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科债券违约成因及后果分析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债券市
场也迅速成长起来,而且已经变成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些债券市场风险也开始显现出来。
2014年“超日债”事件的发生,表明债券实质性违约开始不可忽视。这一事
件之后其他违约事件频繁发生,截止2018年底,在我国的信用债市场中,债券发
行主体包括公司债、定向工具、中期票据、企业债、超短融等主体都出了债券违
约的案例。
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开始成为了债券违约的主体,原本存在于
债券市场各个层面的刚性兑付被逐一击破。这表明信用债市场中监管机构、评级
机构、政府机构、企业等参与者存在问题,才使得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不断
被暴露出来。
如何避免越来越多的发债主体发生债券违约事件,是当下债券市场最需要解
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债券违约为案例进行研究。
首先,在绪论部分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
述;其次,对债券违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梳理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接着,为了总
结出信用债市场的违约特征,统计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行和违约情况;然后,对中
安科的债券发行情况和违约进程进行了整理,根据宏观经济、外部监管、经营状
况和内部管理等因素,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财务分析模型分析了“15中安消”债券
违约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最后,为了提高公司和投资者的整体风险意
识水平、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对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等信用债市场
各层面的参与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导致中安科本次债券
违约的直接原因是多项应收账款未能按预期时点实现回笼导致目前流动资金紧
张。
更深层的原因有:(1)公司经营状况不断恶化;(2)投资扩张速度过快:(3)关
联交易频繁:(4)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5)外部监管不完善等。基于此,对债券市
场各方参与者提出了相关建议:(1)发债主体方面: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加强财务
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公司内部控制;(2)投资者方面: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要求
偿债补偿条款、投资组合投资以分散风险;(3)外部监管方面: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对评级机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