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与创新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与创新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与创新(提纲)

上篇:管理中人的组织 ——组织理论及其应用 “组织化社会”工作组织 引例 萨腾汽车公司 一、组织概念 二、有效组织 三、组织形式 四、组织设计 下篇:转型与创新

——组织变革与发展 引例 美国运通公司 一、概念 辨析/内容 二、模式 过程/方式 三、措施 分类/技法 四、策略 探讨/运用 五、前瞻 发展趋势/新型组织 上篇 管理中人的组织

——组织理论及其应用 “组织化社会”工作组织 引例 萨腾汽车公司 一、组织概念 二、有效组织 三、组织形式 四、组织设计 一、 组织概念

享利西斯克在《工业管理与组织》中提出:“组织这个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其中之一涉及作为实体(Entity)本身的组织,另一个涉及作为一个过程(Process)的组织。” 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和相对静态的社会构造实体的统一,概言之,组织是静态结构及其动态运行的统一。 其实质是特殊的人际关系。

组织三特征 既定目标

即组织成员一致努力以求达成的共同目标。

既定分工 即组织成员通过分工而专门从事某项职能工作。 既定秩序 即通过有关的规则设定所形成的成员之间的正式关系。 组织结构

涉及以下基本关系: (1) 层次与跨度 (2) 分化与整合 (3) 直线与职能 (4) 集权与分权 (5) 责任与权限 (6) 刚性与弹性 运行机制

(1) 决策与执行 (2) 协调与控制 (3) 制约与激励 (4)维持与创新 二、 有效组织

(一) 思路 有效组织 (有效=效能×效率) 整体功能 静态结构 动态运行 (载体) (机制) 1、有效

“管理即求效。”(彼得德鲁克)

有效=效能×效率 启示:“不但求做好,首先求做对。” 组织的目标或目的 它与主要受益人的需求联系吗

效能与效率的关系

2、整体功能 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决于结构而非要素。 木桶原理 启示:“和的最优大于最优的和。” 3、组织与环境 组织作为开放系统,受制于环境 有效组织能动地适应环境 环境不确定性评估 不确定环境下的组织设计 简 单 复 杂 (I) 低不确定性 1、 外部环境要素少且相似 2、 要素维持相同或慢慢变化 (II)低—中度不确定性 1、 大量的外部环境要素且不相似

相联系 不相联系 具有效能 不具有效能

目标以最低代价实现的吗 目标以最低代价实现的吗 是 否 高效率 低效率 是 否

高效率 低效率

稳 定

静 态

境的变化 例如:汽水生产者、食品加工商。 2、 要素维持不变或慢慢变化 例如:大学、家庭用具生产商、化学公

司、保险公司。 (III)高—中度不确定性 1、少量外部环境要素,且要素相似

2、要素常变化且不可预测 例如:个人电脑、时装、音乐、工业、

玩具生产商。

(IV)高不确定性 1、 大量外部环境要素,且要素不相似

2、 要素常变化且不可预测 例如:电子商、电讯商、航空公司。

启示 有效组织取决于: (1)组织对外部环境的能动适应; (2)组织及其成员的激励相容; (3)内外互动的综合效应。 (二)特征 问题: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有没有问题,为什么 企业特征:利润多 产量高 质量好 士气足

示例:企业转型

三、 组织形式 (一)企业组织的U型结构 U型结构(Unitary structure)也称“一元结构”

U型结构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直线结构

环境

企业

资源和信息

不 稳 定

动 态 直线结构(Line structure)也称作“单线制”。 单线指挥,权力集中,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权限委让关系,要求全能型管理者。

适用于小型企业或现场作业管理。 2、职能结构 职能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也称多线制。 多线制指挥,权限分割,强调专业管理,要求专业型管理者。 纯粹的职能制在企业中较少使用。 3、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Line and function system)的特点: 直线制与职能制相结合,通常以直线制为基础、职能制为补充。职能部门充当直线单位的参谋,对下级作业务指导而非直接指挥。

