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扩张会导致人地矛盾()
正确
错误
2、城市发展应该“以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正确
错误
3、轨道交通是大城市交通主体的未来()
正确
错误
4、城市高强度向外扩展,强度很高、密度不低()
正确
错误
5、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先于于城市扩展()
正确
错误
6、目前世界城市人口还不到全球总人口的一半()
正确
错误
7、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是错误的。()
正确
错误
8、交通的本源是实现人的移动而不是车的移动。()
正确
错误
9、城市蔓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
正确
错误
10、城市规划与交通要从各自为政转变为一体化协调发展。()
正确
错误
11、城市空间变大的同时应拉大人们出行的距离()
正确
错误
12、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解决就业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正确
错误
13、我国城市化扩展速度全球领先。()
正确
错误
14、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是增加道路宽度,以便利更多车辆通行。()
正确
错误
15、机动车通行环境越好,城市交通就越先进。()
正确
错误
16、我国城市人均GDP增长速度与汽车进入家庭的增长是高度正相关的。()
正确
错误
17、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保有量国家。()
正确
错误
18、长期以来,城市交通对于城市规划是配合关系。
正确
错误
19、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是一种落后的模式。()
正确
错误
20、今后城市发展要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优先。()
正确
错误
21、全球城市化已经完成,农村人口不再减少()
正确
错误
22、日本东京是以机动车公路交通驱动城市中心布局的()
正确
错误
23、城市发展模式应从单一中心变为多中心()
正确
错误
24、理想状态是城市居民由被迫出行到选择出行()
正确
错误
25、轨道交通是中国大城市交通主体的未来。()
正确
错误
26、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
正确
错误
27、在城市规划中,城市交通当由从属地位变成主导地位()
正确
错误
28、有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完全能够承载起市内人口的出行()
正确
错误
29、目前我国中等规模城市基本实现了居住和就业的就近结合()
正确
错误
30、大城市交通转变的最终方向是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
正确
错误
31、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尤为突出,全球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有()都在中国
1/3
1/4
1/5
1/6
32、截至2010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约()亿辆
0.98
1.21
1.65
1.92
33、2009年12月18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万辆大关
300
400
500
600
34、国际上一般的经验总结是:当人均个GDP进入()美元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
1000
2000
3000
4000-5000
35、国际上一般的经验总结是:当经济发展到人均GDP()美元的时候,汽车消费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时尚;
1000
2000
3000
4000-5001
36、国际上一般的经验总结是:当人均GDP达到()美元时,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将达到20辆以上,进入汽 车大众消费时代。
1000
2000
3000
4000-5002
37、中国城镇化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会有()万左右人口进入城市生活、工作。
400
1400
2400
3400
38、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应该是从()到()再到()。
配合、引导、结合
引导、配合、结合
结合、配合、引导
配合、结合、引导
39、拉近居住和购物的距离是从源头()城市交通量。
增加
减少
保持
稳定
40、城市交通以人为本实际就是以()为本。
自行车
步行
公共交通
快速公交
41、东京市驱动城市中心布局和交通集聚的是()。
轨道交通
航空
高速公路
市内马路
42、直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现状的措施是增加()。
马路宽度
路网密度
路面高度
交警数量
43、TOD是指以()为基点和基础的城市开发。
公共交通
城乡结合
房产开发
机动车
44、联合国()年的报告中强调城市交通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移动。
1987
1996
2004
2008
45、在我国大城市,公交线路最多的地方是()。
主干道
交通支线
居民小区
城乡结合部
46、目前全世界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之比约为()。
1比2
1比3
1比1
1.5比1
47、快速城镇化和小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形成的叠加效应是出现()。
交通拥堵
汽车利润下降
交通管制增多
城市空间变小
48、在TOD模式中,公交站点周围将形成()商务和商业设施。
有限的
分布均匀的
高密度的
低密度的
49、我国大城市交通的未来主体是()。
市区公交
自行车
轨道交通
立体交通
50、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应当是()。
单一中心
多中心
无中心
城乡一体
51、我国城市人均GDP增长速度与汽车进入家庭的增长呈()关系。
高度正相关
微弱正相关
高度负相关
微弱负相关
52、快速城镇化使城市在用地、空间上的()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短缺
削减
节约
扩张
53、最近30年间,我国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从51个增长到()个。
91
151
186
236
54、今后的城市发展要从()优先到()、()优先。
公交、机动车、步行
机动车、公交、步行
机动车、公交、自行车
自行车、机动车、公交
55、中国城镇化的年均增速约为()。
2%
6%
1%
0.50%
56、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应当安排()进入小区。
轨道交通
公交车站
小汽车
便民超市
57、单纯增加马路宽度,提供更多的车道数,对于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是()的。
无济于事
非常有效
非常有害
稍有作用
58、对于目前的大城市的合理改进策略是:城市(),城市内部结构()。
可大、要小
要小、可大
要小、要小
可大、可大
59、在我国大城市,以()的行、停、使用及空间的供给主宰了城市空间发展的脉络。
公共交通
小汽车
轨道交通
自行车、机动车、公交
60、2006年,美国的汽车保有量为()辆。
9800万
1.96亿
2.5亿
3.2亿
61、关于轨道交通说法正确的是()
轨道交通是大城市交通主体的未来
机动车是大城市交通主体的未来
还必须使商业等服务设施分布均衡,使交通分流,使周围的次要中心真正成长起来,否则轨道交通客流也会不堪重负
步行化+轨道交通是最佳模式
轨道交通和主干道应该相互叠加
62、未来发展短出行城市,()
对小汽车在城市中的合理使用保持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否则是灾难性的
大运量公共交通(一定要设置专有路权)+步行化环境才是中国城市与交通的未来
“城市框架可以拉大”,但不要人为拉大人们日常出行的距离
要处理好“集聚”和“疏解”的关系;处理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继续城市蔓延模式
63、城市蔓延(URBAN SPRAWL)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指一种不佳的城市外向增长方式,特征是()
无中心
有中心
就业和居住、购物远距离分离
低密度发展,单一化土地利用
对土地和资源的无序侵蚀和占用
64、正确的交通发展模式是()
以车为本
以人为本
机动车优先
公共交通优先
鼓励集中
65、使用绿化景观来分隔空间,可以将空间分割成()
车行空间
非机动车空间
地铁空间
步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