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248协议软交换分组协议基础

H.248协议软交换分组协议基础

软交换分组协议基础

H.248协议

拟制:邢宇翔

期:

2002年11月01日

审核: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华 为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修订记录

目录

第1章 H.248协议介绍 (3)

1.1 H.248 协议的起源 (3)

1.2 H.248协议定义 (4)

1.2.1 差不多定义 (4)

1.2.2 扩展讲明 (4)

第2章 H.248协议概念 (5)

2.1 H.248协议在呼叫中的位置 (5)

2.2 连接模型以及差不多概念 (5)

2.2.1 连接模型 (5)

2.2.2 终端 (6)

2.2.3 上下文 (6)

2.3 H.248协议的消息结构 (7)

(8)

2.3.2 事务 (8)

2.3.3 行动 (9)

2.3.4 命令 (9)

2.4 H.248协议的消息传输机制 (9)

第3章 H.248协议命令 (10)

3.1 命令介绍 (10)

3.2 描述符 (11)

第4章呼叫流程 (13)

4.1 呼叫媒体流的流程 (13)

第5章 H.248协议在NGN中的应用 (15)

5.1 H.248协议在SoftX3000软交换系统中的协议栈结构 (15)

5.2 H.248协议在SoftX3000软交换系统中的应用 (16)

关键词:

NGN 软交换媒体网关 H.248

摘要:

NGN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

多种业务的,集通讯、信息、电子商务、娱乐于一体,

满足自由通讯的分组融合网络。 NGN是一个包括

PSTN/ISDN、H.323、ATM/IP等网络的融合网络,网络

互通是NGN成功的必要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在NGN

组网中采纳了大量的分组协议。本文重点介绍了分组

协议中的H.248协议,H.248/Megaco协议(Media

Gataway Control Protocal),简称H.248协议,是IETF、

ITU-T制定的媒体网关操纵协议,一个非对等协议,

用在媒体网关操纵器(MGC)和媒体网关(MG)之间的

通信。

缩略语清单:

MGCP (Media Gataway Control Protocal):媒体网

关操纵协议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

电话交换网

MG (Media Gataway):媒体网关

MGC (Media Gataway Controller):媒体网关操纵

SG (Signaling Gataway):信令网关

SCN(Switched Circuit Network):电路交换网

参考资料清单:

《C&C08 iNET工程师培训教材-分组协议》固网

技术支持部

《NGN协议介绍》华为技术报136期

《H.248协议培训教材》公共技术研究部

《H.248 IPPhone Flow》信令与协议研究治理部

SoftX3000V2《信令与协议分册-H.248协议》资料开发部

第1章 H.248协议介绍

1.1 H.248 协议的起源

由于IP网络的快速进展,IP网提供的业务越来越多。

同时,原有的电路交换网(如PSTN网)仍然拥有大量

的用户,为了能让这些用户使用IP网络提供的服务,

需要提供不同网络之间互通的网关设备。目前的大部

分IP电话网关设备,是集中型网关设备,要紧完成三

个方面的功能:

1、完成IP电话互通,将PSTN用户的话音进行编码、

组包后在IP网上传输,同时将IP网来的数据包解包、

解码后交给PSTN用户;

2、处理信令消息;

3、负责网关内部资源治理,及呼叫连接过程的治理。

随着用户数量及对业务需求的增加,网关在规模上要不断扩大,这种集中型的网关结构在可扩展性、安全性方面及组网的灵活性上都存在专门大的限制。由此,提出了将业务、操纵和信令分离概念,立即IP电话网关分离成三部分:信令网关SG、媒体网关MG和媒体网关操纵器MGC。SG负责处理信令消息,将其终结、翻译或中继;MG负责处理媒体流,将媒体流从窄带网打包送到IP网或者从IP网接收后解包后送给窄带网;MGC负责MG的资源的注册和治理,以及呼叫操纵。在这种分布式的网关体系结构中,MG和MGC之间采纳的是H.248协议,SG和MGC之间采纳SIGTRAN协议。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分离的网关模型

在分布式的媒体网关的网络结构中,由于业务处理和“媒体承载实体”分布在两台不同的设备上,因此当业务处理模块MGC(SoftX提供MGC功能)需要将媒体承载实体MG(各种IAD设备)进行连接并承载媒体流时,需要通过一个统一格式的消息来通知拥有媒体承载实体的设备MG,那个消息的格式确实是由H.248协议规定的。

