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黛玉与达吉雅娜女性形象对比研究_张继红

林黛玉与达吉雅娜女性形象对比研究_张继红

WENJIAOZILIAO2015年第19期(总第687期)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

品,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则是俄国近代文学史中第一

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主人公林黛玉与达吉雅娜各自

身后都带着本民族文化的精华。林黛玉不仅是《红楼梦》的第

一女主人公,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全新的女性。达吉雅娜

的形象,在俄国文学史和俄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史上,也占有

同样重要的位置。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托

尔斯泰笔下的妇女形象,都同她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她是

普希金的“理想”,也是“俄罗斯的灵魂”(普希金语)。一、充满了悲剧色彩的婚恋史

两位女主人公在恋爱、婚姻上都是不幸的。她们所处的时

代,一个是封建社会的欧洲,在那里,森严的等级制度与冷酷

的禁欲主义统治一切;另一个是封建社会的中国,一切都禁锢

在严密的礼教体制与轻视妇女的儒家思想之中。这些因袭的

社会制度与传统的道德观都把恋爱看成罪恶。爱情处于禁锢

之中,社会只允许婚姻的存在。在那个时代,婚姻并不意味着

爱情的胜利,它们原是漠不相关的两回事。林黛玉可以把整个

生命交给爱情,却不能把婚姻交给自己;达吉雅娜宁可对她所

不爱的丈夫保持忠贞,却不能勇敢地追求爱情。

《红楼梦》中,所谓“金玉良缘”就是以经济特权和政治特权为基础的婚姻。所谓“木石前盟”则是以爱情为基础的

婚姻。《红楼梦》所写的贵族阶层里,只有父母包办的婚姻,独宝玉黛玉的爱情例外。第一,他们之间的爱是以互爱为前

提的;第二,他们的爱情达到了这样强烈持久的程度,如果

不能彼此结合,那么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仅仅为了彼此能结合,双方甘愿冒很大的

危险,直至拿生命做赌注。宝玉黛玉之间的爱情,就在一定

意义上符合“现代性爱”的标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两心契合在中国古典爱情小说中几

乎是独一无二的。在林黛玉的心中,同宝玉不渝的爱情,才

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爱能使她解脱一些孤苦生活的郁闷、忧伤,激起她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封建礼教的束缚无法挡住

她用生命做代价的追求。被珠光宝气所围困的宝玉,他所要

追求的是抽象的超现实的灵感;黛玉幽僻的生活,奇异的文

思,超越的意境,对宝玉的确能给予一种别人所无法给予的满足。因此,在宝玉眼里,她那瘦弱的身材就显得脱俗,含愁

的眉眼就显得深刻了。宝玉的人生观只有黛玉才能理解,才

能接受。林黛玉也从宝玉的身上找到了灵魂的寄托。“风露

清愁”的林黛玉,使宝玉的灵魂清醒、升华、净化。十八世纪初,西欧文明传到了俄国,但是俄国贵族只学

会了一些皮毛。他们既不懂得爱情,又不懂得尊重女性。实

际上,女孩子从十二岁开始找婆家,到十八岁还嫁不出去,就要成为家庭的累赘。因此,妇女的爱情、婚姻的不幸是普

遍的现象。达吉雅娜出身于贵族,但她从小在农村大自然的

怀抱里成长。她个性独特,孤僻、忧郁、沉默。她十分嫌恶周围

的环境,但是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她唯一的指望就是嫁

一个情投意合的丈夫,帮助她摆脱这个恶劣的环境,达吉雅娜

在奥涅金身上看到了她的期待和幸福。“很久以来,她少女的

胸中就已积压着情愫和郁闷,她在期待着———某一个人。”“他

来了……打开了她的视野!她对自己说就是这个人。”“达吉

雅娜向奥涅金敞开了一个纯真少女的心扉。这种爱发自天

性,没有丝毫杂质。”“调情的姑娘会冷静地判断情况,然而达

吉雅娜却像个孩子,十分认真地让爱情完全俘虏了她。”她

主动表明了自己的感情。这也是达吉雅娜叛逆性格的表现。然而,奥涅金还是拒绝了她———达吉雅娜的初恋就这样被

埋葬了。奥涅金的拒绝曾使达吉雅娜伤心欲绝,直到读过了

奥涅金心爱的书以后,她才明白,世界上除了爱情的痛苦以

外还有其他令人苦恼的事情。她原以为奥涅金是上帝赐给

她的救星,可以把她从所嫌恶的环境里救出来,实际上,奥

涅金也深深地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自己也找不到出路,又怎能救她?她理解也原谅了奥涅金。从此她不再对幸福抱

