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作市区位条件与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研究

焦作市区位条件与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研究

中部崛起战略2.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如果说,2003年提出中原城市群的构想时,中原城市群更多地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构思之中,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

那么,2005年《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则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张宏伟的蓝图,中原城市群的模样在人们的头脑中明晰了起来;2006年郑开大道的建成和郑汴城际公交的开通,吹响了郑汴一体化的号角,拉开了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大幕;中原城市群之间的城际公交的逐步开通,让人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一体化建设带来的便利;规划中的九桥飞架将使黄河现天堑变通途,拟建的城际轻轨将让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近若比邻,政策地区差异的逐渐消焦作市区位条件与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研究□苏玉栋(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100)摘要:焦作市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与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十分迫切。

本文在分析焦作区位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焦作融入中原城市群的建议。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焦作;区位条件;一体化Abstract:Jiaozuo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entral he nan urban agglomeration,and it is urgent for Jiaozuo to integrate into 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location condition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on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Jiaozuo integrating into 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Keywords: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Jiaoz uo;location conditions;integration一、中原城市群城市及其功能定位1.中原城市群的概况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巩义、新密、禹州、新郑、偃师、荥阳、登封、舞钢、汝州、辉县、卫辉、沁阳、孟州、长葛等23个城市,34个县城,374个建制镇。

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950万,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10.51亿元,占全省比重的5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778元,为全省平均值的1.5倍。

在中国15个城市群中综合实力名列第7位,位列中国中西部第一位。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郑州市的核心地位显著提升,九市功能和主导产业定位基本明晰,发展的整体合力明显增强;建设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型基本架构,初步形成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奠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完善,形成区域内任意两城市间“两小时经济圈”;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等四大产业带初具雏型;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和谐城市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确立在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领先地位。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根据各市现有基础、发展态势以及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分工与职能如下:表1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城市功能定位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洛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

开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工业基地,郑州都市圈重要功能区。

新乡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轻纺和医药工业基地,职业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北部区域物流中心。

许昌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轻工、食品、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和生态观光区。

焦作国际山水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原材料、重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平顶山中国中部重化工城,中原城市群重化工、能源、原材料、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

漯河中国食品城,中原城市群轻工业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南部区域物流中心。

济源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

除将使人们在中原城市群内尽享“同城生活”。

随着各方的努力,中原城市群已经不仅仅是存在于构想之中,一个活生生的中原城市群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人们走来,中原城市群已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已经切切实实地影响到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正在我国中部崛起。

然而,中原城市群从提出到目前也不过数年时间,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要真正做到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走的路还很长。

二、中原城市群框架下焦作市的区位条件分析1.区位优势①优良的自然条件: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中部为一东宽西窄的狭长平原,因形似牛角,又称“牛角川”。

境内北部山区为南太行余脉,是我国地形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山势雄伟,峡谷众多,植被良好,孕育了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蜚声海内外的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就分布在这里;山前缓坡地带地势开阔、地质坚硬稳固,地层耐力巨大,且近邻矿点、水源、交通干线和城镇,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中部为面积广大冲击平原地带,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全国著名的小麦高产区,享誉世界的“四大怀药”即产于此处;南部黄河滩区面积广大,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生态环境优良,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良好区域。

②独特的地理位置:焦作交通便利,太焦、焦枝、焦新铁路,郑焦晋、长济、焦桐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晋煤外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线路从这里经过。

焦作地处豫晋交界,北越太行与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紧紧毗邻,随着郑焦晋高速公路的贯通,焦作与晋东南地区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由于山西河南两省自然条件与经济特点的差异性明显,两省之间有着较为强烈的互补性,随着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两省间的经济往来会愈加密切,而焦作起到中原城市群与山西能源基地之间桥梁的作用日益显现。

③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007年,焦作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230元,居全省第3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270元,仅次于郑州(34069元)和济源(33199元);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49元,居全省第四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52元,仅次于郑州(3327元)、济源(2219元)和洛阳市(1540元)。

焦作所辖县域地区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人均生产总值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中原城市群中仅次于郑州,居第二位。

焦作市2005年工业化综合指数为61,仅低于郑州(79)、济源(70),居全省第3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段。

2007年,焦作市城镇化率为43.6,居全省第4位,仅低于郑州(61.3)、鹤壁(46.0)和济源(45.0)。

2.制约因素①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不强。

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心城市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经济规模应比较可观,整体实力应比较雄厚,国内生产总值在所属区域中应占有相当的比重,人均GDP应该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这是中心城市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发挥其作用和效能的经济基础。

作为中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和豫西北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焦作,经济实力在河南省和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中的排名位居前列。

然而,焦作中心城市的经济规模相对于整个地区经济总量还相对薄弱,2007年中心城区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只有19.6%,在中原城市群中仅高于许昌,居倒数第二位(表2)。

中心城市经济规模小,人均GDP 水平不高,将会影响焦作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使得其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城市全市GDP(亿元)全市人均GDP(元)市区GDP(亿元)市区人均GDP(元)市区GDP所占比重(%)郑州2486.75340691025.4838038.6241.24开封555.4411855134.9316018.6624.29洛阳1595.3225120551.5235544.9334.57平顶山821.1616976284.5528666.8334.65新乡779.6814095245.7324531.6131.52焦作856.0025230167.7720346.1219.60许昌855.4019968103.8625677.0312.14漯河437.021*******.5520129.4262.14表2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市区产值对比②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的制约。

从自然地理位置上来看,焦作北靠太行山南临黄河,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然而,山水的阻隔也造成了焦作对外交通和联系上的不便,致使焦作与太行山以北,黄河以南地区之间发展联系度不高。

尽管现代交通技术已能突破自然的屏障,拉近区域间的距离,近年来焦作交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焦作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和密切联系山西能源基地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交通位置上来看,焦作偏离河南省十字形交通主干线,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相比,交通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给焦作对外交往带来很大不便。

以焦作火车站为例,不论是停靠的列车数目,还是年客运量,均明显少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也明显偏少。

这种局面与焦作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焦作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处,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境内公路承受着很大的货运压力,使得道路使用寿命缩短,尽管经过多次修建和维护,但部分路段损毁较为严重。

特别是连接境内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有很多与晋煤外运通道相重合,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利。

③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

焦作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在中河南省各城市中工业水平较高,因为焦作的城市发展起步于资源的开发,工业结构中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比重大,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

轻工业依赖农产品原料的特征十分明显,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仍占据优势。

2007年焦作市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8.06,65.68,26.26。

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而工业中又以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大,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比重相对较小,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焦作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焦作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研发水平竞争力差。

焦作市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居中原城市群的第8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居第7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