1.2 H.248协议定义

1.2.1 差不多定义

H.248/Megaco 协议(Media Gataway Control

Protocal),简称H.248协议,是IETF、ITU-T制定的

媒体网关操纵协议,一个非对等协议,用在媒体网关

操纵器(MGC)和媒体网关(MG)之间的通信。要紧

功能是建立一个良好的业务承载连接模型,将呼叫和

承载连接进行分离,通过对各种业务网关: TG(中继

网关),AG(接入网关),RG(注册网关)等的治理,

实现分组网络和PSTN网络的业务互通。

1.2.2 扩展讲明

H.248协议是在MGCP协议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媒体网关

操纵协议特点进展而成的一种协议,它提供操纵媒体

的建立、修改和释放机制,同时也可携带某些随路呼

叫信令,支持传统网络终端的呼叫。该协议在构建开放和多网融合的NGN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MGCP协议在描述能力上的欠缺,限制了其在大型网关上的应用。关于大型网关,H.248协议是一个好的选择。与MGCP用户相比, H.248对传输协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提供更多的应用层支持,治理也更为简单。

H.248能够应用于SCN(Switched Circuit Network)、IP、ATM、有线电视网或其他可能的电路或分组网络中的任何的两种或多种网络之间的媒体网关操纵的协议。H.248报文本身能够承载在任何类型的分组网络上,例如IP、ATM、MTP等。

第2章H.248协议概念

2.1 H.248协议在呼叫中的位置

在分布式的媒体网关的网络结构中,由于业务处理和

“媒体承载实体”分布在两台不同的设备上,在NGN组

网中,业务处理由SoftX3000完成,媒体承载实体则是

各种IAD终端设备,因此当SoftX3000需要连接IAD并承

载媒体流时,需要通过一个统一格式的消息来通知各

IAD设备。当SoftX3000和IAD 通过H248协议连接时,

那个消息的格式确实是由H.248协议规定的。

消息的格式至少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业务中应该包含哪些媒体承载实体;

2、这些媒体承载实体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H.248协议中,这些媒体承载实体被称为“终端”;

而“上下文”中指明“一个业务中应该包含哪些媒体

承载实体IAD”,“这些媒体承载实体IAD之间的关系”

则在“上下文”中的“拓扑”中规定。

2.2 连接模型以及差不多概念

2.2.1 连接模型

连接模型指的是MGC操纵的,在MG中的逻辑实体或对

象。它是MGC和MG之间消息交互的内容核心,MGC通过

命令操纵MG上的连接模型,MG上报连接模型的各种信

息包括状态、参数、能力等。

如图2所示:连接模型由两种实体组成:上下文

(Context)和终端(Termination)。

华为软交换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

目录 第3章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 3-1 3.1 TDM承载信令处理路径 ..................................................................................................... 3-1 3.2 IP承载信令处理路径.......................................................................................................... 3-3 3.2.1 MTP3/M2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 3-3 3.2.2 M3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 3-6 3.2.3 UDP承载MGCP/H.248的处理路径 ....................................................................... 3-7 3.2.4 IP承载H.323的处理路径 ..................................................................................... 3-10 3.2.5 UDP承载SIP的处理路径..................................................................................... 3-14 3.2.6 IUA承载DSS1的处理路径................................................................................... 3-17 3.2.7 V5UA承载V5.2的处理路径.................................................................................. 3-18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北京邮电大学 一.前言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由于软交换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通信,软交换技术降低网络成本并且使得运营商能更快地获得收入。 二.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三. 软交换体系的结构 软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技术。它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业务/控制与传递/接入分离,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因此广义上,软交换就是一种解决方案,是一系列采用标准协议的各网络设备的总称。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软交换的常见协议极其作用 软交换所使用的协议非常多,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这些协议将规范整个软交换的研发工作,使产品从使用各厂家私有协议阶段进入使用业界共同标准协议阶段,各厂家之间产品互通成为可能,提供一个标准、开放的系统结构,各网络部件可独立发展。 下面对几个主要协议做简单介绍。 1. H.248协议 H.248协议,也称为Megaco协议,是MGC与MG之间的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它是在早期的 MGCP协议基础上改进而成。应用于媒体网关与软交换之间及软交换与 H.248/ Megaco 终端之间。H.248协议引入终端和关联的概念。终端是MG中的逻辑实体,可以发送或接收

