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浅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浅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摘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理论研究的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情况下,如何正视自身在廉政建设中的地位及其如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都是值得积极思考、探索和实践的。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对广大高校大学生进行播种廉洁种子的育人工程,是一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素质教育。

高等学校的本质要求其成为社会主义的道德高地,勇敢担负起倡导清正廉洁,反对腐化堕落的历史重任。

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紧扣中共中央提出的“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把廉洁、诚信、守法等良好道德意识和法纪观念植根于青年学生头脑之中,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的总体思路,发挥高校的独特优势,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
探讨和明确廉政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从理性的高度,深化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廉政文化是文化大概念的一个分支,寓于文化的大环境中,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

我们认为,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

廉政知识体现人的素质,廉政规范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廉政信仰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随之产生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其内涵可分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包括廉政的认知程度、廉政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包括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等;三是物质层,包括廉政教育场所、廉政主题公园、廉政文化景观等。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以培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的,其核心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

廉政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关联,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对党风廉政建设作用巨大。

二、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问题
在建设先进文化的伟大工程中, 高等学校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因为它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系到人才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现在和未来能不能始终朝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发展。

大学所培养的人才, 将会一批批地走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他们所带去的, 除了所学得的科学知识, 还有所受到的文化熏陶。

因此, 大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既是垂直型的——对教育系统而言, 又是幅射型的——对全社会而言。

但是, 大学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 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变异现象, 市场经济折射出的文化负面因素等, 都影响和毒害着大学师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增多, 与社会交往愈益频繁, 特别是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 市场经济的正、负面影响在高校中都有所反映。

特别是在近几年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干扰先进文化建设。

高等学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是将反腐败斗争引向到文化反腐的高度, 是反腐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

然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还存在的
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对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

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

一方面, 廉政文化研究尚未引起众多文化研究“大家”的充分关注; 另一方面, 目前从事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工作的同志, 实际经验很丰富, 但理论水平还与进行廉政文化研究有一定距离, 导致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相对廉政工作的成果显得较少。

2. 校园文化建设中忽视有意识的廉政教育主题。

当前校园文化只注重校园物质文明建设, 忽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更少有有意识的廉政教育内容, 有的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和意义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 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 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

三、多方努力,开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新局面
廉政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它是基于一种廉洁理念的文化体系、文化精神。

廉政文化建设既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也是推动社会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也应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一)充分利用人才优势,为廉政文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高校是国家高级人才的聚集地,我们应充分利用科研的优势,进行廉政文化科学理论的研究,积极探索和总结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对廉政价值观、廉政法规体系、廉政队伍建设、廉政制度建设及评价机制等内容进行研究,从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精神、廉政法规等方面构建社会主义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编写适用的教材,为国家培养廉政文化教育的人才,使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为廉政文化的深入持久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注重廉政校园文化建设,开创廉政文化“大宣教”工作格局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而廉政文化建设与之有着共性。

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必须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与知识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校园活动,各展所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导向作用。

(三)不断创新廉政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廉政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导向性、教育性上,而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则主要是把廉政文化中所包含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和宣传载体,即广播、电视、书报、文艺、诗歌朗诵、歌咏、演讲、书画展、网络等,寓教于各种形式的有益活动之中。

通过对廉政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营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不断开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四)加强廉政制度建设
“制度让想犯罪的人犯不了罪,文化让有机会犯罪的人不愿意犯罪”,制度和文化,一个管住人,一个管住脑。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约束和国家法律法规相结合,真正建立起让廉政文化发挥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导向力,推动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廉政文化进高校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有益尝试和大胆创新,同时也是高校与人民检察院开展共建活动的重要载体。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廉政文化进高校问题是一个新的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渠道,为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 1 ]李进宏. 高等学校廉政文化建设. 理工高教研究, 2006, (02) .
[ 2 ]董志霄. 对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石家庄学院
学报, 2007, (07) .
[3] 宁鄞州. 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 ] . 探讨与研究,2005 , (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