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藏工程课件 第四章 2水驱特征分析方法

油藏工程课件 第四章 2水驱特征分析方法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 追溯起来,注水起源于19世纪下页美国宾西法尼亚西部地区的 Pithole城(费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 最初出现的注水是偶然的。水从活动封隔器附近的浅含水层渗 入一口油井,使这口井不能再出油,但却引起了周围井产量的 增加。John F. Carll在1880年美国宾西法尼亚第2次地质调查 报告中,提出注水能够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这一看法。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第24讲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提纲
• 一、注水开发简述 • 二、水驱特征曲线定义 • 三、水驱特征曲线特征分析 • 四、实例分析 • 五、水驱特征曲线类型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4-2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一、注水开发简述
• 石油开采中的一次采油是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即利用流体和岩 石的弹性能、溶解气膨胀能、气顶驱、重力驱以及有边、底水 的侵入。一次采油的采收率很低,一般在20%以下。
• 我国主要油田原油属于石蜡基原油,粘度普遍较高,高含水期 是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特高含水期仍有较多储量 可供开采。研究中高含水期的水驱油田的开发特征具有重要的 意义。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含水率 fw (f)
1 0.8 0.6 0.4 0.2
0 0
5
10
15
20
25
采出程度 R (%)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 结合北海(North Sea)油田的开发经验,BP研究中心的 Mitchell(1982)也曾对油田注水开发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但 比起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来要逊色得多。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 一般来说,天然能量充足的油藏占2-3%,97%的需要注水 来补充地层的能量,中国90%以上的油田需要注水开发, 这与具体的沉积环境有关。
根据水驱油藏含水率、采出程度和最终采收率得到的统计
关系图版,用对应的查出相应的采收率ER。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童宪章经验图版法理论 • 油田生产水油比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为: WOR fw
cSwi )dN p
Wp
A
Np 0
exp(BNp )dN p
A B
Np 0
exp(BNp )dN p D exp(BNp ) C
如下公式为甲型水驱曲线:
水驱曲线就是地层岩石的相渗特性在生产规律上的宏观反映。由于不同油田 的岩石相渗特性不同,因此,水驱曲线的常数也不尽相同。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法和结果后来在美国许多油田得到了应用,现在仍然用该方 法估算油田的累积产量和剩余油。
• 前苏联的马克西莫夫(1959)根据全苏石油科学研究院的室
内水驱油实验数据,给出了Wp-Np的半对数直线关系,目前,
该方法已经被CNPC列为预测水驱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 中国童宪章(1978)最先发表了“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油藏 的统计规律探讨”(石油勘探与开发,第六期,1978),
1
1
Bw w ko
Bo o k w
WOR Qw Bookw Qo Bwwko
WOR fw 1 fw
Qw和Qo分别为地面的油水产量。
•上式称为水的分流量方程,它表 明含水率取决于油水两相各自的渗
透率和粘度。比如稠油油藏见水后,
由于uo大,故fw较高,对于一定油 层来说,uo、uw为定值,此时若求 得了Ko/Kw,就可以计算含水率。 而Ko/Kw可在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上得到。
1、直井-水平井 2、粘度低-高 3、低水-边水 4、非均质-均质
实际 理论
30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水驱油田含水采油期的划分
(1)无水采油期:含水率<2%。 (2) 低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20%。 (3) 中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0%~75%。 (4) 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75%~90%。 (5) 特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90%。
• 适用性:注水毕竟是外来流体,与地层岩石和流体不配物, 产生伤害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 美Wright(1958)在研究采油速度对注水开发油田的影响时,
根据实际数据首先建立了WOR-Np半对数统计直线;
• Parts(1959)在预测五点井网面积注水时,利用理论计算和
电模型的实验,也给出了WOR-Np半对数统计直线,他们的方