2020年版软交换关键技术和协议

2020年版软交换关键技术和协议 众望所归—于基于IP软交换的关键技术与协议北京邮电大学战晓苏软交换技术结合了传统的语音网络的可靠性和新兴的IP技术的灵敏性与有效性优点,能使现有公共交换电话网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使公共交换电话网稳步地实现向IP数据网的转移。 基于IP软交换的技术特点软交换技术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技术的发展:一是IP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胜利地研究出基于VoIP技术的IP电话。 二是将电信网络中的互联设备——网关功能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只负责例外网络的媒体格式的适配转换,称之为媒体网关(MGW);另一部分是网关的所有控制功能单独设置,称之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三是智能网技术。 智能网将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提出了独立于交换网络的业务控制架构。 上述三方面技术为软交换技术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 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使得呼叫控制功能与承载网络之间无过多的依存关系,这在目前多网并存的情况下,为实现承载层网络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软交换实现的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等。 ·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 它使业务真正地从网络中独立出来,为缩短新业务开发周期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使软交换具备了灵敏的业务提供方式,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真正实现“业务由用户编程实现”的设想。

·采用开放式业务接口(API)及标准协议。 软交换把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与业务应用层相连。 各功能实体(控制层设备和传输层设备)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与通信,使业务提供者解放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相结合,实现业务转移。 这样,下一代网络中的功能部件就可以独立发展、扩容和升级,也使各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全部或部分地利用软交换体系的产品,采用适合自己的网络解决方案。 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图1为ISC(国际软交换协会)推荐的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这一参考模型涉及到传输平面、控制平面、应用平面、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等五个平面。传输平面处于最底层,负责语音视频等详尽承载数据的传送,包括交换功能、逻辑端口功能、适配功能和物理信令功能等,与传输平面相关的参考点有A、B、C。 其中:A为信令信道,采用IETF IPS7协议;B参考点处于逻辑端口功能和设备控制功能之间,采用MGCP、MeGaCo、IPDC、;C参考点采用VSI、GSMP等协议。 传输平面与外部的接口1采用TDM话路或分组链路,包括带内信令。 控制平面处于第二层,提供控制功能,如信令处理、承载连接控制、设备控制、呼叫腿(Leg)控制、网守(Gatekeeper)和代理信令等功能。 其中:参考点D位于信令处理功能和数据库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参考点E在信令处理功能和会话控制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用于IN请求等传送,业务逻辑对呼叫的控制等消息传送;参考点F 1、F2分别采用呼叫控制API和承载连接控制API,如TAPI、JTAPI等。 ()、SIP、TCAP(TCAP/SCCP/M3UA/SCTP/IP)等协议和信令。 第三层应用平面提供业务和应用控制功能,包括会话控制、业务逻辑、翻译、路由及策略等功能。其中:H参考点介于会话控制功能和业务逻辑功能之

