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的震荡器–基于水晶气场与特殊字汇及图案的交互作用 李嗣涔 1,高桥舞2 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台北,台湾兽医院,洛杉矶,美国 中国传统气文化强调练气、养气,运气循行经络、发放外气。并认为地理环境、水晶、岩石、矿物、山川树木等都有气、居家办公室要看风水、看气场,而天地之间也充满气「天地有正气」但是气的物理本质为何 ? 一直并不清楚。我们应用水晶气场产生器来研究气场的物理性质,发现有些阻隔物例如盖玻片、铝板、对气场强度都没有任何影响,气场可以完全穿透没有衰减,但是水、方解石会吸收气场,不锈钢、金属钼或半导体硅基板会散射气场。某些图形如阿基米得螺旋、太极图、立体 DNA螺旋纸模型会把静态水晶气场转变成沿图旋转的动态气场。我们也发现一些神圣字汇如佛、观音、药师佛等会对气场产生放大效应,其捕气横截面约为字的尺寸加上周边一个字大小形成的圆盘面积。若在狭长纸条之角落放一佛字,佛字大小超过纸条宽度的一半,则补气横截面会被迫扩展到全纸条,整个纸条变成气导,水晶气场打到气导任何位置,气场会被吸引子佛字吸引沿着气导走向佛字,从佛字垂直纸面方向射出。神圣字汇「孔子」、「耶稣」、「观音」、「文殊」都有吸引的功能,可以做为吸引子。因此在狭窄的纸条或一圈铁丝上放一吸引子字汇,可以观察到气场被吸引到吸引子的动态行为。由此我们仿照电子震荡器原理利用三个佛字把气场放大,投射到一环形把三个佛字圈住的气导,气导上气场入射处写上一吸引子佛字吸引气场回馈震荡而设计出第一台气的震荡器。
关键词 :气场、捕气横截面、神圣字汇、吸引子、气导、漩涡时空结构、震荡器 壹、前言 从古以来,中医所遵循的黄帝内经就强调人体有气循行经络,而死生之道就在经络是否通畅,气能否顺利通过而保持健康。因此练气、养气来保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一部分。不只身体有气,我们祖先认为水晶、玉石、山川、树木、地理环境都有气。但是气的物理本质到底是甚么? 则莫衷一是,并不清楚。佛学与科学 2015 因为现代科学只承认有四种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及弱作用力,后两种力作用距离很短,是原子核内的力,宏观范围的气与其无关。我们过去十年由实验及理论发现气可能与时空的扭曲的「挠场」(torsion field) 有关 1。如果能从理论上去了解挠场的性质,以及设计出侦测器去测量挠场强度及其穿透特性,将是未来破解「气」的千古谜团最重要工作。 挠场并不是新的观念,早在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的几何性质是由物体的能量动量所决定,质量的存在会会造成时空的弯曲(curvature),但是他把时空的扭曲 (torsion)省略为零,因此广义相对论是一个无挠的重力理论。1922 年 Cartan 把时空的挠率加入广义相对论。但是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与梁为杰博士以七年时间在有挠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上已有突破 2,我们发现在 Einstein-Cartan 理论中如果加上自旋与轨道旋转耦合产生的挠场,在某一定大小的挠场影响下,会观察到自旋进动 (precession)逆转 (大小不变、方向相反)的现象,很像量子力学中自旋反转现象。我们也发现挠场并非静态的由粒子自所旋局限在空间某点的场,而是可以传播到远处动态的场。