有憧憬,也不再希望通过爱情和婚姻解除她心头上的孤寂,下决心把痛苦深埋在心底。当达吉雅娜再次遇到奥涅金时,她已经成为贵妇人,世

故人情的阻碍,使她最终没能和她所爱的人结合在一起。

“我虽然爱你(又何必说谎),但我已经是属于别人,我将要一世对他忠贞。”对达吉雅娜起作用的,完全是世俗的“明智”,只能按现实指令的生活方式活下去,哪怕这样做的代价是

毁灭自己。这就是林黛玉和达吉雅娜,这就是当时的现实,相爱的摘要:林黛玉与达吉雅娜各自身后都带着本民族文化的精华。林黛玉不仅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人公,更是中国文学

史上一位全新的女性。达吉雅娜的形象,在俄国文学史和俄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史上,也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她是普希金的

“理想”,也是“俄罗斯的灵魂”。关键词:林黛玉达吉雅娜曹雪芹普希金(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159)张继红林黛玉与达吉雅娜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1--本文摘自文教资料www.wjzlzz.cn

www.wjzlzz.cn/语言文学研究

人不能结合,成为夫妻的不相爱。婚姻与爱情不相干。虽然各国文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就决定了文学也会有规律性的

同步发展。二、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林黛玉和达吉雅娜这两个浸透了曹雪芹和普希金心血

的人物,作者更注重对她们内心世界的刻画。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

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

子胜三分。”“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似蹙非蹙”正说

明流动着感情的光,而“笼烟”不仅写出了“轻”“柔”“秀”三个

特点,而且如烟一样自然、舒卷、起伏、变幻。眼睛却是“一双

似喜非喜含情目”,“似喜非喜”是智慧、性灵的闪光,幽深、清

澈,难以捉摸,不具备相应的文化修养水平,不具备体察能

力是不能知道林姑娘复杂变幻着的内心波澜的。笑靥却漾

出淡淡的哀愁,病态反而显出无限的娇美。普希金对达吉雅娜的外貌描写也是心理化的描写。“好

吧,就管她叫达吉雅娜。她既没有妹妹的美丽,也没有那鲜

艳的面容,可以吸引他人的注意。”但在奥涅金的眼里,奥丽

嘉的美貌毫无生命,和凡戴克的圣母一模一样。作者并没有

正面描写她们(指林黛玉和达吉雅娜)的外貌如何出众,但

她们的气质可谓超凡脱俗。这种气质来自灵魂。“在我们面

前出现的她不是一座绰约的、外观的美如此清澈而显著地

反映了全部内在精神的希腊雕像,而是一尊埃及雕像,凝

止、沉重、约束。”(别林斯基语)三、绝望无助的窘境与凄惨的时代悲剧

请看下面两个情景:在豪华的起居室里,一个年轻的贵

妇人无力地斜倚在桌旁,伤心的泪水,一滴滴地滴落在手里

拿着的一封信上。这与林黛玉临终前的焚诗是何等相似,一

个是悲哀、心酸、绝望,一个是彻底地绝望了。达吉雅娜和奥涅金都与那个社会格格不入;但是,离开

了那个社会,她和奥涅金又都无法生存。正如宝黛,宝玉黛

玉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们所依赖的;他们所反对的,正是

他们所依靠的。小说《奥涅金》是个悲剧;《红楼梦》更是个大悲剧,本应有

权享受幸福,过上一种有价值的生活的主人公却不得不陷入

完全的孤独与毁灭。生活连同它的一切赏赐都抛弃了他们。但应该看到,小说的悲剧不仅仅是人物性格的悲剧,也

不是简单的“曲高和寡”,而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是历

史必然性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的悲剧。在十八世纪中国,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新因素,从