• 油田的注采井网、注采强度、增产措施等变化时,水驱曲 线可能会出现拐点,但半对数直线关系可能仍然成立。
目的作用:最大的累积产量=可采储量;标
定采收率;含水与累积产量的关系;评价开发 效果;求地质储量。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三、水驱特征曲线特征分析
0、含水率和水油比(在稳态状况下)
fw
Qw Qw Qo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二、水驱特征曲线定义
• 1、规律的发现:在水驱油田的动态分析和预测中,对于已经 进入中期含水的油田,人们发现若将累积产油-累积产水或 水油比-累积产油等数据作成相应的半对数图,可得到比较 明显的直线。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 2、水驱特征曲线:一个天然水驱或人工水驱的油藏,当 它已经全面开发并进入稳定生产阶段后,含水率达到一定 高度并逐渐上升时,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以对数坐标表示
• 累积产水量Wp必须加上一个常数C,才能与累积产油量Np在半对数坐标上 成直线关系,但是,随着油田的生产,含水率上升和累积产水量的增加, 常数C的影响逐渐减小,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累积产水量Wp和累积产油 量Np在半对数坐标上成直线关系。
N p a(lg Wp lg b)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可采储量计算
Qo
dN p dt
Sw
Np
100Aho
/
B oi
Swi
Qw和Qo分别为地面的油水产量。
代入上式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代入的Sw
Wp
Bo o d Bww
Np 0
c
e dN dt 100
Np Ah o
/
B
oi
S
wi
p
dt
代入的Qo
Wp
Bo o d Bww
Np 0
exp(
cN p
100Aho
/
Boi
kro decsw krw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2、水油比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
kro decsw krw
将该统计规律代入水油 比的关系式中:
WOR Bookw Bw w ko
WOR
Qw
Bo o kw
Bo o
ecsw
Qo Bwwko Bww d
这样我们就建立了水油比WOR与含油饱和度Sw的关系式。
• 陈元千教授和俞启泰教授等等也在这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 不同油水粘度的油田水驱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 低粘度油田,油水粘度比低,开发初期含水上升缓慢,在含水 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上呈凹曲线,主要储量在中低含水期 采出,
• 而中高粘度油田与此相反,在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上 呈凸形曲线,主要储量在高含水期采出,这是由水驱油非活塞 性所决定的。储层的润湿性和非均质性更加剧了这种差异。
取对数:
lg WOR A2 B2 N p
水驱曲 A2 B2 N p
因为含水率和水油比的关系式:WOR fw
1 fw
代入乙型水驱曲线:
lg fw 1 fw
A2 B2 N p
累计产量和含水率的关系:
Np
lg fw 1 fw B2
A2
预测可采储量:
NR
lg fw98% 1 fw98% B2
对甲型曲线等式两边分别时间t求导数:
Qw dWp / dt; Qo dN p / dt;
WOR
Qw Qo
2.303 B1Wp
代入甲型水驱曲线:
Wp WOR / 2.303 B1
又因为含水N率p和水l油g比W的O关R系式A:1BW1 lOgR(2.303f
B1
w
)
1 fw
1、预测开采储量; 2、采收率标定; 3、动态分析; 4、开发效果评价。
• 继一次采油之后,注水成为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向 油层注水,利用人工注水保持油层压力,是油田开发史上一个 重大的转折,自20世纪20-30年代注水油田在美国获得工业应 用以来,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注水采油。
• 水驱开发油田,可以获得较高的最终采收率,并且由于水源丰 富、价格低廉,因此,水长期作为一种有效的驱替液体,在世 界各国油田开发广泛使用。
预测可采储量:NR
lg( fw98% ) 1 fw98%
A1 lg(2.303B1) (含水98%时)
动态分析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二)、乙型水驱曲线 • 童宪章先生和谢尔盖夫等人,分别与1978年和1982
年,以经验公式的形式提出了累积水油比与累积产 油量的半对数直线关系式。后于1993年(陈元千, “一种新型水驱曲线关系式的推导及应用”,石油 学报,1993(2)14,65-73)完成了他的理论推导。 该直线称乙型水驱曲线。 由甲型水驱曲线两端对Np求导后,
下一步我们找找:Sw与累积产量Np有什么特殊关系?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3、原始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累积产量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4、 Np与含水饱和度Sw的关系
在注水保持压力下:Bo≈Boi,则有:
N p 100 Ah o (Sw Swi ) / Boi
饱和度与累计产量关系如下:
Sw
Np
100Aho
/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由上述WOR-Sw关系式:
WOR Qw
Bo o kw
Bo o
ecsw
Qo Bwwko Bww d
改写为地面水产量的形式:
Qw
Q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