我们使用环形磁铁高速旋转的挠场产生器产生的挠场去照水,并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去侦测水中氧同位素 O17NMR 信号半高宽大小在照射挠场后的变化,这半高宽代表水分子团的大小,由此可以间接测量挠场强度及其穿透不同物体的特性 3 我也利用对气敏感的特异功能人士 T 小姐来感觉捷克陨石经水晶调变所产生气场强弱及形状的变化,虽然客观性不够,但是可以指出挠场的种种性质如吸引子、气导、散射现象等等,对理论及实验的研究方向有引导作用,也有其巨大价值。我们比较两种实验结果发现,挠场及气均可以穿透许多物质,没有衰减,但是会被晶格或几何结构所散射, 一薄层水就能阻挡挠场或气,两者物理性质极为类似,很有可能气的本质就是挠场。
贰、实验方法与材料 实验所用的水晶气场产生器是由同步辐射中心陈建德院士所提供,使用一粒捷克陨石作为气场发射源,固定在切削成 12面锥状水晶柱的后方,如图一所示。此水晶柱可以把捷克陨石发出的气聚焦像雷射一样射出,气束的直径约为水晶锥口的大小为 5 mm。实验者是T小姐具有手指识字功能 4-9。实验时水晶气场产生器以水平方向,架在支撑架上,T小姐戴上不透光的眼罩,以右手掌距离产生器约 30公分远处先感觉气场的形状及强弱,然后主试者将遮蔽物放入挡住水晶气场,如图二所示,T小姐会说出气场强弱及形状的变化,有时感应不确定,要重复实验数次。为验证 T小姐对气场强弱变化的精准度,比如气场穿过某一种物体强度从 10减弱为 5,则在做了很多实验后会再随机把同样物体重测一遍,不让T小姐知道,结果一样才确认。根据T小姐的感应,水晶产生器的圆柱型李嗣涔:气的震荡器 气场约有 90公分长,90公分内气场强度很均匀。
参、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不同阻隔物对水晶气场的阻隔效应 图三显示的是不同阻隔物体对水晶气场的阻隔效应,1 mm 厚的玻璃试片、四层铝箔、瓦楞纸或白纸均不能遮蔽气场,放入这些遮蔽物后,T小姐感到气场强度不变。但是放入 2 mm 厚的金属钼、1.5 cm 厚的不锈钢(无磁性)遮蔽物后,气场强度不变,但是感觉是刺刺的,刺刺地表示气场穿过这两种金属变为动态旋转锥状形式,两种金属都是体心立方(bcc)晶格。有趣的是气场穿过瓦楞纸及白纸,强度不受影响;但是穿过白色滤纸,则范围扩大、而且感觉毛毛的,这表示滤纸内的纸纤维显然是有序排列,有续性分子结构导致气场被散射。 比较惊人的是一张纸沾了水就会把气场吸收,不能感觉到气场信号,沾了甲醇(大部分是水)的纸也是一样,气场穿过强度由 10降为 1或0 。风水有云「气遇风则散、遇水则止」,的确气遇水则止,在实验上获得证明。如果用 2公分厚的方解石做遮蔽物,则气场强度由 10降为5,被吸收一半。若用一片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做遮蔽物,则发现气场穿过塑料袋时,会顺着聚乙烯的碳氢长键(nCH2)方向移动,长轴向上,气往上方移动、长轴向左,气往左方移动。显然气场会被长键的几何结构带着移动。 若用两面均无抛光的硅基板,气场穿越基板都会变成刺刺的感觉,显然硅基板内硅原子所排列的钻石结构把静态螺旋状气场调变成动态旋转锥状形式。硅基板表面粗糙程度显然也会影响气场散射程度。 二、神圣字汇所形成的补气横截面 T小姐过去在做手指识字实验时,发现某些宗教上的字汇如佛、观音、菩萨、耶稣等字汇会在大脑第三眼看到异像如亮光、亮人、十字架、听到笑声,我们称之为「神圣字汇」4-6。我们发现水晶气场穿过白纸或穿过纸上写的普通字「佛」字都不受影响直穿而过,强度没有减弱如图四所示。但是穿过神圣字汇如「佛」字则会变成大圆,甚至温温的表示能量变强。移动水晶气场在佛字周围测试,发现在佛字四周距佛字一个字大小范围内,都有同样的效应,气场变大圆、变强、温温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定义出佛字的捕气横截面,如图四所示。