而产生了萌芽状态的民主主义思想。宝黛的爱情所反映的

正是这刚刚萌芽的新思想,是过去不曾有过和表现过的。在

十八世纪的中国土地上,找不到一块可以容纳林黛玉、贾宝

玉生活道路的国土。这必须是一块可以让正当的自由和合

理的生活要求得到伸展的国土,必须是一块与既有制度、道

德观念等大相违背的国土。这样的国土,距离林黛玉所生活

的时代还十分遥远。达吉雅娜也是如此。十九世纪初,虽然俄国农奴制经济

仍占优势,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俄国开始发展起来。达吉雅娜与奥涅金一样,比较早地接受了资本主义思想,这使他

们成了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悲剧人物,正如别林斯基所说:

“在这个道德沦亡的世界中,还存在着一些稀有的,可喜的特

殊人物,具有真正伟大的气度,可是为了他们的独特,永远地

付出更大的代价,并且为了他们自己的优越而牺牲了。这是

些天才的性格,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天才,而麻木不仁的社会

却把他们作为抵偿它自己罪恶的牺牲者严酷地处死了。”

《红楼梦》的悲剧,不在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不能团圆,而在于贾宝玉无法选择时空,无法选择自己的道路和命运,他注定要背着巨大的文化重负。四、诗意的栖居

阴冷的环境,昏暗的前途,使得林黛玉只好从诗书中觅得

生存的力量,正因为有了文学艺术的陶冶教养,使黛玉表现出

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林黛玉不仅是在阅读,更是用心灵体验和

领悟她所置身于其中的世界。她住的潇湘馆,“窗下案上设着

笔砚”,“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满屋子都是墨香、书香,可就

是少了些粉香、脂香。的确,我们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特别是

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把风神灵秀的林黛玉塑造得更加美丽。这就使她的一言一行,多愁善感之中散发着一种“美人香草”的韵味和清气逼人的风格。达吉雅娜通过对卢梭、拜伦、康斯

坦作品的拜读,学会了批判地对待周围的人们,即使是面对那

些最复杂的性格,她也能分析得头头是道。林黛玉是那样天真无邪,净如秋水,清如明镜,没有半点

见不得人的肮脏东西。这很不容易,因为在那个尔虞我诈,钩

心斗角的社会里,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无不受到周围环境有形

无形的牵制,不仅个性很难发展,种种高压也使人的精神扭

曲。黛玉的可贵处在于她能出淤泥而不染,让人在一片混浊

之中,突然嗅到了芬芳。在黛玉的身上自始至终散发出一种

幽香,一种天地古今精华灵秀所钟的带着书卷气的幽香。达吉雅娜是纯洁的。“村姑小姐”的达吉雅娜纯洁得幼

稚,成为贵妇人的达吉雅娜纯洁得高尚。她在社交场合中那

种不同凡响的超然风度正是她深沉痛苦的升华。面对奥涅

金近乎疯狂的追求,达吉雅娜回报的是冷若冰霜的平静。五、结语

曹雪芹和普希金两位艺术大师通过各自小说中的主人公

林黛玉和达吉雅娜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那个

腐朽黑暗的社会没有理由存在下去,必定要灭亡,从而赋予这

两个悲剧以高度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红楼梦》和《叶甫盖

尼·奥涅金》的作者曹雪芹与普希金在小说中表达了自己———也是全人类———对自由、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和向往。

参考文献:

[1]王宇乔.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达吉雅娜的形象[J].名作欣赏,2014(6):49-51.

[2]高立伟.悲情的坚持:试析《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雅娜的人物形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4):62-65.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4]普希金.丁鲁,译.叶甫盖尼·奥涅金[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7).

[5]赵红妹.林黛玉与安娜的爱情悲剧之因[J].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版),2006(11):74-75.

2--本文摘自文教资料www.wjzlzz.c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