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职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的“加”“减”法

浅谈中职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的“加”“减”法

可编辑
精品
浅谈中职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的“加”“减”法-中专中职论

可编辑

精品
浅谈中职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的“加”“减”法
文/张新胜 庞芬只
摘 要:本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中职有机化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
出构建与中职学校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密切校企协作,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人才
培养模式。
关键词 :中职 有机化学 教学改革
医药产业一直是国家和苏州市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2013年的统计报告显示,
医药产业已成为苏州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经济支撑。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
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的增长。为了与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同时与苏州市中等职
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笔者在学院的领导下,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在课
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课程改革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中职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药剂专业技术,具有从事医药工程岗位
工作的操作能力,能够适应生产、经营、管理一线要求的技能型、操作型初级专
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一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课程改革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理实一体化
教学工作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二是实验、实训条件与生产企
业有一定差距,设备类型及先进性均需进一步完善。三是该专业师资不足,专业
教师职称结构失衡,青年教师中具备生产实践经验的较少,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有
待进一步发挥。
二、有机化学专业课改措施
从2013年至今,笔者学校对有机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以下
六点改进措施,力求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
能人才。
1.以“够用”为度,增加实用的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
笔者学校根据课改“16字方针”(德育为先、因材施教、贴近企业、突出能
力),在专业课程大纲、教学目标及专业课校本教材的选用上首先进行改革。专
业课程大纲设置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广泛调研,使开设的课程
能满足企业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又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经过两年
的摸索,将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分为四大块:基础内容,专业相关内容,人文和社
会科学相关内容,实验及实践内容。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没有创新的教材,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会困难
重重。传统教材有严重本科化的痕迹,对技校学生来说知识太难、太深,内容太
多。学生拿着厚厚的教材一筹莫展,严重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生的自信
心。在课程改革中,笔者学校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减少
不必要的理论知识,将学习内容更为实用作为目标。在实践中,通过校本教材逐
步实现这一目标。校本教材中精简和更新了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
整合,按照内容少而精、增加学生自主性的原则,根据课程的特点,在精、新、
易懂上做文章。还以实施实验选修和设计为切入点,推动教学改革,完善以技能
培养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2.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授课时间
实验室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笔者学校加
大了对专业实验室教学设备的硬件投入,使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教学计划上,增加了实验的时间,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建立开放型
可编辑
精品
实验室,增加学生在时间上的自由度,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以我为
主”,在教师引导下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制订方案、动手设计或实验、
分析总结等,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增加企业实践的机会,减小学生和企业的距离
课改的方向是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专业岗位技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关
键能力之一,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也关系到企业对学校培养对象的认同和社
会对学校的认同。笔者所在专业的学生主要安排在市内的医药生产和销售等单位
进行生产实习。企业实习让学生认识药剂专业的行业概况,初步了解处理流程,
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扩大知识视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习期间感受企业氛
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为学生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4.增加考核的方式,避免“一卷定终身”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改思路。改变传统评价方式,
对学生考核采取以能力为主的多方位综合评价。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的培养机制和考核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中职生,其教育应是就业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所以笔者
认为考试不应该把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作为重点,而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
力、实际应用能力为指向。针对学生考试搞突击的局面,笔者学校在课改过程中
将考核形式多样化,用开卷考、口试、实验操作考试、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代替传
统考试。多样的考试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让他们真正理解、掌握、
运用书中的知识;同时便于老师在命题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试题的灵活
性,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5.增强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传授知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教师的教
学方法应根据对象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
法等。这些方法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启发学生自觉运用创造性思维等思维方式去探索新
的理论和形成新的概念。
笔者学校积极探索项目课程下的理实一体化、模块化教学工作。新的教学方法
与手段把形象性与生动性、科学性与启发性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
量。学生通过教学环节,形象、直观地理解所学到的课程知识,拉近与知识的距
离,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6.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网
络时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课程建设现代化的标志。笔者学校教师改变一块黑
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等教学课件,
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直观化,克服时空限制,因材施教,使知识、信息迅速
传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校内外相关的网络资源,作
为该课程教学的参考资料,包括电子书籍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的实
验环节中,笔者学校充分运用视频影像,把学生的操作拍成视频,让学生观看,
查找自己的不足,加深印象,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小结
两年来,笔者学校以教师能力提升、课程设置、校本教材编写、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实训实验能力提升、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夯实专业发展基础,使人才的
可编辑
精品
培养既具有鲜明特色,又方向明确。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今后笔者学校还
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真正建立一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双
师型教师队伍,这是今后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二是以有机化学项目为模式,开
发技术实训项目,增加仿真的实训场所,使学生在学校就能见到技术现场情景,
摸到技术现场设备。三是在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以
建设精品课程为目标进行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红武,王资,王宜明等.高职高专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昆明冶
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2]李金成.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改革初探[J].中国冶金教育,2002(2).
[3]张承中,王志盈.加强学科建设 带动环境工程专业全面发展[J].环境教育,
1996(3).
(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