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关系

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关系

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关系
07法学班敬佩法律移植是法律文化中常见的现象,它通常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些法律制度或规则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在高中的唯物辩证法中我们就学过,事物要在继承中发展,法律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规范也是如此。

通过法和移植,以借鉴和学习现有的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有关法的规则及其法律制度为我所用,是建立和完善我国法治的一条非常有效的捷径。

当然,这种移植决非是照搬、照抄,而是有鉴别的利用、学习和吸收。

进行法律移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法制发展本身的要求。

首先,我们所处的整个世界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个国家并非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这就决定落后国家必然要努力发展自己来追赶先进国家。

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借鉴先进国家发展的经验,这其中就包括借鉴法制发展的经验,借鉴他国的法律的长处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做到洋为中用,实现自身法制的发展,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其次,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个求同存异的趋势。

在求同的过程中,便要求各国能够相互学习及借鉴,以便共同进步,法律领域亦是如此。

就落后国家而言,无论在技术上、方法上或是观念上都与发达国家有所差距,如果落后国家仍然闭门造车,仍然要花上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去实践发达国家早已形成的原则或观念,
那代价及损失简直是无法估量的。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移植国外法律的实践。

例如82年《宪法》中规定关于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行政诉讼制度、国家赔偿制度和听证制度的建立;97年《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的引进等都是我国法律移植的成功实践。

再如从《专利法》、《商标法》等的制定和先后多次修改,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不断提高,中国的知识产权立法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全面移植了西方的知识产权立法,走完了西方几百年走过的路程,全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由此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从而领到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张通行证。

所以辩证的接受外来法律,将它融会贯通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建设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糠,利大于弊,对于我国法制建设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大好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