软交换关键技术与协议

基于IP软交换的关键技术与协议 软交换技术结合了传统的语音网络的可靠性和新兴的IP技术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优点,能使现有公共交换电话网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使公共交换电话网稳步地实现向IP数据网的转移。 基于IP软交换的技术特点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技术的发展: 一是IP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成功地研究出基于VoIP技术的IP电话。 二是将电信网络中的互联设备——网关功能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只负责不同网络的媒体格式的适配转换,称之为媒体网关(MGW);另一部分是网关的所有控制功能单独设置,称之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三是智能网技术。智能网将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提出了独立于交换网络的业务控制架构。 上述三方面技术为软交换技术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 ·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使得呼叫控制功能与承载网络之间无过多的依存关系,这在当前多网并存的情况下,为实现承载层网络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软交换实现的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如从No.7到IP)等。 ·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它使业务真正地从网络中独立出来,为缩短新业务开发周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使软交换具备了灵活的业务提供方式,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真正实现“业务由用户编程实现”的设想。 ·采用开放式业务接口(API)及标准协议。软交换把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与业务应用层相连。各功能实体(控制层设备和传输层设备)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与通信,使业务提供者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相结合,实现业务转移。这样,下一代网络中的功能部件就可以独立发展、扩容和升级,也使各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全部或部分地利用软交换体系的产品,采用适合自己的网络解决方案。 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 图1为ISC(国际软交换协会)推荐的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这一参考模型涉及到传输平面、控制平面、应用平面、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等五个平面。 传输平面处于最底层,负责语音视频等具体承载数据的传送,包括交换功能、逻辑端口功能、适配功能和物理信令功能等,与传输平面相关的参考点有A、B、C。其中:A为信令信道,采用IETF IPS7协议;B参考点处于逻辑端口功能和设备控制功能之间,采用MGCP、MeGaCo、IPDC、Q.931等协议;C参考点采用VSI、GSMP等协议。传输平面与外部的接口1采用TDM话路或分组链路,包括带内信令。 控制平面处于第二层,提供控制功能,如信令处理、承载连接控制、设备控制、呼叫腿(Leg)控制、网守(Gatekeeper)和代理信令等功能。其中:参考点D位于信令处理功能和数据库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参考点E在信令处理功能和会话控制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用于IN请求等传送,业务逻辑对呼叫的控制等消息传送;参考点F1、F2分别采用呼叫控制API和承载连接控制API,如TAPI、JTAPI等。控制平面与外界的接口2采用H.323(H.225/H.245)、SIP、TCAP(TCAP/SCCP/M3UA/SCTP/IP)等协议和信令。 第三层应用平面提供业务和应用控制功能,包括会话控制、业务逻辑、翻译、路由及策略等功能。其中:H参考点介于会话控制功能和业务逻辑功能之间,采用JAIN、Parlay等公共API;G参考点和I参考点采用TCAP、LDAP等协议;J参考点尚未定义。应用平面与外界的接口3采用H.323(H.225)、SIP、JCAT等协议。 数据平面提供数据库功能,如计费服务,其具体功能、参考点和接口另文讨论。 管理平面提供管理功能,包括对网络操作/控制、网络鉴权、网络维护和网络实体等管理,管理接口采用SNMP v2、CMIP等协议。 基于软交换技术网络的体系结构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分成媒体接入层、传输服务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软交换的核心位于控制层。 ·媒体接入层:设有各种网关,用于实现异构网络到核心传输网以及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 媒体网关负责管理PSTN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互通,以及不同媒体、信令的相互转换(协议分析、语音编解码、回声消除、数字检测和传真转发等)。 信令网关负责提供SS7信令网络(SS7链路)和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交换(包括协议ISUP、TCAP等的转换)。 无线网关负责移动通信网到分组数据网络的交换。 软交换通过提供基本的呼叫控制和信令处理功能,对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在这些网关之间建立呼叫或进行已定义的其他复杂处理,并生成本次处理的详细记录。 ·传输服务层:提供各种信令和媒体流传输的通道。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混合网络的传输网可以是IP、ATM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分组网络,但是更倾向使用IP分组网。 ·控制层:提供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和协议处理能力,并为业务应用层提供访问底层各种网络资源的开放式接口。IP网络用于传统数据业务时没有呼叫连接的概念,但是用于电信业务时,通信双方还是需要先建立某种联系(如确定对方端口地址)。这种联系控制机制在IP网络中被称为会话控制,类似于电信中的呼叫控制。 控制层组成主要是软交换设备。软交换通过与各种媒体网关的交互作用,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业务层融合。 ·业务应用层:决定提供和生成哪些业务,并通知控制层做出相应的处理。该层有多种业务生成服务器,提供各种业务控制逻辑,完成增值业务处理。 应用服务器提供执行、管理、生成业务的平台,负责处理与控制层中软交换的信令接口;驻留在应用服务器内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为下面的业务和交换功能提供接入和生成的手段;应用服务器也可单独生成和提供各种各样增强的业务。 媒体服务器用于提供专用媒体资源(IVR、会议、传真)的平台,并负责处理与媒体网关的承载接口。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混合网络采用分层、开放的体系结构,使上层业务与底层的异构网络无关,体现了业务驱动的理念,为实现多网融合和灵活的业务提供创造了条件。 与软交换技术密切相关的协议 软件交换技术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能够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集通信、信息、电子商务、娱乐于一体,满足自由通信的分组融合网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ETF、ITU-T、ISC、IPCC 制定并不断完善系列标准协议,如H.248/Megaco、SIP、BICC、SIGTRAN、H.323等。 1. 主要协议 (1)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 IETF制定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框架协议之一,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通信,即多媒体业务域间采用SIP协议。SIP是在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SIP用来生成、修改和终结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会话。这些会话包括因特网多媒体会议,因特网(或任何IP网络)电话呼叫和多媒体发布。为了提供电话业务,SIP还需要不同标准和协议的配合,例如,实时传输协议(RTP)、能够确保语音质量的RSVP、能够提供目录服务的LDAP、能够鉴权用户的RADIUS,并实现与当前电话网络的信令互联等。 SIP协议借鉴了HTTP、SMTP等协议,还与RTCP、SDP、RTSP、DNS等协议配合,支持代理、重定向、登记定位用户等功能,支持用户移动。 (2)BICC协议(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BICC协议)解决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在各种网络上承载,包括MTP SS7网络、ATM网络、IP网络。BICC协议由ISUP演变而来,是传统电信网络向综合多业务网络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即电话业务域和多媒体业务域间采用BICC协议。 BICC协议由CS1(能力集1)逐步向CS2、CS3发展。CS1支持呼叫控制信令在MTP SS7、ATM上的承载,CS2增加了在IP网上的承载,CS3则关注MPLS、IP QoS等承载应用质量以及与SIP的互通问题。 (3)H.248/Megaco(Media Gataway Control Protocal) IETF、ITU-T制定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用于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通信。H.248协议又称为MeGaCo/H.248。 H.248/Megaco协议是网关分离概念的产物。网关分离的核心是业务和控制分离,控制和承载分离。这样使业务、控制和承载可独立发展,运营商在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同时,还可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通过不断创新的业务提升网络价值。 H.248/Megaco是在MGCP协议(RFC2705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特点发展而成的一种协议,它提供控制媒体的建立、修改和释放机制,同时也可携带某些随路呼叫信令,支持传统网络终端的呼叫。该协议在构建开放和多网融合的NGN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SIGTRAN IETF的一个工作组,其任务是建立一套在IP网络上传送PSTN/ISDN信令的协议,SIGTRAN协议包括SCTP、M2UA、M3UA,提供了和SS7 MTP同样的功能,SIGTRAN协议栈如图2所示。 ·SCTP:流控制传送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可靠地传输PSTN信令,可替代TCP、UDP协议;SCTP在实时性和信息传输方面更可靠、更安全;TCP为单向流,且不提供多个IP连接,安全方面也受到限制;UDP 不可靠,不提供顺序控制和连接确认. ·M2U A:MTP2用户适配,支持MTP3互通和链路状态维护,提供与MTP2同样的功能。 ·M3UA: MTP3用户适配,支持MTP3用户部分互通,提供信令间编码和IP地址的转换。 ·SUA:信令用户适配,支持SCCP用户互通,相当于TCAP Over IP。

