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软交换的协议2-H.248-20081104-6

4-软交换的协议2-H.248-20081104-6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摘要: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关键词:网关、服务器、软交换技术 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 功能(IP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移动电话入网合同范本

移动电话入网合同范本 甲方: 乙方: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有关法律、条例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基础上,就移动电话网络服务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网络服务 (一)乙方应公示网络覆盖范围及漫游范围,在覆盖范围内,向甲方提供通信服务。国际漫游服务只能在与乙方签订漫游协议的电信运营商网络覆盖范围内享有。 (二)乙方提供的网络服务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通信质量标准。 (三)乙方依法保障甲方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二条入网要求 (一)甲方办理入网、变更手续时,应提交以下登记资料: 1、个人用户:提供个人有效证件原件(委托他人办理的应同时提交委托人及本人有效证件),有效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军/警官证、护照 2、单位用户:提供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原件、经办人有效证件原件。 (二)甲方应使用国家给予入网许可标志的移动电话终端设备,当申请开通默认服务以外的服务项目时,移动电话终端设备还应具备相应第三条客户资料 (一)甲方应保证入网登记资料真实有效、准确完整,并有义务配合乙方对登记资料进行核实。协议有效期内,甲方登记资料如有变更(二)服务密码是甲方办理业务的重要凭证,除非另有约定或说明,凡使用服务密码定制、变更业务的行为均被视为甲方或甲方授权的行为 第四条费用标准和费用缴纳 (一)乙方应在国家电信资费主管部门允许的范围内设定资费标准、向用户明码标价,公告计费方式、缴费期限等信息;甲方应按乙方明示的期限足额缴纳各项通信费用。

(二)如遇国家统一调整通信费用标准的,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起执行;如遇乙方发布、调整资费套餐的,应在甲乙双方约定生效日或国家 政策规定的生效日起执行。 (三)甲方未在约定期限内足额缴纳通信费用的,乙方有权暂停甲方网络服务;甲方超过缴费时限,每日须按欠缴金额3‰的标准支付违 约金;甲方缴清欠费和违约金后,乙方应在24小时内恢复甲方网络服务。 (四)计费周期为自然月,即每月1日至当月最后一日。(由于网络设备产生话单及相关处理会有时延,可能会发生当月部分话费 (五)甲方定制第三方增值业务或其它须收费业务,乙方可以替第三方向甲方代收信息费、功能费等(例如向用户代收SP信息费等)。 第五条风险控制 (一)甲方应妥善保管自己的移动电话不被非法盗用,若发现通信费用异常增长,经初步核查确有问题的,可及时拨打客服热线10 (二)甲方未付的通信费用达到话费信用额度时,应及时补充缴纳通信费用;当甲方未付的通信费用超过话费信用额度时,乙方有权暂第六条客户服务 (一)乙方向甲方提供客户服务电话100861,以便甲方咨询了解乙 方网络服务、业务推广、各类营销优惠活动等内容。乙方还应 (二)乙方免费提供给甲方最近5个月的通话详单查询、月结帐单查询(不含查询当月),对甲方通信费用方面的疑问应予以认真 (三)乙方向甲方提供需要甲方支付月功能费的服务项目时,应征得甲方同意,甲方无论以何种方式定制的,乙方对原始定制记录的保(四)对于甲方通信服务开通/关闭申请,乙方应在承诺的时限内操 作完成(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乙方超过时限未及时开通/关 (五)乙方因设备搬迁、工程割接、网络及软件升级等可预见的原因,影响或可能影响用户使用的,应提前72小时通告所涉及的用户 (六)当发生移动电话通信障碍,乙方应在甲方申告障碍时起的48 小时内修复,移动电话通信障碍指非手机原因引起的障碍。 (七)为保证甲方权益,乙方对销号的移动电话号码至少冻结90日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第七条号码变更与转让 (一)由于非甲方原因需要更改用户号码时,乙方至少提前45日通 知用户,至少提前15日告知甲方新的用户号码。号码更改实施日起,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参数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参数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特征描述计量 单位 数量 1 水平输送机1.带宽550,长10m, 2.输送功率4kw,升降,线速度≤s, 3.处理能力:50t/h。 台 1 2 升降输送机1.带宽550,长15m 或18m, 2.输送功率,升降,线速度≤s, 3.处理能力:50-80t/h 台 1 3 卸粮机1.带宽550,8S+4D, 2.输送功率4kw,线速度≤s, 3.处理能力:50-100t/h 台 1 4 电动行走装仓 机 1.带宽550,12+6、含电动行走,新式方向盘, 2.输送,升降3kw,伸缩,行走 台 1 5 探粮器1.主机功率:1800w; 2.电源:220 50hz; 3.不锈钢管直径28mm。。 台 1 6 分样器适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等颗粒粮食样品的等量分样台 1 7 快速水分检测 仪 1.测量范围:3~35%(因样品种类而异) 2.显示分辨率:%, 3.测量精度:水分:干燥法的标准误差为%以下(水 分低于20%的全部样品), 4.测量品种:小麦、玉米等多个品种; 5.重复性误差:≤±%,重量:内置电子天平, 6.温度:自动温度补偿。 台 1 8 小麦容重器1.容重器大工作称重:1000±2g ; 2.容重器小工作称重:100g ; 3.容重器分辨力:1g ; 4.容重筒容积:1000± ; 5.供电电源:220v; 6.工作条件环境温度5℃-40℃ 7.相对湿度<90%RH ; 台 1

