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湿地保护的立法比较

中美湿地保护的立法比较

中美湿地保护的立法比较
论文导读:世界上许多湿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大都建立了关于湿地
保护的法律体系。例如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联邦政府和州就已
经开始立法保护湿地,并广泛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工作。关键词:湿地
保护,美国,立法比较,可持续发展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又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生存
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
益。因此,保护湿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环境保护的重点。世界
上许多湿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大都建立了关于湿地保护的法律体系。例
如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联邦政府和州就已经开始立法保护湿地,
并广泛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工作。本文将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美
国湿地保护立法的成功经验,以期完善我国湿地保护的立法。
1、美国的湿地保护立法实践
1.1美国对湿地的定义
美国是世界上率先提出和使用湿地概念的国家。美国湿地的法定定义
最早出现在1972年美国工程兵和环保局出台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
(又名《水清洁法》)中。随后,美国各州湿地立法也纷纷对湿地的
定义和范围作出规定。他们也采取了《清洁水法》中有关湿地的法律
概念。但是由于各州的湿地状况、对湿地的保护能力和保护目的各有
不同,因此各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湿地立法概念作出不同界定,
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2美国的湿地保护立法体系
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的政治体制,在湿地保护立法领域,形成了以美
国宪法为基础,联邦、州和当地政府湿保护法三级效率各异、相互配
合的体系。但联邦在湿地保护方面发挥主要的作用,设立了许多管理
机构负责相关湿地保护法律的落实。
美国联邦立法体系中涉及湿地保护的法规十分丰富,如:《鱼类和野
生生物协调法》、《河流与港口法》、《流域保护与防治法》、《沿海湿地
规划、保护与修复法》、《紧急占用湿地资源法》、《水资源开发法》。
联邦湿地法规不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各州可以自由地制订和适用自
己的湿地法规。目前共有加多个州制订了湿地保护法,如新罕布什尔
州的《湿地填埋和疏浚法》。根据所占有的湿地类型的不同,各州对湿
地采取不同模式的立法形式,对内陆湿地。
1.3美国湿地保护立法体系具备如下鲜明特点:
1.3.1立法理念较为科学而完整
1989年,美国将“净减少量为零”确立为国家目标,它是美国湿地保护
的立法理念中最为精髓的部分,该理念不是简单的将湿地保护起来,
而是从宏观上保持湿地的总体数量稳中有升,将湿地保护的重点放在
恢复和重建,维护和改良湿地上,充分体现了兼顾保护和开发这两个
相互矛盾的需求体。“净减少量为零”的理念,既可以保证在湿地保护
政策下湿地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可以正常进行,又可以保证湿地资源
不会因为生产生活而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1.3.2对农业活动的规制科学且有效
湿地资源的破坏,大部分是由于过度和违法开垦、捕鱼、割草、放牧、
伐木等农业活动造成的。但是,根据《清洁水法》的规定,正常的农
业和渔业活动无需经过工程兵部队审核许可,因而容易在保护与利用
湿地资源之间产生矛盾。在1986年《粮食安全法》中这一矛盾得到
了解决,该法制定的有关“湿地破坏者”的条款规定,自1985年12月
23日以后在湿地改造成的农田里种植作物的人无权从联邦农业补助
项目中获益,即无权获得价格保障、谷物保险、灾难援助和低息贷款
等利益。
1.3.3公众参与制度完善
美国拥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政策,通过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搭建公众参
与湿地保护的平台,利用社会力量增加湿地保护投入,并通过湿地保
护信息公布制度加大社会监督是发达国家湿地保护政策的新走向。具
体体现在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正当法律程序条款中规定了政府在
对湿地利用采用限制性措施之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并允许当事人向
法院提起诉”。听证能够确保公众参与湿地保护,有利于湿地保护和
利用的合理平衡发展。
1.3.4湿地保护的管理机构科学
美国联邦设立了许多管理机构负责相关湿地保护法律的落实,如:安
全部工程兵部队负责包含可航水体的湿地的保护,内政部、商业部、
国家海洋与大地管理局负责管理国家的海岸资源,农业部自然资源保
护局负责保护湿地不受农业保护的影响。这一管理模式的设置能够保
证每一部法律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执行,不同的管理部门在不同法
律管辖的湿地范围和法律授予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相互
配合,形成了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
2、我国的湿地保护立法实践
2.1我国对于湿地的定义
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湿地逐渐进入立法的视野,一些
法律中开始陆续使用“湿地”概念,并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加以限
制。例如《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具有特殊保护价
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应当
建立自然保护区。
从1992年起,地方立法中也开始加强对湿地的保护。黑龙江省、辽
宁省、上海市等部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文件中明确将“湿地”作为保护
对象,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如《黑
龙江湿地保护条例》、《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等均使用了湿地概念。
但是这些规定大都及其简略,缺乏详细具体的规定。这与国家层面上
的法律法规中尚无明确科学统一的湿地法律概念有关。
2.2我国的湿地保护立法体系
从国家立法来看,我国至今尚无一部专门的“湿地法”。因此,在湿地保
护方面缺乏立法的针对性与直接的立法依据,湿地立法工作是作为整
体自然保护工作的一部分加以纳入立法的范畴。近十几年来,我国相
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
《森林法》(1983)、《水污染防治法》(1984)、《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
《水土保持法》(1991)、《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等15部法律都与
湿地保护有关。与湿地保护有关的主要行政法规有《风景名胜区管理
暂行条例》(1985)等18部。
在地方层面专门湿地立法已有了突破。目前,我国已有黑龙江、江西、
陕西、广东、湖南等省在湿地保护立法方面已开先例。《甘肃省湿地
保护条例》、《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上
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等已相继出台生效,现在不
少地方正在审议本地区的湿地保护条例。这些保护条例制定出台为国
家湿地保护立法和其他地区的地方立法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