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美术史笔记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原始社会美术1、史前时期,由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历史学上又叫石器时代,属于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阶段。
2、在打造石器的过程中人们不仅逐步培养了造型技能,逐渐萌发了审美意识。
3、艺术起源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是生产、经济、劳动。
4、今人将工具因其用途命名为砍砸器、剖削器、雕刻器。
5、早期使用单向打击法,偶尔用交互打击法;中期用交互打击法;晚期用间接打击法。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美术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的使用为主要标志。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
二、磨制石器与玉器1、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出土了玉铲和玉兽面纹锛;红山文化出土了玉龙。
2、图腾:原始社会的人把认为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作为自己氏族的标志。
三、彩陶与黑陶1、彩陶也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它有记事的功能。
多用于绘画。
2、陶器从器物的装饰分为素陶、印纹陶、彩陶、黑陶。
3、彩陶的器形纹饰以半坡和庙底沟最杰出。
4、马家窑文化彩陶富于浓厚生活气息,如舞蹈彩纹盆。
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5、彩陶:它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做颜料进行绘画,经入窑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后,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
6、黑陶以造型取胜,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胚体装饰,即镂刻、贴塑、刻划弦纹。
7、黑陶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可以视为青铜器造型的先导。
8、黑陶:它是在陶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注入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碳渗入陶器形成乌黑如漆的效果。
第二章青铜光辉——夏、商、周美术第一节概述1、周代的后段春秋战国时期称为先秦时期。
2、先秦美术是继青铜、陶土、玉石、金银以后漆木和丝织也开始成为重要的艺术媒材,还出现了绘制在漆器和丝织品上面的独立绘画作品。
第二节青铜器艺术1、已知最早的青铜器是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二里头爵”2、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种类按其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
3、由夏、商经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演变的过程。
4、商代是青铜器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
殷墟期是第一个高峰。
5、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大戊方鼎是商代后期的代表器物。
6、春秋时期新的蟠螭纹青铜器艺术的代表是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
7、战国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盘标志着失蜡铸造法的最高成就。
第三节壁画帛画0、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山出土的战国漆奁上绘制的《车马人物出行图》是最早的风俗画。
1、帛画的内容及艺术特点?帛画《人物驭龙图》出土于湖南长沙,巨大的龙体占据了画面的一半以上的空间,奋步疾走的姿态极为生动;男子的身躯略微后仰,意志若闲庭信步,巨龙尾端单足傲立引颈长唳的鹤,与人物的悠然自得相呼应;龙的形象被设计成舟形,其下云纹状物体承托,仿佛主人公又是在天河遨游一样。
帛画《人物龙凤图》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画面上着宽袖长袍的女主人公左侧身而立,曳地的衣裙宛若轻柔翻卷的花瓣托起人物冉冉上升;凤鸟华丽的尾羽翻到鸟首的上方,使得凤鸟的形象格外意气风发。
这里迄今所见最早的独立的主题性绘画作品,它们放在墓室中是为了达到“引魂升天”的目的。
这两件作品均以墨线勾勒为主,仅在局部施彩,手法上除了平涂还用了渲染的技法,说明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特征此时已经形成。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1、画像石、画像砖是一种兼有绘画、雕刻或浮雕等因素的艺术形式。
2、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3、汉代帛画的内容与特点?西汉帛画较有代表性的是1972-1974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的帛画“铭旌”;全画分上、中、下三部分,表达了祈求死者的灵魂升天的内容;帛画精心刻画了墓主人形象,其尊贵持重的仪态和庄严富态的神情,表现出显赫的声势,特别与女尸对照甚为肖似,反映了汉代肖像画塑造形象的高度写实水平。
帛画中再现了古代神话传说的各种动物形象以及拟人化的神异形象,充满着非凡的活力和缤纷浪漫的奇幻色彩,显示出画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画构图严谨完整,对称中有变化,主次分明,疏密有致。
造型即写实又夸张,显得刚健雄浑,线描匀细而遒劲,色调沉着典雅而又庄重鲜明,具有浓重的装饰意味。
4、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的用途、内容、艺术特点?用途:纪念霍去病在祁连山消灭匈奴的卓越功勋。
内容:石兽、马踏匈奴。
特点:作者充分利用和发挥了石料的天然形态特点,在保持岩石自然美的基础上通过精密的构思和简洁的雕凿,巧妙地运用圆雕、浮雕结合线刻的艺术手法,使石雕产生浑朴自然的效果,强化了整体感和力度感,具有粗狂厚重而又含蓄内在的魅力,从而赋予顽石以生命和活力。
这种独特的雕刻技巧和雄浑博大的气魄,是纪念碑的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
5、秦朝兵马俑的布局、功能、艺术特点?布局: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附近,先后发现了3座规模宏大、埋藏丰富的秦代兵马俑坑,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呈长方形的1号坑最大,由战车、步兵相间编列的庞大严整的长方形军阵;2号坑平面呈曲尺形,由战车、骑兵、弩兵、步兵等混合穿插而成曲形阵;3号坑最小,是统领1、2号坑的军事指挥部。
功能:兵马俑有力地显示出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取胜的秦朝武装力量的强大阵容,鲜明地体现出夸示皇权、炫耀统一功业、宣扬军威的主题。
