)。低聚异麦芽糖中潘糖 对阻碍齿垢的形成,效果极为明显[4]。
龋齿也是我国儿童最普遍的牙病之一,保护儿童口腔卫生、预防 牙病,用低聚异麦芽糖代替白砂糖,防止龋齿[5]。
3
天健地康
2.2 低聚异麦芽糖的生理功能:
2.1 低聚异麦芽糖的物理特性..........................................................................3 2.2 低聚异麦芽糖的生理功能:....................................................................... 4 2.3 低聚异麦芽糖的功效................................................................................. 6 2.4 有关低聚异麦芽糖的权威数据库文献参考:........................................... 7 三、低聚异麦芽糖的安全性.................................................................................... 8 1、低聚异麦芽糖广泛存在于传统食品中........................................................ 8 2、低聚异麦芽糖的安全性评估:.................................................................... 9 3、国外对低聚异麦芽糖的安全法规规定........................................................ 9 四、国家相关部门对低聚异麦芽糖的态度........................................................... 13 1、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13 2、低聚异麦芽糖的适用人群:...................................................................... 14 五、客户使用效果见证.......................................................................................... 15 六、同类功能产品对比.......................................................................................... 17 七、购买服务..........................................................................................................18 八、点击这里购买.................................................................................................. 17
由于低聚异麦芽糖难以被人体吸收,所以它又是糖尿病人和低血 糖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另外它不易被龋齿菌利用,不会引起龋齿的发 生。
4
天健地康
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介绍书
(2) 间接效应 低聚异麦糖促进有益菌生长后,有益菌会产生许多有益的生理效
应。 对一个健壮的人来说,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乳杆菌占 95%以上,
1
天健地康
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介绍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低聚异麦芽糖的产生 低聚异麦芽糖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液化,糖化转苷、精制提
纯后制得,整个过程属于生物酶反应、物理固态液态变化过程。 由于不是纯碎的化工反应品,因此低聚异麦芽糖是安全的加工产
品。 低聚异麦芽糖中包括多种组分,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三个成分:异
麦芽糖(IG2)、异麦芽三糖(IG3)、潘糖(P),这三个都是功能糖,就 是对人体生理起功效作用的物质,他们合在一起称为低聚异麦芽糖 (缩写为:IMO)。经过精制提纯后得到低聚异麦芽糖含量(占干物质) ≥90%,其中: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含量(占干物质)≥45 %。
作为人体肠道中最重要的有益菌群-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低聚 异麦芽糖间接的生理功能己为国内外许多科学家所证实,因此低聚异 麦芽糖的生理功能是显著的[6]。
5
天健地康
2.3 低聚异麦芽糖的功效
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介绍书
综合上述,不难看出低聚异麦芽糖的功效有以下方面: (1)低聚异麦芽糖以 40—100 倍的速率迅速增殖体内有益菌, 抑制有害菌,清除体内垃圾与毒素,解决便泌腹泻、毒素堆积问题, 是目前无副作用清肠排毒的最好产品! (2)低聚异麦芽糖可靶向性调节肠胃菌群平衡,实现肠内微生 态平衡,重组良性微生态环境,维护肠道黏膜屏障,阻止毒素进入血 液。对慢性肠炎、胃炎、胃溃疡等有显著效果。 (3)低聚异麦芽糖全面均衡调理肠道菌群,协调辅助补充钙、 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给身体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从根本上调理人体平衡。 (4)低聚异麦芽糖可复活机体免疫系统,能够中和病毒、毒素 及致病菌等生物活性抗原,分解破坏致癌物质,对预防结肠癌、直肠 癌有重要作用,免疫屏障功能强大。 (5)低聚异麦芽糖能增强我们的生理功能,净肠排毒,延缓衰 老,护肠养胃,对手术期病人,孕产期身体虚弱人群,有着显著的增 强体质作用,对老年人肠胃改善有着非常显著效果。 (6)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可治疗便秘,改善肠道卫生,维护 肠道有益菌的数量,减少大便时间。
麦芽糖、热量低,难以被人体消化,食用后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 但有润肠、通便作用,可用来代替部分蔗糖,降低食品甜度并改变其 味质,增加味感[1]。 (2) 粘度
就是粘不粘手,低聚异麦芽糖浆(水溶液)与相同浓度白砂糖溶 液粘度很接近,差不多[2]。 (3) 耐热性和耐酸性
低聚异麦芽糖耐热、耐酸比较强。也就是在高温下和酸性条件下 不会被分解。人体的胃里是酸性环境,也不会被分解掉[3],所以能进 入到肠道供有益菌利用。 (4)抗龋齿性
市面上有两种型号产品:IMO-90 和 IMO-50。IMO-90 中功效成分 含量要高于 IMO-50,也就是 IMO-90 最好。
IMO-50 与 IMO-90 的比较
2
天健地康
二、低聚异麦芽糖的特性、功效
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介绍书
2.1 低聚异麦芽糖的物理特性
(1) 甜度 甜度低,为蔗糖的 40%-50%,就是比白砂糖要淡一半。低聚异
8
天健地康
2、低聚异麦芽糖的安全性评估:
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介绍书
3、国外对低聚异麦芽糖的安全法规规定
日本厚生省食安凳第 0701007 号批准 IMO 可作为特定的保健用食 品成分,被视为一种食品而非食品配料或食品添加剂,并规定了使用
9
量及注意事项。
天健地康
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介绍书
美国 FDA2009 年 2 月批准由加拿大 BioNeutra 公司于 2008 年申请 的 IMO 作为一般性安全物质(GRAS)的申请(GRAS 公告号 GRN000246), 内容为:IMO 混合物可作为一种配料应用于各种食品中。最大使用量 上升到 15g/d(份)
6
天健地康
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介绍书
2.4 有关低聚异麦芽糖的权威数据库文献参考:
关于低聚异麦芽糖的特性、功效研究,有许多文献数据,以下列 出部门参考。 【1】黄圣基,万守明.功能性低聚糖的特性及生理功能[J].食品研究 与开发,1999,20 (4) : 47-5 l 【2】毕金峰,刘长江.低聚异麦芽糖的特性及应用[J].粮油食品科 技,2002,10(5):42-44 【3】鲍元兴,杨维亚,孙榕蔚.低聚异麦芽糖的高新分离技术[J]. 淀 粉与淀粉糖,200l (1) : 24 - 29, 18 【4】 赵凯,张守文,方桂珍.低聚异麦芽糖的特性及其在低糖冰淇淋 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学, 2003, 24 (1) : 73-75 [5].Jong-won-yun, et al.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 from Maltose Syrup by Immobilized Cells of Permeabilized Aureobasidium Puiiuians [J]. Biotechnology Letters, 1994, 16(11): 1 145-1150. 【6】李茂龄.低聚异麦芽糖的生理功能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J],2002 (2) : 37-39, 55 【7】低聚异麦芽糖对肠道菌群增殖研究 【8】低聚异麦芽糖调节肠道菌群动物实验研究报告 【9】 卢义成,高宗章.低聚异麦芽糖的功能特性与工业化开发[J].
天健地康
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介绍书
低聚异麦芽糖(天健)
目录
一、低聚异麦芽糖的产生........................................................................................ 2 二、低聚异麦芽糖的特性、功效.............................................................................3
粮食与饲料:工业, 1999 (4) :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