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总第74期)
No
5
机械管理开发
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2003年10月
0ct
2003
fSUMNo.741
国企管理如何搞创飘的几点思考
班玉兰
太原第一机床厂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从管理创新的观念、基本思路、创新重点、目标模式、功效等五个方面对当前国有企业的管理如何创新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国企管理
创新
思考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73x(2003)∞一0047一02
引言式复制。要创造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及其体制所要求的管理企业的新方式方法,使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外部市
场的要求较好地实现“对接”。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各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迅猛发展、市场竞争
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管理如何适应当前的形势,并围绕市场和
用户进行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项管理也要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以保证新管理方法
的有效贯彻落实。
3 所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管理必须创新,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如果管理模式总是步人后尘,就不可能赶上和超过国外企业的先进水平。因此,当前探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企管理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l
国企管理创新的重点
3.1制定好“三大战略”
即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
略。企业要制定好这“三个战略”,集中到一点,就是要
把眼睛盯着市场,特别要搞清楚本企业的潜在市场是什么?要了解有关的科技发展动向是什么?要围绕市
场转,要跟着市场变,要在干好今天的摹础上规划好企
业的明天,设想好企业的后天。
3.2改革好“三项制度”
管理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
管理创新不仅包括管理方法、管理方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管理思想上的创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观念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回顾20世纪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许多管理新理论、新观念,例如:组织论的提出,企业再造理论的提出,都给企业带
来了巨大的影响,给社会进步以巨大的推动。从我国的改革实践看,如果不是树立了适应改革要求的新的
即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好人事制
度,要做到管理者能上能下;改革好用工制度,要做到
职工能进能出;改革好分配制度,要做到收人能增能
减。改革好“三项制度”,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机制的真正转换,就是要实现用人的市场化和报酬的市场化。
3.3着重抓好“三项管理”
即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抓好成本管理,特别是要抓好物资采购成本;抓好资金管理,重点
是要抓好现金流量管理;抓好质量管理,主要是要抓好
管理观念和管理认识,我国的经济就不可能达到翻两番的目标。因此,一个企业当处在困境中需要创新管
理、激活企业,但当企业兴旺发达取得成就时,也需要
未雨绸缪,制定更高的创新管理思路及选择创新管理 的最佳时期。
2
商品质量概念的管理。抓好“三项管理”,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实现企业的“两高”,一个是高效益,一个是高质量。前者是企业想要荻得的价值,后者是“上帝”想要
获得的使用价值。由此也就达到了价值与使用价值相统一的商品的生产与经营。3.4强化基础管理
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当前,国企管理遇到“两个根本转变”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总起来就是“不适应”,解决这种“不适应”问题,就需要搞好“转化”式创新,而不是搞“加强”
作者简介:女,1962年生,大专学历,经济师。
万方数据
第5期(总第74期
机械管理开发
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岗位管理,因此,探索和研究如何搞好岗位管理的各种科学方法,是强化基础的首要
任务。
44.1
念及推行;新的经营策略;资本营运新思路;产生经营新思路的方式、方法等等。
5.2建立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高企业工作及生产效率
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活动及其他活动有序化的支
撑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基本形式的发展、部门机构职
管理创新的目标模式管理创新要具有中国特色
这是管理的社会属性所要求的,但对中国特色的
理解,随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是有较大变
化的。
责、权限的发展;集权分权的新方式;组织机构中信息网络重构;组织机构中人际关系安排;部门岗位设置与人的才能的发挥等等。
5.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形成一个合理
的物流人流资金运转体系
4.2管理创新要形成“以人为本”的两个机制
即“一个是激励机制,一个是约束机制”。当前最主要的就是要形成贡献与报酬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岗位要求的尽职尽责的约束。因为对于“人”的激励与约束的内容重点和具体形式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
4.3管理创新要实现“三个转变” 其一,就是要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其二,要由“任务型”管理转变为“经营型”管理,换句话说,就是要由“单纯生产型”管理,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管理,再转变成为“经营生产型”管理,就是要由“统销”式管理转变为“推销”式管理,再转变为“营销”式管理;其三,要由管理的“重心在效率”转变为管理的
“重心在效益”。
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能提高工作效率,或使人