8.测量方式:组合式测量 9 玉米容重器1.容重器大工作称重:1000±2g ; 2.容重器小工作称重:100g ; 3.容重器分辨力:1g ; 4.容重筒容积:1000± ; 5.供电电源:220v; 6.工作条件环境温度5℃-40℃ 7.相对湿度<90%RH ; 8.测量方式:组合式测量 台 1 10 天平1.称量范围0-200g; 2.读取精度; 3.重复性±; 4.线性误差±; 5.称盘尺寸Ф80mm; 6.输出接口RS232C; 7.外型尺寸34cm××35cm(长*宽*高); 8.电源AC 110-240V; 台 1 11 害虫显微镜1.产品倍数:40-1600倍; 2.产品材质:全金属材质; 3.产品光源:LED上下电光源; 4.供电方式:电池; 5.产品配置:广角目镜、倍增镜、标本移动卡尺; 6.具有精细调节及微调功能 台 2 12 地磅1.称台规格:宽米、长16米、10mm-12mm(+, 2.称重量:100t; 3.数字高精度30吨桥式传感器; 4.不锈钢外壳数字仪表; 5.不锈钢防浪涌10线接线盒;衡器专用?4#主线;5H 防水外显屏; 6.称重管理软件一套; 7.附件含台式电脑、打印机; 8.含称台基础。 台 1

华为软交换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

目录 第3章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 3-1 3.1 TDM承载信令处理路径 ..................................................................................................... 3-1 3.2 IP承载信令处理路径.......................................................................................................... 3-3 3.2.1 MTP3/M2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 3-3 3.2.2 M3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 3-6 3.2.3 UDP承载MGCP/H.248的处理路径 ....................................................................... 3-7 3.2.4 IP承载H.323的处理路径 ..................................................................................... 3-10 3.2.5 UDP承载SIP的处理路径..................................................................................... 3-14 3.2.6 IUA承载DSS1的处理路径................................................................................... 3-17 3.2.7 V5UA承载V5.2的处理路径.................................................................................. 3-18

移动电话入网合同范本(完整版)

合同编号:YT-FS-7172-25 移动电话入网合同范本 (完整版) Clarify Each Clause Under The Cooperation Framework, And Formulate I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By The Parties Through Consensus, Which Is Legally Binding On The Partie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移动电话入网合同范本(完整版) 备注:该合同书文本主要阐明合作框架下每个条款,并根据当事人一致协商达成协议,同时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制定。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甲方: 乙方: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电信条例》等有关法律、条例规定,甲乙双方在平 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基础上,就移动电话网络服 务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网络服务 (一)乙方应公示网络覆盖范围及漫游范围,在覆 盖范围内,向甲方提供通信服务。国际漫游服务只能 在与乙方签订漫游协议的电信运营商网络覆盖范围内 享有。 (二)乙方提供的网络服务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通信 质量标准。 (三)乙方依法保障甲方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二条入网要求 (一)甲方办理入网、变更手续时,应提交以下登记资料: 1、个人用户:提供个人有效证件原件(委托他人办理的应同时提交委托人及本人有效证件),有效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军/警官证、护照等; 2、单位用户:提供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原件、经办人有效证件原件。 (二)甲方应使用国家给予入网许可标志的移动电话终端设备,当申请开通默认服务以外的服务项目时,移动电话终端设备还应具备相应功能,否则可能无法支持所选服务,甲方将自行承担损失。 第三条客户资料 (一)甲方应保证入网登记资料真实有效、准确完整,并有义务配合乙方对登记资料进行核实。协议有效期内,甲方登记资料如有变更,应主动办理变更手续。如乙方发现甲方登记资料失实,且甲方不配合更正的,乙方有权暂停甲方网络服务。