气场只要通过此横截面,就会被佛字捕捉住产生同样的效应,我相信「佛」字在其纸面四周形成一 3倍直径的漩涡时空结构垂直穿透纸面。任何气场只要进入漩涡范围就被吸入放大。 如果我们在「佛」字捕气横截面内放一普通字如「佛」字,如图五所示,则原来漩涡时空结构被破坏一部分,T小姐感觉到大圆有缺角。如果我们把 2x2 cm2大小的「佛」字放到 6x6 cm2正方形纸的角落如图六右上角所示,则捕气横截面佛学与科学 2015 无法扩展到纸外,而被迫向两边缘各伸长约 3~4cm,形成凹陷的扇形。 图七左拦上三个实验显示用水晶气场照射三个字的神圣字汇「弥勒佛」中不同字的结果。当两字间的间隔距离很小时 (小于一个字大小),不论是打到弥字或是佛字,结果都是一样,T小姐感觉到一个变大的圆,温温的。当三个字间隔是一个字大小,不论是打到弥字或佛字,结果都是一样,T小姐感觉到一个变大的圆,温温的。但是当三个字间隔扩大到两个字大小,则打到佛字仍然一样,是一个大圆,但是打到弥字,则没有变化,像打到普通字一样。这表示只要三个字 间隔等于或小于一个字大小,三个字在空间上是连成一体的,都是神圣字汇「弥勒佛」 ,打到那里都是一样。但是字间间隔大到两个字大小,字与字间联系破裂,各自独立,只剩下佛字是神圣字汇,弥字及勒字恢复成普通字,对气场不再有影响。右拦下方「药师佛」的实验结果类似,当三个字紧靠在一起或间隔一个字大小,气场打到药字或佛字结果是一样的,感觉有一点一点在向右移动,或是刺刺的;但是当字间间隔大到两个字大小,字间联系破裂,各自独立,只剩佛字是神圣字汇,药字变成普通字,气场穿越不受影响。可以注意的是气场穿过神圣字汇「弥勒佛」或「药师佛」,结果是不一样的。「弥勒佛」像是在字汇附近形成一个圆形的漩涡结构,而「药师佛」是在字汇附近形成一排排小圆形漩涡结构,中间可能还有一点联系,造成动态一点一点的感觉。这与 T小姐做手指识字实验时看到「弥勒佛」的首页为一很亮的大圆,「药师佛」的首页为五至七个一排一排很亮的小圆(药园)是一致的 9。 比较有趣的是心经两个字,当两字间隔小于一个字大小,心与经两个普通字本来不会对气场 产生任何影响,开始产生联系变成神圣字汇「心经」 ,气场穿越会变强感觉温温的。由此可以判断,每个字都会对周围时空产生影响,影响范围约一个字大小。因此把多个字排在一起,间隔小于一个字大小,则这些字会产生联系,形成一个新的字汇,若此字汇变成一神圣字汇,则附近时空发生改变,具对应信息网站首页的时空结构。
三、吸引子与气导现象 当我们把佛字写在一狭长的纸条上,如图八右方 L形纸条上,捕气横截面会如何变化 ? 是这一节要探讨的问题。图九左栏显示的是实验的结果,上方的图 是一宽 2公分长25公分的纸条,在顶端写上一 1.6x1.6cm2大小的佛字,气场打在佛字感觉到一个大圆,结果把气场打在纸条下方23公分处(2)的位置,手放在位置(2)后面竟然没有感觉,但是放到佛字后面却感觉到一个大圆,但是把佛字剪掉,手放在位置(2)后面则气场强度没有改变。表示佛字大于纸条宽度 2公分的一半,捕气横截面已扩大到 21公分以外。整条纸都变成了气导,而佛字变成 「吸引子」其漩涡时空结构已被迫扩展到整个气导上,可以把远处通过气导上的气吸引过来李嗣涔:气的震荡器 再垂直投射出去。 如果我们把 1.6x1.6 cm2大的佛字减掉,纸条只剩 23公分,这时在顶端重写一个 0.8x0.8 cm2大小的佛字,重作实验其结果如图九左栏下方图所示,佛字捕气横截面只能扩展出去约 2公分左右就消失了。表示佛字大小若小于纸条宽度 2公分的一半,气导效应消失,佛字就失去吸引子的功能。 图九右栏显示的是气场穿过 U 形气导的动态行为,上方第一图的 U 形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