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刊
24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0 引言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自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实施“双一流”建设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都要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自此,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成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专业,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专业的转型。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生成方式与成长轨迹,其与母体学校之间在专业设置、专业定位等方面存在着关联。独立学院要实现向应用型的转型须从专业建设着手推进。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导向、资源配置、生源质量、区位优势、行业特色等因素。转型期的独立学院在专业建设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系统筹划。本文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背景下,结合新时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现实需求,探讨新时期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关键策略和可能路径,为独立学院的专业转型提供参考。1 新时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需求1998年,我国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公共转型发展下独立学院专业建设路径探析——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刘红祥(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公共管理系,江苏 南京 210023)【摘要】 独立学院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须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专业建设和发展需契合现实需求。在专业转型发展中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构建基础与技能相统一的课程体系,以及应岗能力构建“一体两翼四轮联动”实践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技术化、职业化和多元化的根本保障。【关键词】应用型导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19)06-0024-06
收稿日期:2019-3-21作者简介:刘红祥(1984—),男,江苏盐城人,博士研究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基金项目: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地方扶持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政府政策工具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7ZXSK0401001)。
252019年6月刊
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Talent Training & Mechanism Innovation事业管理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东北大学和云南大学首先试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此,高校开始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同学校所依托的学科不一样,但均以教育学、医学、管理学为主。2012年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行了整合。随着我国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障、慈善公益、市政等公共事业机构的建立日渐完善。应借鉴国外公共事业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使专业人才科学有效地管理公共事业机构,并使之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之中。现阶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须满足公共事务管理多元化和人才多样化的需要。当前,我国公共事业分散在具体的领域,如市政、城市供水、环境保护、中介服务、社区管理、物业管理、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部门中不同的领域有其特殊性,但共性即前提——目标、服务领域、运转机制、管理模式和方法是一致的。而公共事业的管理效率低,管理手段不够科学等弊端不断显现,需要专业领域的人才完善和执行相关的政策。“小政府大社会”理念下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做到职权下放和职能外包。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配置中的职能与角色也发生着变化。公共服务作为一个专业领域,需要专业的人才、专业的技术和服务理念,这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市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和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的诉求推动了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社会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关领域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素质及能力需要更新,专业化的人才数量需要增加,因此要求进一步拓展管理领域,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广东、上海每年遴选一部分优秀的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充实到社会管理领域。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技能技术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新时代下,人们意识到具有一技之长、全局视野、能够综合协调、善于处理危机的综合型管理人才是宝贵的资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当然这种综合型也可能成为一种劣势,如知识面虽广却缺乏对其领域的纵深研究及缺少一技 之长等。2 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实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国家现代化治理的进程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需求。目前,从综合性大学到地方院校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国家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上,不同学校如何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实际,有特色地开展专业建设是学校面临的问题。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以下简称“紫金学院”)是一所本科民办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主要面向江苏省学生。在江苏省2017年高考招生改革前,省内生源主要是二本分数线上5~10分的文科学生。紫金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经过13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应用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应用型为目标进一步拓展渠道,优化特色,深化改革。① 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简化培养目标。一直以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和领域较广,这既是优势又是缺陷。在学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立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力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技术化、技能化、职业化,围绕核心能力和应岗能力,简化人才培养目标,放弃“大而全”,坚持“一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原则。紫金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适应新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要求,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及方
2019年6月刊
26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法,具备一技之长,善于处理数据、具备应用写作和社会调查能力,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组织策划和公关协调能力,有科学的管理思维、职业态度、创新意识、公共情怀,德才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种基于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定位具有可执行性,更易于测评人才培养质量。② 围绕核心能力,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内容和“平台+模块”的知识平台。课程是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课程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在“一技之长”的培养目标下,紫金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结合专业自身属性,强调学生的多元发展与分层次培养,明确将信息获取与数据分析、专业写作与应用写作、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作为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方向为高级行政助理和公关策划与危机管理,培养学生应岗能力。关注人的一生发展是教育最根本的目标[1]。将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价值塑造与岗位适应有效结合,使学生的即战力与持续竞争力平衡发展。在这种理念下立足于应用型导向形成“平台—模块”式教学体系,在“平台—模块”的基础上将核心能力和专业方向的应岗能力无缝对接,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提高了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紫金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如表1所示。③ 建立基于培养应用能力的课程群,优化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为了有效解决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特别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和可操作化,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群、行政助理课程群、公关策划与危机应对课程群等。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推行混合式、研讨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的阅读量。例如,“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中国政府与政治”考研基础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10篇论文的阅读任务,并将其纳入课程考试中。在统计方法类课程教学中,强调与软件的结合,强调方法的实际运用。④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训练中学生的获得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须辅以完善的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不仅包括真实职业情境的体验训练,而且包括核心职业能力的训练。紫金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将实践教学视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和依托,围绕“工程化”培养模式,形表1 紫金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平台模块课程大平台:夯基础社会科学基础课体系“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体系“逻辑学”“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定量数据分析与软件应用”公共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组织理论”“公共经济学”
小平台:练技能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领域课“公共事业管理学”“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社会保障学”“公共财务管理”“管理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律法规”写作课程体系“公文写作”“文案策划”“文献研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高级行政助理方向课“管理文秘”“高级OFFICE应用”“管理沟通与谈判”“行政商务礼仪”公关策划与危机管理方向课“公共沟通与媒体策略”“新媒体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平面设计”“视频传播”
272019年6月刊
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Talent Training & Mechanism Innovation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一体”),以课内实践和集中实践环节为主体(“两翼”),以专业社团和学生兴趣小组为载体,以学科竞赛和资质认证为平台(“四轮”),课内实践教学和多样化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体两翼四轮联动”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不仅提高了实践模块的学分和具体考核要求,而且重点强化了学生的核心能力,使其具有一技之长: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公文写作—策划文案写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训练体系中,教师分阶段推进学年论文撰写训练,实行一对一多轮次辅导,让学生真实了解如何写作;强化学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借助校级合作平台,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幸福栖霞”“网格化管理满意度”等项目的调查,使学生在实际调查中进一步掌握技能,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⑤ 借助班导师平台,推动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班导师坚持统筹兼顾、特色发展,是课外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程式化,真正做到因人而异还比较困难,而班导师平台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公管专业的班导师除了做好常规工作,还要积极推动学生核心能力和比较优势的培养,如利用班导师平台开展写作能力工作坊、策划方案大比拼、表达演说能力竞赛、专项社会调查、组织读书小组等。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效果明显。在比较成熟的班导师平台的基础上,一年级学生自愿选择技能导师,包括语言技能导师、数据处理技能导师、写作技能导师等,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大学二年级开始邀请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总体的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岗位要求,完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班导师总体负责,技能导师培养特长,职业导师规划未来的全程动态指导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结构功能图如图1所示。紫金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立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社会科学人才需求特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和岗位适应有 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 职业技能 创新能力 公文写作—文案写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 暑期调研—社会调查—认识实习—毕业实习 学科竞赛—创新实践项目
课内实验教学—校内模拟实训 专业学生社团—第二课堂—资质认证 管理实际操作能力 岗位抗压适应能力 职业持续竞争能力 团队协作领导能力 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职业伦理与精神 图1 实践教学环节结构功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