特点:秦兵马俑的塑造,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其造型准确,姿态自然。
技法精练,标志着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已臻于成熟。
秦兵马俑艺术,是古代能工巧匠们的高度智慧的结晶,我们欣赏这一艺术,无不感到古代艺术家的伟大,他们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增添了光彩;它在中国历史上以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放射出耀眼的艺术光辉。
第四章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1、莫高窟从十六国时期至隋以前的壁画内容可分为佛像画、故事画、装饰性图案、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2、佛教雕塑按材质可分为铜雕、石雕、泥雕、木雕、陶塑、崖刻等。
3、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
4、这个时期美术史上作出最初贡献的画家是曹不兴和卫协。
5、这个时期在人物画创作和理论探索上有影响的画家有戴逵、陆探微、张僧繇、谢赫。
6、描绘人物画的西晋文人嵇康、阮籍、阮咸、刘伶、向秀、山涛、王戎等“竹林七贤”7、四大家是张僧繇、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
8、杨子华是北齐宫廷画家,时称“画圣”。
9、曹仲达是中亚来的域外画家,以画“梵像”西域风格的佛像著称,有“曹衣出水”之说10、山水画以独立的画科出现在画坛,顾恺之等画家为山水画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11、莫高窟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境内,是东西文化艺术交汇之地;莫高窟开凿于敦煌东南约20公里的断崖上,距今1600多年。
至今莫高窟还完好地保存着492个洞窟,其中有2000多尊彩塑和45000余平方米的壁画,被誉为举世无双的东方艺术宝库。
12、顾恺之的代表作与艺术成就是什么?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顾恺之的艺术成就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两个方面。
他继承发展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他在绘画上的另一大特色是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是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精润而生动的内在魅力。
13、南齐谢赫的“六法论”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1、隋代人物画家有田僧亮、杨契丹、郑法世、董伯仁、展子虔。
2、初唐人物画家有阎立本、尉迟乙僧。
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3、张萱《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4、唐代吴道子的宗教绘画风格有“吴家样”之称。
4.1李思训被称为“北宗”或青绿山水画派之祖。
4.2吴道子确立了水墨山水画,但他“有笔无墨”4.3王维是水墨山水画之祖,以“破墨”著称于世。
4.4五代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是山水画大师。
5、吴带当风吴道子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使画中人物的衣袖、飘带具有随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6、徐黄异体中国传统花鸟画自唐兴起,至五代西蜀黄筌、南唐徐熙的出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黄筌、徐熙的花鸟画风格迥异,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徐黄二派相映生辉,对以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黄异体,实则为两种美学风格,而这两种美学风格之形成,是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接触的环境和事物不同,以至人生态度、思想意识也不尽相同的原故。
7、唐三彩唐代彩陶器其釉彩有黄、绿、蓝、白、赭等色,色彩协调,光彩灿烂。
它多为殉葬的明器,器形除一般造型外,还有人物、鸟兽、车马的雕塑形象,造型无不生动,富有神韵。
每件陶器的颜色都呈现高浓低淡、上浅下深的层次,几种颜色溶为一体,交相辉映,形成一种天然绚烂的美的效果。
8、《历代名画记》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
这部著作即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又系统的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见解,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
9、五代人物画主要题材是什么? 代表画家是谁?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发展了唐以来的世俗化倾向,画家笔下呈现出的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爱的苦恼、闲的寂寥。
南唐画家顾闳中、周文矩以贵族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人物形象及整个画面传达出一种徜恍迷离的心绪和含蓄阴柔的美,这是当时整个社会风尚和审美意趣的转变在他们作品中的反映。
10、简述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描写当时的现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具有深刻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
图中主人公韩熙载看到后周国势渐盛,而南唐危在旦夕。
李后主有意封其为相,但他相感到南唐大势已去,故意“纵情声色”,“以酒色自污”;顾闳中夜至其家绘成此画。
画家选取了5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夜宴生活片段加以描绘,每段巧妙地用屏风相隔而又连贯一气。
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韩熙载心事重重,揭示主人公在当时形势下身置华宴歌舞中的苦闷、空虚、无可奈何的复杂心境。
在艺术处理上,作者把不同时间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说明画家传神写照的高度水平。
此画用笔缜密,线条细润而圆劲,设色浓丽而沉着。
全画情节的描绘,人物形象,衣服纹饰的刻画,道具的选择,用线用色都统一在和谐的整体效果之中。
这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11、隋唐山水画的表现风格与代表画家有哪些?隋代及初唐,青绿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由初创逐渐走向成熟,代表画家有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