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行为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论 著·

行为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研究

王克敏 黄云花 李宁 黄春玲 左国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 要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的作用。方法选择200例住院功能

性消化不良(FD)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松弛训练及行为

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改善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消化不良症状、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改善

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松弛训练、行为护理措施能舒缓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精神压

力,减轻病人自觉症状,有效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

关键词 行为护理 松弛训练 功能性消化不良 精神心理因素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ehavior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Wang Kemin,Huan Yunhua,Li Li(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5300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ehavioral nursing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Method 200case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

mental group,100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relaxation training and behavioral nursing.The improvement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emo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 The dyspeptic symptoms,anxiety and depression condition for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signifi-

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Relaxation training,behavioral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mental stress,reduce symptoms and restrain the negative emotion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patients.

Key words Behavioral nursing Relaxation training Functional dyspepsia Psychological factors

中图分类号:R4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1-1925-03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课题(项目编号:Z2004003)

作者简介:王克敏(1978-),女,研究生,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

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估计,人群中每年约20%

~30%的人有慢性或复发性消化不良症状,FD的

患病率为20%左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不明,

发病机制包括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心

理因素等。其中,精神心理因素是FD的重要影响

因素之一,普通人群FD患者的心理障碍患病率高

于健康对照人群,FD人群有较高的抑郁、焦虑症状

和抑郁、焦虑障碍患病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强调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以症状治疗和心理治疗为

主的综合治疗。系统评价结果显示[1],心理干预(包

括放松疗法、动力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或催眠疗法)可有效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然而,临

床护理过程中的行为干预对FD患者的作用鲜见报

道。本研究将行为护理运用于FD的治疗,探讨行

为护理在FD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8年9月~2011年11月

住院的FD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以上,初中以

上学历,符合FD的罗马Ⅲ诊断标准[2],经三大常

规、血生化、胃镜、腹部B超、X线等检查阴性。排

除标准:严重心、肺、脑、肝、肾疾病者,内分泌系统疾

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病、结缔组织病等。共收集

FD患者200例,年龄20~45岁,平均(39.6±12.6)

岁,男96例,女104例,病史0.6~18.3年。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按医嘱给予药物常规对

症治疗(促动力或/和抑酸剂),在常规治疗基础上,·5291·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11月第27卷第21期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

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采用行为护理:

(1)松弛训练:方法有渐进性肌肉松弛、引导想象、沉

思、呼吸松弛、音乐等;(2)暗示疗法:通过护理人员

的解释、安慰、鼓励、保证,并给予恰当的暗示,借用

现身说法,举出有效实例,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治疗信

心;(3)活动日记:指导患者每日记录引起情绪变化

的活动、想法和仪式性动作,自评主观不适分数,感

受每次治疗前后的细微变化,并给予及时的肯定、鼓

励、表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前2周进行5次行为

护理,每次1h,此后每周2次,4周为一个疗程。护

理干预前后进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人格、焦虑、抑

郁量表的测评,测评方法选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龚耀先修订)、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消化不良症状

评分表。干预前后由护理人员指导病人填写,记录

结果。

1.3 评价标准和观察指标

1.3.1 消化不良症状评分表 消化不良症状包括:

餐后饱胀感、嗳气、早饱,上腹疼痛或烧灼感等主要

症状,0分为没有症状;1分为偶尔出现症状,无明显

不适;2分为频繁出现症状稍有不适感;3分为频繁

出现症状,有不适感且不能耐受;4分为症状严重影

响工作生活,需用药控制。

1.3.2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消化道症状积分差;干

预前后心理量表积分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分析,

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数据进行配

对t检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比较仅上腹疼痛症状有所减

轻,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如餐后饱

胀感、嗳气、早饱、上腹疼痛、烧灼感均有所改善,P

<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表1,2)。

2.2 两组患者处理前后抑郁(SDS)、焦虑(SAS)情

绪比较 实验组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改善明显优于

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表3~5)。

表1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消化道症状比较(分,珚x±s)

时间餐后饱胀感嗳气

早饱上腹疼痛烧灼感干预前3.68±0.10 2.15±0.68 2.85±0.86 3.46±0.76干预后3.61±0.41 2.06±0.33 2.29±0.79 3.40±0.69t 1.66 1.19 4.80 0.58P>0.05>0.05<0.05>0.05表2 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消化道症状比较(分,珚x±s)

时间餐后饱胀感、嗳气

早饱上腹疼痛烧灼感干预前3.69±0.08 2.20±0.45 2.81±0.88 3.48±0.79

干预后2.91±0.34 1.89±0.53 1.82±0.06 3.11±0.71

t 22.33 4.46 11.22 3.48

P<0.05<0.05<0.05<0.05

表3 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

焦虑情绪比较(分,珚x±s)

 组别例数SDS SAS

常模(文献资料)1 340 41.88±10.57 37.33±9.72

对照组100 50.23±11.10 45.16±9.68实验组100 51.96±11.23 46.02±10.65

注:两组均高出常模两组干预前无差异

表4 FD患者抑郁情绪比较(分,珚x±s)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P值

对照组100 50.23±11.10 51.94±5.96>0.05

实验组100 51.96±11.23 43.96±8.6<0.01

注:实验组FD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明显

表5 FD患者焦虑情绪比较(分,珚x±s)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P值

对照组100 45.16±9.68 44.14±10.48>0.05

实验组100 46.02±10.65 41.86±11.03<0.01

注:实验组FD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明显

3 讨论

3.1 精神心理因素与FD的相关性 功能性胃肠

病的病因尚未明了,其发病机制包括胃肠动力障碍、

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心理因素和应激等,是一种公认

的心身疾病,其中,精神心理因素和应激与FD的关

系日益引起重视。Pajala等[3]研究发现,功能性和

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相近的精神障碍发生率,

分别为38%和36.4%,显著高于一般人群。Talley等[4]调查发现,慢性消化不良患者较正常人具有更

多的焦虑、抑郁、疑病和神经质特征。王美峰等[5]的

研究显示,FD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

量表(SAS)与国内常模相比,分值差异均有显著性,

而且FD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情绪因素往往可

以导致胃肠运动及分泌功能异常,这也是对功能性

肠胃病进行心理治疗的基础所在[6]。国外研究发

现,FD患者常有异常就医行为,疑病分值明显上

升,这类患者常随着躯体不适,引起焦虑抑郁不良情

绪,不良情绪加重躯体症状,加重疑病心理的恶性循

环,从而导致症状越来越顽固。·6291·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11月第27卷第21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