软交换性能测试技术

软交换性能测试技术 1 软交换测试概述软交换作为NGN/VoIP 网络中的核心设备,具有接口丰富、协议复杂、性能要求高等特点,因此也成为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进行 实验室测试或网络验收测试的关注焦点。软交换一般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与PSTN 互通需要SIGTRAN 接口,与中继媒体网关互通需要H.248 控制接口, 与IP 终端互通需要sip/H.323/mgcp/H.248 接口,与其他软交换互通需要sip/sip- I/sip-T/BICC 接口。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接口出现问题,都将成为制约系统性能 的瓶颈,严重的时候甚至造成NGN/VoIP 网络瘫痪。因此,软交换性能的高低,成为运营商考察NGN 系统好坏与否的关键指标。 基于上述原因,如何在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有效地验证软交换设备 的各个接口功能的性能及稳定性,成为NGN/VoIP 测试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思博伦通信长期关注于通信领域的测试技术,凭借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多年 的现网测试经验,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软交换系统测试方案,成为运营商和设备 商NGN 领域测试的必然选择。 2 软交换常见测试方法 软交换作为一个复杂的核心控制设备,可供选择的测试方法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测试方法按不同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按组网方式分:单节点全包围测试、多个网元互通测试、端到端系统测试● 按测试的功能分:C4 汇接局功能测试,C5 本地端局功能测试●按测试指标分:峰值压力测试,最大同时会话能力测试,稳定性测试,长时间通话测试,过载 保护测试,CDR 准确性测试。 下面我们对这些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2.1 单节点全包围测试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北京邮电大学 一.前言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由于软交换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通信,软交换技术降低网络成本并且使得运营商能更快地获得收入。 二.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三. 软交换体系的结构 软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技术。它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业务/控制与传递/接入分离,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因此广义上,软交换就是一种解决方案,是一系列采用标准协议的各网络设备的总称。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软交换的常见协议极其作用 软交换所使用的协议非常多,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这些协议将规范整个软交换的研发工作,使产品从使用各厂家私有协议阶段进入使用业界共同标准协议阶段,各厂家之间产品互通成为可能,提供一个标准、开放的系统结构,各网络部件可独立发展。 下面对几个主要协议做简单介绍。 1. H.248协议 H.248协议,也称为Megaco协议,是MGC与MG之间的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它是在早期的 MGCP协议基础上改进而成。应用于媒体网关与软交换之间及软交换与 H.248/ Megaco 终端之间。H.248协议引入终端和关联的概念。终端是MG中的逻辑实体,可以发送或接收

中国联通集团客户入网协议(模板)

中国联通集团客户入网协议 甲方: 乙方: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基础上,基于对乙方移动通信服务的了解和需求,甲方自愿申请成为乙方移动业务的客户,乙方按照本合同向甲方提供 2G、3G移动通信入网服务,在合同期内,完成不低于50户用户入网。并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选号及套餐资费优惠内容 (一)靓号优惠政策 (二)甲方套餐内容(请按照业务种类填写) 示例: ●标准套餐包:元套餐 ●自备机入网 ●预存话费优惠购机 ●预存话费送手机 ●购手机入网送话费 ●集团增值业务 (三)首月资费标准(主要涉及3G业务) □“套餐包外资费(免月租)”指用户入网当月免收月租费,其他按套餐外资费执行; □“全月套餐”指申请套餐即时生效,用户入网当月即按照用户所选的基本套餐收取套餐月费,所含内容不变;