际关系协调,或能更好地激励员工等,这些都将有助于
企业资源的有效组合,以达到企业既定目标。包括新的领导风格,对人的管理新发展;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管理方法的发明;新的管理手段;新办公设施的创设和使用;企业生产组合的创新等等。
5.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达到资源的优化组各
所谓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综合性的管理模式,是企
业总体资源有效配置实施的模式,包括企业管理综合
性创新、企业中某一管理方面的综合性创新等等。
6结束语
总之,管理创新应该成为新时期企业管理的主要
4.4管理创新要满足“四个要求”
其中,要满足新制度——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其二,要满足新体制——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其三,要满足新机制——即转换后的企业经营机制的新要求;其四,要满足新趋势的新要求——即,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趋势的新要求。
5
特征,它能够涵盖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管理层面和更丰富的管理方式与内容。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管理基础与世界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差距,缩短差距的办法就是要加快企业创新的步伐,在经济体制转轨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体察到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的脉膊,立足于国情和自身条件,既要找到现实差距与当代管理“接口”的途径,又要把握好管理创新可行和适度的进程;既不死搬硬套,又不急于求成,努力创造推进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
(收稿日期:2003一05—06)
管理创新的功效
转变企业经营理念
5.1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新的经营思路如果是可行的,这便是管理方面的
一个创新,包括新的经营方式及经营战略;新的经营理 PonderationsoftheState—ownedEnterpdse】ⅥanagementInnoVation
BanYulaⅡ
lAbstractJ
How
to
make
innovatlonsiselaboratedfromfIvere8pects,man89ementinnovationsense,fheb船iethlnki“g,resuhs
em6rp五semaⅡagement
IⅡⅡ0vation
Ponde协tjons
k。ypoims,t8曙etm。delan(1
【Key啪rdsJ
(cLcn帅】ber]
State删ed
F270
[D眦umentoode]
A
[AnicleⅢ]
l003—773x(2003)05一0047一02
・48
万方数据
国企管理如何搞创新的几点思考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班玉兰太原第一机床厂,山西,太原,030012机械管理开发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2003,""(5)0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乔方庭 国企管理的创新观 -当代陕西2003,""(11)
现代管理研究表明,企业财富的创造,50%以上来自技术创新,50%依靠管理;而在技术创新的有效利用中,80%来自管理.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必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2.学位论文 陈晓前 自组织经济理论的研究 1999
该文运用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混沌学、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进化论等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和方法,研究了经济系统的自组织性质.该论文综合集成了当代自组织理论的主要理论,研究分析了经济系统的自组织性质,并力求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论文开创性地论述了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特点,经济系统的容错与创新,科技与经济的超循环发展,经济系统进化机制及其对人类进化的影响等问题;计算了股份走势的波浪理论中波浪的分形维数;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方法,诸如经济仿生方法、国有资产人性化、国企领导责任的规范和国企管理的新体系、经济系统等人造自然对人类进化的选择等观点.该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创新性,期望这些成果能对经济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等各方面作出贡献.
3.期刊论文 邬凤祥 国企管理要来一次“转化”式革命 -求实2000,""(6)
国企管理到底是搞“加强”式复制,还是搞“转化”式创新?这是关系到国企能否真正“脱困”,关系到“脱困”之后是否会重新“返困”,关系到能否可持续发展和腾飞的问题。
一、国企管理为什么要搞“转化”式革命?
国企管理是否要搞“转化”式的革命性创新,主要取决于……
4.期刊论文 邱连华 关于加强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中党建工作的思考 -甘肃科技2008,24(16)
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可按照"双向进人、交叉任职"办法完善公司制企业领导体制,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有效途径,使企业重大问题决策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把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作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切入点,突出议大事、把方向,促进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新路子.
5.学位论文 马黎兵 国企改革最终目标探讨 2001
该文主要是从管理视野来探讨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并分析指出了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以及实现途径:1、一种社会所以能存在和发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延续,其必定有一种适合自身的有效的生产力载体.中国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