H.248协议软交换分组协议基础

软交换分组协议基础 H.248协议 拟制:邢宇翔 日 期: 2002年11月01日 审核: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华 为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修订记录

目录 第1章 H.248协议介绍 (3) 1.1 H.248 协议的起源 (3) 1.2 H.248协议定义 (4) 1.2.1 差不多定义 (4) 1.2.2 扩展讲明 (4) 第2章 H.248协议概念 (5) 2.1 H.248协议在呼叫中的位置 (5) 2.2 连接模型以及差不多概念 (5) 2.2.1 连接模型 (5) 2.2.2 终端 (6) 2.2.3 上下文 (6) 2.3 H.248协议的消息结构 (7) (8) 2.3.2 事务 (8) 2.3.3 行动 (9)

2.3.4 命令 (9) 2.4 H.248协议的消息传输机制 (9) 第3章 H.248协议命令 (10) 3.1 命令介绍 (10) 3.2 描述符 (11) 第4章呼叫流程 (13) 4.1 呼叫媒体流的流程 (13) 第5章 H.248协议在NGN中的应用 (15) 5.1 H.248协议在SoftX3000软交换系统中的协议栈结构 (15) 5.2 H.248协议在SoftX3000软交换系统中的应用 (16)

关键词: NGN 软交换媒体网关 H.248 摘要: NGN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 多种业务的,集通讯、信息、电子商务、娱乐于一体, 满足自由通讯的分组融合网络。 NGN是一个包括 PSTN/ISDN、H.323、ATM/IP等网络的融合网络,网络 互通是NGN成功的必要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在NGN 组网中采纳了大量的分组协议。本文重点介绍了分组 协议中的H.248协议,H.248/Megaco协议(Media Gataway Control Protocal),简称H.248协议,是IETF、 ITU-T制定的媒体网关操纵协议,一个非对等协议, 用在媒体网关操纵器(MGC)和媒体网关(MG)之间的 通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