□“套餐减半”指用户入网当月在其所选基本套餐的基础上,对套餐月费和套餐内所含内容均减半,减半处理本着“惠及用户”原则进行取整,其中来电显示照常赠送。 第二条使用条件(该条款根据不同营销活动具体的业务规定描述,如特殊的话费消费、收费政策、公平使用原则(使用数据流量超过6GB自动关闭数据功能)、预存返还、终端不支持可视电话的约定等)例: (一)甲方应按时全额缴纳当月通信费用。如有靓号预存款,且甲方当月实际产生的通信费超出靓号预存话费当月解冻额度,应按时缴清差额费用。甲方同意乙方对其在本协议中选定的号码每月产生的通信费实行单独核算,不与其它号码进行关联付费。 1 (二)本协议中的甲方靓号预存话费不可退还,可以延期消费,可以结转。协议有效期内,甲方承诺不申请停机、销号或过户业务。 (三)按照公平使用原则,乙方将对甲方的无线数据流量进行封顶限制,甲方每月的无线数据流量达到或超出(为保证通信服务的连续性,以甲方最后一次无线上网使用结束为准累计无线数据流量,可能存在超出流量封顶额度的情况,超出的流量将按甲方使用的3G套餐情况计费)流量封顶额度(6GB)时,乙方将有权暂停甲方当月的上网服务,次月自动恢复开通。乙方可以定期通过短信方式通知甲方无线数据流量的使用情况。 (四)甲方选择的移动电话终端设备应支持乙方所有可提供的业务功能,对于甲方选择的移动电话终端自身不支持乙方提供业务功能的损失,由甲方自行承担。经甲方确认,甲方选择/自备的型手机终端不支持甲方所选乙方3G套餐中的功能。(该条涉及到终端办理) 第三条违约责任及承担(该条款根据不同营销活动具体的业务规定,具体描述甲方乙方可能存在的违约责任。如甲方合约期内退机交违约款,送终端的终端故障解决办法等) (一)甲方违约责任

IMS与软交换的区别(新)

Independent Media Services IMS是英文Independent Media Services的缩写中文译名:独立媒体服务 IMS是MEGASTAR公司的一个部门,创始人Blong.He. 专门从事独立媒体运作业务。 IMS 1.1.IMS技术概念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IP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全球IMS网络多数处于初级阶段,应用方式也处于业界探讨当中。 1.2.IMS的定位 IMS在3GPPRelease 5版本中提出,是对IP多媒体业务进行控制的网络核心层逻辑功能实体的总称。3GPP R5主要定义IMS的核心结构,网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内容:R6版本增加了部分IMS业务特性、IMS与其他网络的互通规范和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特性等;R7版本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订,要求IMS支持数字用户线(xDSL)、电缆调制解调器等固定接入方式。 软交换技术从1998年就开始出现并且已经历了实验、商用等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比较成熟。全球范围早已有多家电信运营商开展了软交换试验,发展至今,软交换技术已经具备了替代电路交换机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宽带多媒体业务能力。在软交换技术已发展如此成熟的今天,IMS的出路在何方?又该如何发展和定位呢?首先需要对IMS和软交换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和分析。 如果从采用的基础技术上看,IMS和软交换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基于IP分组网;都实现了控制与承载的分离;大部分的协议都是相似或者完全相同的;许多网关设备和终端设备甚至是可以通用的。 IMS和软交换最大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在软交换控制与承载分离的基础上,IMS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 (2)IMS起源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因此充分考虑了对移动性的支持,并增加了外置数据库——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用于用户鉴权和保护用户业务触发规则; (3)IMS全部采用会话初始协议(SIP)作为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的信令,而在软交换中,SIP只是可用于呼叫控制的多种协议的一种,更多的使用媒体网关协议(MGCP)和H.248

2020年版软交换关键技术和协议

2020年版软交换关键技术和协议 众望所归—于基于IP软交换的关键技术与协议北京邮电大学战晓苏软交换技术结合了传统的语音网络的可靠性和新兴的IP技术的灵敏性与有效性优点,能使现有公共交换电话网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使公共交换电话网稳步地实现向IP数据网的转移。 基于IP软交换的技术特点软交换技术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技术的发展:一是IP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胜利地研究出基于VoIP技术的IP电话。 二是将电信网络中的互联设备——网关功能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只负责例外网络的媒体格式的适配转换,称之为媒体网关(MGW);另一部分是网关的所有控制功能单独设置,称之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三是智能网技术。 智能网将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提出了独立于交换网络的业务控制架构。 上述三方面技术为软交换技术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 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使得呼叫控制功能与承载网络之间无过多的依存关系,这在目前多网并存的情况下,为实现承载层网络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软交换实现的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等。 ·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 它使业务真正地从网络中独立出来,为缩短新业务开发周期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使软交换具备了灵敏的业务提供方式,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真正实现“业务由用户编程实现”的设想。

