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张见工笔人物画艺术

浅析张见工笔人物画艺术

设计・理论 浅析张见工笔人物画艺术 一文/安徽师范大学 梁雪纯 摘要: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工笔人物画有了新的突破,从 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画家。尤其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张见,本文以他的工笔人物画创作来探讨其艺术 特点。 . 关键字:张见 工笔人物画 艺术特点现实意义 一、关于张见工笔人物画 当今画坛中艺术家们在绘画技巧与风格样 式方面一味地随波逐流,有创意有情感的艺术 作品皆为少之。然而张见的工笔人物画让我 们的眼前为之一亮,心灵为之震撼。初识张见 的画,画面上的人物往往是冷漠的、游离的状 态,常常给人一种荒诞、虚幻,沉静、柔和之 感。值得一提的是在张见的作品中,人物形象 的出现总是一些半身或者是半裸的女性,他们 在画面中的姿态都是侧面的,思绪总是游离 的,给人一种微妙的感觉。 张见的作品会把人带回传统,带回经典, 同时也会带到过去。由于张见本人是迷恋经典 和传统的人,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线条、 构图、还是人物形象,都会与古典绘画产生联 系,其作品_直具有虚幻朦胧的情境表达。 二、张见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语言 张见的工笔人物画唯美、淡雅、柔和、细 腻,既符合中式审美又符合西式美学。观看张 见的工笔人物画,第一眼就会被画面中独特的 构图形式所吸引,在他的作品中,它有着与传 统工笔人物画的构图形式和表达方式相异的东 34 l中国包装20'15.9 西。由于受到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经典图式的影 响,张见的构图方式别出心裁。人物形象常常 以半身像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背景都采用土 地、云朵、荒原、电线杆、蛇、棕榈树等等, 通过缠绕这一特征被精心地按照空间位置组合 在一起,画面中的棕榈树和人物头发都是用细 线勾勒而成的,及蛇皮的勾勒共同构成画面中 最密集、最厚重的部分,与人体的疏形成了强 烈的对比。然而当我看到张见的《桃色》系列 作品时,我忽然发现这一系列与其他作品的构 图截然不同,没有了白云,没有了土地,也没 有了电线杆,而是加入了具有中国元素的桃 花、太湖石的形象。将人物、太湖石、桃花这 三种元素按照理想的画面视觉效果进行组合, 使画面的构成感更加强烈,符合现代的审美情 趣。张见十分注重画面的构图,人物姿势的摆 放、图像在画面中的位置、图像与图像之间的 穿插、画面的留白等等,都被他巧妙的艺术化 处理了。 对于线条张见有独特的见解,他曾在一篇 文章中写道: “什么样的线,产生什么样的画 

面气质。线最初作为手段而产生的,后人学习 设计・理论 前人,大多只看线的结果,于是线在庸人的眼 中成为目的,一种模式化的标准。这是误读。 根据自己画面气质的需要选择并创作与之融洽 的线,在我的眼中线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张 见语)” 张见的工笔人物画线条细密柔和、清 淡,具有一种书卷之气。张见的线条具有传统 卷轴画里文人气息的艺术特点,这种线条更有 利于画家在工笔画中对细微情节的叙述,对虚 幻朦胧情境的表达,他特别注重对画面线条的 强化以及对线条的各种表现,从而进一步增加 画面的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形式感。在他的 画面中,看不到孤立的、跳跃的线条和突兀的 个体,他们融为一体,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张 见刻意消解了线条的孤立感和秩序感,线条若 有若无地游走在形态与色泽之间,既暗示了形 体,又不影响画面的朦胧与宁静。整个画面营 造一种柔媚、暖昧、慵懒、神秘的氛围。 张见在赋色方法上是传统式的,张见作品 中的设色方式都为平涂设色,看似平面化的设 色,却使同一色彩区域更为整体,突出着色形 象的外形,画家按照画面的主题、构思及形式 美的法则把“形”与“色”巧妙的布置于画面 中,达到色彩与形的高度和谐。但是由于张见 的色彩理念却是西方化的,更强调色彩的对比 及色彩过渡的微妙变化,因此他善于将西方绘 画语言转换为具有东方意境的中国画语言。张 见的色彩淡雅而单纯,细腻而轻柔,他善于将 色与墨、色与色充分调和,以及朱砂与石绿的 调和,在灰调子的把握中形成他所独一无二 色彩世界。 张见对于人物的刻画更为精致翮 微,整个色调单纯而唯美,对比微妙,尤其对 于人物皮肤的刻画有时几乎都不染,平、淡至 极,不讲究光影的明暗变化,却带来浑厚的效 果。此外,在张见的画面中,他常用统一的调 子来烘托画面的整体气氛与主题,始终追求画 面的和谐。 一、 =口l,g:l =争士{五 就当下的工笔人物画,.放眼望去,满眼都 是相同造型,类似题材的作品,缺乏新意。然 而,张见在自己的绘画道路中作出了突破,他 根据自己的绘画理念,自己。的艺术情感,进行 着各种探索,在对西方艺术理念及图式吸收与 借鉴的同时,仍然以传统绘画语言为主导,以 东方特有的精神理念为支撑。张见以更为广阔 的审美观念进行艺术创作,运用各种不同的艺 术形式进行变换,从而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 艺术作品,为当代画坛注入了新活力,因此他 的工笔画被喻为“新工笔”。 张见工笔人物画在视觉上给我们带来了新 鲜感,其作品以一个新的面貌,新的姿态出现 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实现了中国工笔人物 画的当代性转向,促进了东西方艺术理念的融 合,为中国工笔人物画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增 添了新的魅力和发展空间。 注释 、 ①《新锐工笔画家系列——张见工笔人物创作解析》,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06 参考文献 ● [11张见.新工笔文献丛书.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2]g,l、欣.张见:迷藏的玄机.世界博览,2010年第04期:66.67 中目包装2015.9I 

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