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尤以大中型企业多采用这一结构形式。 (二)企业组织的H型结构 H型结构(Holding company, H-Form)即控股公司结构。 H型结构中包含了U型结构,仅是过渡形式,将逐步演化为M型结构。

(三)企业组织的M型结构 M型结构(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亦称事业部门或多部门结构。 以集中指导下的分权管理为特征:“集中政策,分散经营”。企业按产品类别、地区或经营部门设立事业部。 适用于大型或特大型企业。

1、产品事业部结构(Product division structure) 只在总公司设置研究与开发(R&D)、设计、采购、销售等职能部门,事业部主要 从事生产。 2、多事业部结构(Multi-division structure)

各个事业部都设立自己的职能部门,进行科研、设计、采购、销售等支持性服务。 (四)企业组织的结构类型 1、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实质上是U型结构的一个变种,它在原来的U型结构基础之上,再建立一套横向的目标系统,把按职能划分的管理机构(销售、生产、技术)与按产品 (工程项目、服务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又叫规划—目标结构或矩阵组织结构。 2、超事业部结构 超事业部结构也称为执行部结构。 在总部和事业部之间加设“执行部”(超越事业部之上),以协调相关的事业部。 适用于已实行事业部制的特大型企业。 3、模拟分散管理结构 模拟分散结构是一种模拟的M型结构。这种管理组织结构并非实行真正的分散经营,而是人为地把企业分为若干“组织单位”,实行模拟独立经营、单位核算。 4、多维结构 多维结构是M型结构和矩阵结构的混合。 这种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管理系统: A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是产品利润中心; B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是专业成本中心; C按地区划分的专门机构,是地区利润中心。 适用于特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

四、组织设计

(一)思路 组织实际上是某种意义的“再组织”。一个健全的组织必然要求动态的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包括内部体制(作为内容)和结构形态(作为形式)的双重设计。 组织设计是持续的、滚动式的动态规划过程。 组织设计的着眼点在于确定人员在组织中的位置,即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因事设人,适得其位;各尽所能,共扬所长。 要变“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依据“目的——手段分析”方法论,如下思路:

[因事设人] 目标 职能(或流程) 机构 职务 职位 人员

[因人设事] (二)程序 1、组织目标 依据组织宗旨确定基本目标。 2、基本职能 达成基本目标所要求的、足以单独标明的重大职能。 3、职能分解 职能分解的细分和归类,体现相对集中。 由此确定结构,以及纵向层次和横向跨度。 4、目标分解 各职能部门、任务单位的具体目标。 组织目标体系化。 5、职务分析 ——“职务说明”(名称、性质、职责、任务、资格条件等)。 ——“职务规范”(主要工作、工作范围、工作手段、权责关系、考核要求等)。 6、管理控制 ——目标导向; ——标准工作规程; ——采取纠正行动的程序。 以上程序的运作,是动态、滚动式的持续规划过程。 (三)文件

其作用: ——显示组织结构; ——表明组织原则; ——开发组织资源; ——便于了解组织。 其形式: (1)组织图 图示:组织的层次、机构、职务间联系、沟通关系、控制范围等。 (2)组织手册 说明:机构目标、权责关系、职务说明等。 (3)标准工作规程 规定:职务示范、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等。

下篇 转型与创新 ——组织变革与发展 引例 美国运通公司 一、概念 辨析/内容 二、模式 过程/方式 三、措施 分类/技法 四、策略 探讨/运用 五、前瞻 发展趋势/新型组织 一、概 念

(一)辨析 有效的组织体现稳定与变革、维持与发展的统一。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Change, OC) ——狭义仅限正式结构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行为、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OD)

——狭义指成员行为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结构、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两者狭义有别,广义相通,统称组织变革与发展(OC&OD)

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I Learning, O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