·采用开放式业务接口(API)及标准协议。 软交换把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与业务应用层相连。 各功能实体(控制层设备和传输层设备)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与通信,使业务提供者解放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相结合,实现业务转移。 这样,下一代网络中的功能部件就可以独立发展、扩容和升级,也使各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全部或部分地利用软交换体系的产品,采用适合自己的网络解决方案。 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图1为ISC(国际软交换协会)推荐的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这一参考模型涉及到传输平面、控制平面、应用平面、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等五个平面。传输平面处于最底层,负责语音视频等详尽承载数据的传送,包括交换功能、逻辑端口功能、适配功能和物理信令功能等,与传输平面相关的参考点有A、B、C。 其中:A为信令信道,采用IETF IPS7协议;B参考点处于逻辑端口功能和设备控制功能之间,采用MGCP、MeGaCo、IPDC、;C参考点采用VSI、GSMP等协议。 传输平面与外部的接口1采用TDM话路或分组链路,包括带内信令。 控制平面处于第二层,提供控制功能,如信令处理、承载连接控制、设备控制、呼叫腿(Leg)控制、网守(Gatekeeper)和代理信令等功能。 其中:参考点D位于信令处理功能和数据库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参考点E在信令处理功能和会话控制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用于IN请求等传送,业务逻辑对呼叫的控制等消息传送;参考点F 1、F2分别采用呼叫控制API和承载连接控制API,如TAPI、JTAPI等。 ()、SIP、TCAP(TCAP/SCCP/M3UA/SCTP/IP)等协议和信令。 第三层应用平面提供业务和应用控制功能,包括会话控制、业务逻辑、翻译、路由及策略等功能。其中:H参考点介于会话控制功能和业务逻辑功能之

移动电话入网协议

移动电话入网协议 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客户填写):____________ 为维护甲乙双方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相关规定现就乙方使用甲方提供的 __________________ 服务相关事宜,双方达成如下协议,以供共同遵照执行:若乙方使用甲方网站所提供 的各项服务,则视为乙方同意依据甲方现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 》及本协议确定双方权利 义务。 1 ?乙方确认开通 _________ 服务,承担购买和更换数据专用卡的费用。甲方为乙方提供 _________ 服 务, ________ 数据专用卡服务只能提供短信和gprs业务,甲方根据有关管理部门批准的资费 标准向乙方 收取相关费用。如乙方因使用甲方提供的其他服务而发生费用,应照常交纳,否则甲方有权终止为乙方提 供任何服务。本协议适用于__________ 数据专用卡服务。 2?为保证通信质量,乙方同意只使用甲方认可的无线网卡。乙方使用非甲方认可的无线网卡而造成 无法通信及其他乙方损失,甲方不负责任。 3 ?本协议项下提供的可进行国际漫游的服务的国际漫游的开通需经甲方按规定办理国际漫游的开 通情况以乙方使用时甲方与漫游地运营商的协议的存在、生效状况及内容为准,由于国际漫游的资费标准 根据漫游地运营商的资费标准确定,漫游发生的费用按乙方实际使用时甲方当时的资费标准 计算,甲方公 布的资料仅供乙方参考;通信服务的国际漫游费用单独计算,不计入各项套餐方案和其他任何业务方案( 如促销等)所包含的免费流量中,与乙方的其他费用一起收取。 4.乙方入网时,个人用户须向甲方提供真实有效身份证件(委托他人办理,代办人须同时提供委托 人及本人身份证件)原件;单位用户凭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原件、经办人身份证件原 件,并保证所 有登记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乙方有义务配合甲方工作人员核对客户登记资料。甲方如发现乙方所填写 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有权停止向乙方提供通信服务(以下简称停机)。 5 ?乙方入网登记资料信息发生变化,须及时通知甲方。凡因乙方通信地址不详、邮政编码不准确等 原因造成乙方无法收到甲方发出的话费帐单、用户认证信函以及其他业务通知而产生的一切 后果均由乙方 承担。 6?乙方住所地(自然人有效身份证件上的住址或法人营业执照上的住所)不在本市的客户,选择以 下两种方式之一入网:

软交换关键技术与协议

基于IP软交换的关键技术与协议 软交换技术结合了传统的语音网络的可靠性和新兴的IP技术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优点,能使现有公共交换电话网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使公共交换电话网稳步地实现向IP数据网的转移。 基于IP软交换的技术特点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技术的发展: 一是IP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成功地研究出基于VoIP技术的IP电话。 二是将电信网络中的互联设备——网关功能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只负责不同网络的媒体格式的适配转换,称之为媒体网关(MGW);另一部分是网关的所有控制功能单独设置,称之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三是智能网技术。智能网将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提出了独立于交换网络的业务控制架构。 上述三方面技术为软交换技术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 ·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使得呼叫控制功能与承载网络之间无过多的依存关系,这在当前多网并存的情况下,为实现承载层网络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软交换实现的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如从No.7到IP)等。 ·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它使业务真正地从网络中独立出来,为缩短新业务开发周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使软交换具备了灵活的业务提供方式,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真正实现“业务由用户编程实现”的设想。 ·采用开放式业务接口(API)及标准协议。软交换把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与业务应用层相连。各功能实体(控制层设备和传输层设备)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与通信,使业务提供者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相结合,实现业务转移。这样,下一代网络中的功能部件就可以独立发展、扩容和升级,也使各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全部或部分地利用软交换体系的产品,采用适合自己的网络解决方案。 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 图1为ISC(国际软交换协会)推荐的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这一参考模型涉及到传输平面、控制平面、应用平面、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等五个平面。 传输平面处于最底层,负责语音视频等具体承载数据的传送,包括交换功能、逻辑端口功能、适配功能和物理信令功能等,与传输平面相关的参考点有A、B、C。其中:A为信令信道,采用IETF IPS7协议;B参考点处于逻辑端口功能和设备控制功能之间,采用MGCP、MeGaCo、IPDC、Q.931等协议;C参考点采用VSI、GSMP等协议。传输平面与外部的接口1采用TDM话路或分组链路,包括带内信令。 控制平面处于第二层,提供控制功能,如信令处理、承载连接控制、设备控制、呼叫腿(Leg)控制、网守(Gatekeeper)和代理信令等功能。其中:参考点D位于信令处理功能和数据库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参考点E在信令处理功能和会话控制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用于IN请求等传送,业务逻辑对呼叫的控制等消息传送;参考点F1、F2分别采用呼叫控制API和承载连接控制API,如TAPI、JTAPI等。控制平面与外界的接口2采用H.323(H.225/H.245)、SIP、TCAP(TCAP/SCCP/M3UA/SCTP/IP)等协议和信令。 第三层应用平面提供业务和应用控制功能,包括会话控制、业务逻辑、翻译、路由及策略等功能。其中:H参考点介于会话控制功能和业务逻辑功能之间,采用JAIN、Parlay等公共API;G参考点和I参考点采用TCAP、LDAP等协议;J参考点尚未定义。应用平面与外界的接口3采用H.323(H.225)、SIP、JCAT等协议。 数据平面提供数据库功能,如计费服务,其具体功能、参考点和接口另文讨论。 管理平面提供管理功能,包括对网络操作/控制、网络鉴权、网络维护和网络实体等管理,管理接口采用SNMP v2、CMIP等协议。 基于软交换技术网络的体系结构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分成媒体接入层、传输服务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软交换的核心位于控制层。 ·媒体接入层:设有各种网关,用于实现异构网络到核心传输网以及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 媒体网关负责管理PSTN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互通,以及不同媒体、信令的相互转换(协议分析、语音编解码、回声消除、数字检测和传真转发等)。 信令网关负责提供SS7信令网络(SS7链路)和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交换(包括协议ISUP、TCAP等的转换)。 无线网关负责移动通信网到分组数据网络的交换。 软交换通过提供基本的呼叫控制和信令处理功能,对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在这些网关之间建立呼叫或进行已定义的其他复杂处理,并生成本次处理的详细记录。 ·传输服务层:提供各种信令和媒体流传输的通道。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混合网络的传输网可以是IP、ATM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分组网络,但是更倾向使用IP分组网。 ·控制层:提供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和协议处理能力,并为业务应用层提供访问底层各种网络资源的开放式接口。IP网络用于传统数据业务时没有呼叫连接的概念,但是用于电信业务时,通信双方还是需要先建立某种联系(如确定对方端口地址)。这种联系控制机制在IP网络中被称为会话控制,类似于电信中的呼叫控制。 控制层组成主要是软交换设备。软交换通过与各种媒体网关的交互作用,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业务层融合。 ·业务应用层:决定提供和生成哪些业务,并通知控制层做出相应的处理。该层有多种业务生成服务器,提供各种业务控制逻辑,完成增值业务处理。 应用服务器提供执行、管理、生成业务的平台,负责处理与控制层中软交换的信令接口;驻留在应用服务器内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为下面的业务和交换功能提供接入和生成的手段;应用服务器也可单独生成和提供各种各样增强的业务。 媒体服务器用于提供专用媒体资源(IVR、会议、传真)的平台,并负责处理与媒体网关的承载接口。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混合网络采用分层、开放的体系结构,使上层业务与底层的异构网络无关,体现了业务驱动的理念,为实现多网融合和灵活的业务提供创造了条件。 与软交换技术密切相关的协议 软件交换技术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能够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集通信、信息、电子商务、娱乐于一体,满足自由通信的分组融合网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ETF、ITU-T、ISC、IPCC 制定并不断完善系列标准协议,如H.248/Megaco、SIP、BICC、SIGTRAN、H.323等。 1. 主要协议 (1)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 IETF制定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框架协议之一,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通信,即多媒体业务域间采用SIP协议。SIP是在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SIP用来生成、修改和终结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会话。这些会话包括因特网多媒体会议,因特网(或任何IP网络)电话呼叫和多媒体发布。为了提供电话业务,SIP还需要不同标准和协议的配合,例如,实时传输协议(RTP)、能够确保语音质量的RSVP、能够提供目录服务的LDAP、能够鉴权用户的RADIUS,并实现与当前电话网络的信令互联等。 SIP协议借鉴了HTTP、SMTP等协议,还与RTCP、SDP、RTSP、DNS等协议配合,支持代理、重定向、登记定位用户等功能,支持用户移动。 (2)BICC协议(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BICC协议)解决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在各种网络上承载,包括MTP SS7网络、ATM网络、IP网络。BICC协议由ISUP演变而来,是传统电信网络向综合多业务网络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即电话业务域和多媒体业务域间采用BICC协议。 BICC协议由CS1(能力集1)逐步向CS2、CS3发展。CS1支持呼叫控制信令在MTP SS7、ATM上的承载,CS2增加了在IP网上的承载,CS3则关注MPLS、IP QoS等承载应用质量以及与SIP的互通问题。 (3)H.248/Megaco(Media Gataway Control Protocal) IETF、ITU-T制定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用于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通信。H.248协议又称为MeGaCo/H.248。 H.248/Megaco协议是网关分离概念的产物。网关分离的核心是业务和控制分离,控制和承载分离。这样使业务、控制和承载可独立发展,运营商在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同时,还可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通过不断创新的业务提升网络价值。 H.248/Megaco是在MGCP协议(RFC2705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特点发展而成的一种协议,它提供控制媒体的建立、修改和释放机制,同时也可携带某些随路呼叫信令,支持传统网络终端的呼叫。该协议在构建开放和多网融合的NGN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SIGTRAN IETF的一个工作组,其任务是建立一套在IP网络上传送PSTN/ISDN信令的协议,SIGTRAN协议包括SCTP、M2UA、M3UA,提供了和SS7 MTP同样的功能,SIGTRAN协议栈如图2所示。 ·SCTP:流控制传送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可靠地传输PSTN信令,可替代TCP、UDP协议;SCTP在实时性和信息传输方面更可靠、更安全;TCP为单向流,且不提供多个IP连接,安全方面也受到限制;UDP 不可靠,不提供顺序控制和连接确认. ·M2U A:MTP2用户适配,支持MTP3互通和链路状态维护,提供与MTP2同样的功能。 ·M3UA: MTP3用户适配,支持MTP3用户部分互通,提供信令间编码和IP地址的转换。 ·SUA:信令用户适配,支持SCCP用户互通,相当于TCAP Over IP。

移动电话入网合同简易版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Parties, To Restrict Parties, And To Supervise Both Parties To Keep Their Promises And To Restrain The Act Of Reckless Repentanc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移动电话入网合同简易版

移动电话入网合同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协议文件应用在明确协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具有约束力和可作为凭证,且对当事人双方或者多方都有约制性,能实现监督双方信守诺言、约束轻率反悔的行为。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甲方: 乙方: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有关法律、条例规 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基 础上,就移动电话网络服务有关事宜,达成协 议如下: 第一条网络服务 (一)乙方应公示网络覆盖范围及漫游范 围,在覆盖范围内,向甲方提供通信服务。国 际漫游服务只能在与乙方签订漫游协议的电信 运营商网络覆盖范围内享有。

(二)乙方提供的网络服务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通信质量标准。 (三)乙方依法保障甲方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二条入网要求 (一)甲方办理入网、变更手续时,应提交以下登记资料: 1、个人用户:提供个人有效证件原件(委托他人办理的应同时提交委托人及本人有效证件),有效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军/警官证、护照等; 2、单位用户:提供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原件、经办人有效证件原件。 (二)甲方应使用国家给予入网许可标志的移动电话终端设备,当申请开通默认服务以外

移动软交换的性能指标

移动软交换的性能指标 1. 处理能力 MSOFTX3000 处理能力 参数指标 最大用户数180 万(0.025Erl/用户);BHCA :VMSC Server 2700k,GMSC 7200k,TMSC Server 9000k;最大窄带链路数:1152(64Kbit/s)、72(2Mbit/s);最大宽带链路数:2304;支持的信令点编码类型;UTRAN:支持14 位目的信令点编码;CN:可支持14 位和24 位目的信令点编码;最大源信令点数量16(可扩充至256);最大目的信令点数量256(缺省配置,可扩充至64000);最大支持的ATM 光接口数量16个155M 光接口;最大支持的IP 接口(FE)数量4对;最大支持的E1 接口(承载窄带SS7 信令)数量288;最大可控制的MGW 数量300;最大可接入的RNC 数量128;最大可接入的BSC 数量128;话单存储能力730GB (RAID5 配置);话单处理能力2300 CDR/s;时钟等级二级A HUAWEI MSOFTX3000 移动软交换中心技术手册 产品概述分册第7 章技术指标 7-2 表7-2 参考话务模型 参数典型值

移动用户平均忙时话务量0.025Erl 移动用户平均呼叫时长60s 中继平均忙时话务量0.8Erl 中继平均呼叫时长60s 2. 号码分析能力 表7-3 MSOFTX3000 主要号码分析能力指标 参数指标 最大号码分析长度32位 最大被叫号码分析表元组数30000 最大GT 翻译能力每链路80GTT/s GT 译码表容量4096(缺省配置,可扩充8192) 3. 可靠性指标 MSOFTX3000 系统满配置时,可靠性指标参见表7-4。 表7-4 MSOFTX3000 主要可靠性指标 参数指标 系统可用度(A)≥99.99953%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24 年(满配置) ≥42 年(单框) 系统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1 小时(不含准备时间)停机时间<3分钟/年 单板重启时间<1.5 分钟

移动电话入网协议(协议示范文本)

STANDARD AGREEMENT SAMPLE (协议范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HT-025954 移动电话入网协议(协议示范

移动电话入网协议(协议示范文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客户填写):_________ 为维护甲乙双方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精神现就乙方使用甲方提供的移动通信服务 相关事宜,双方达成如下协议,以供共同遵照执行: 1.甲方为乙方在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范围内提供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客户服务,向乙方提供其 申请开通的各项移动通信服务,并根据有关管理部门批准的资费标准向乙方收取相关费用。 2.乙方必须使用国家给予入网许可标志的移动电话机,由于乙方使用无入网许可移动电话机所带来 的损失,甲方不负责任。 3.乙方入网后的移动电话均具有区内、国内长途和国内漫游功能。 4.乙方可向甲方申请开通国际长途、国际漫游功能及各项服务功能。乙方如申请开通国际长途和国 际漫游功能,须在甲方营业场所办理相关手续并预存话费,方可在签订有自

动漫游协议的国家和地区使用 移动电话。 5.乙方入网时,个人用户须向甲方提供真实有效身份证件(委托他人办理,代办人须同时提供委托 人及本人身份证件)原件;单位用户凭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原件、经办人身份证件原件,并保证所 有登记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乙方有义务配合甲方工作人员核对客户登记资料。甲方如发现乙方所填写 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有权停止向乙方提供通信服务(以下简称停机)。 6.乙方入网登记资料信息发生变化,须及时通知甲方。凡因乙方通信地址不详,邮政编码不准确等 原因造成乙方无法收到甲方发出的话费帐单、用户认证信函以及其他业务通知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乙方 承担。 7.乙方住所地(自然人有效身份证件上的住址或法人营业执照上的住所)不在本市的客户,选择以 下两种方式之一入网: (1)须由本市居民或本市单位提供担保,同时由担保人本人签字或担保单位盖章认可; (2)乙方凭有效证件,办理话费预存,预存的最低额度根据不同业务项目由甲方确定。 在乙方未发生欠费的情况下,如担保人要求撤销担保并经甲方同意,则乙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