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期(总第108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 e il o ng ji a ng Soc i a l Sciences N o 3,2008G ene ra.l N o .10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马克思哲学视野中人的发展问题安会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6)摘 要:人本质上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个体存在物的统一体。
因此,人的发展实质上也是这三种存在方式的展开。
人的发展具有两方面的特征:现实性与超越性。
人一方面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发展具有阶段性;另一方面人也能够对现实条件进行否定和超越,使人的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
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质上要妥善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合理发展生产力,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要进一步改善和完善社会关系;三是加强人文社科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视野;人的发展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8)03-0009-03收稿日期:2008-02-08作者简介:安会茹(1976-),女,河北无极人,助理研究员,从事人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所提出的一项重大课题。
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是中国的问题,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既是这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发展史存在并将一直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仅从问题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要从哲学角度,从更深、更本质的层次对人的发展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能够科学地看待这一问题,从而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本文拟从马克思哲学视野出发,对人的发展问题作一番探讨。
1.人的发展的实质人的发展 是一个广延性很强的概念,对于该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是什么 与 人的发展 一直以来都是哲学人类学家们关注的核心,但只有马克思第一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赋予了该问题以科学的形态。
马克思停止了思辨哲学在抽象的层面上议论的 一般人 的观点,而是把人看成现实的、实践的、能动的、具有感性活动的人,他说,我们不应从人们 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1]75。
人的本质也不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67。
因此人的发展也不再是某一个人的具体事情,马克思说: 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
[1]12人的发展既不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自我实现,也不是费尔巴哈的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的抽象、孤独发展,而是以人的外部世界为对象并必须在这种对象中获得印证认可的历史发展过程。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实质,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把握。
首先,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人与其它动物有着共同的一面,即作为一个物种,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作为有生命的肉体组织生存和发展,也绝对依赖自身以外的自然界,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生命运动的一般规律。
但人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物,而是人的自然存在物。
人有着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典型特征 自由自觉的活动 。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他的活动是有意识的 [1]35。
从这个层面上理解,人的发展的实质就是 自由自觉的活动 这一类本质的实现和真正占有,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不仅仅在适应自然,同时也在通过实践的中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可以说正是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才把人从自然中提升、分离出来,规定、构成了人的本质,人才在自然面前站立起来,成为与自然相对的能动的主体,自然也由自在的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
列宁说过: 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
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
[2]其次,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存在物。
人的自然存在只是为人提供了自然物质基 9础,人之为人的更本质的存在形式是其社会存在。
人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指人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存在,正是由于人的社会存在,才把人同自然、同所谓的动物社会区别开来。
并且 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 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
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 ,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本质的统一 [3]。
也就是说人对自然界的自然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基础,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又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社会的性质和意义,并真正成为属人的关系。
因此,马克思指出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4]。
从这一层面上说,人的发展主要就是指人的社会关系的不断完善。
因为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有自由,而自由的性质和程度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的。
就具体的个人来说,人们之间的发展程度或许是参差不齐的,但就整个人类主体来讲,人的发展程度则是直接与其所处的历史条件相联系的。
因为一个从事活动、进行物质生产的个人,尽管直接表现为个人活动的形式,但是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也在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本质。
因此正如马克思所说: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
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生产是一致的 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1]73自然存在物与社会存在物都是从类的角度来讲的,此外人还有一个根本的存在形式即个体性的存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虽然是社会的存在,但马克思并没有由此否定人的个性存在。
马克思认为人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人首先是一般人,具有人的共同社会本质,即人的共性。
同时个人又是特殊的个体,由于各个个人自身自然素质的不同,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生活、教育的环境不同,因而形成了自己特殊的个性。
人的个性化存在主要是指人具有肉体和灵魂、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两个方面。
其中体现一个人的个性、使一个人成为人的东西不是他的肉体,而是他的灵魂,不是人的物质存在,而是人的精神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上。
仅有物质上的丰富,并不能保证人的健康发展,物质的丰富体现的仅是人对自然改造的力度。
人的生产活动一方面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即自然的改造,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人对主观世界即自身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改造。
只有这两方面活动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一个人的健康发展。
2.人发展的现实性与超越性人不是超时空的存在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受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及人们生产活动方式的制约。
因此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这种现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指人的发展受到现实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人无论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还是个体的精神存在物,总摆脱不了其受动性的一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无论人的能动性得到多大程度的发挥,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也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而人作为社会存在物、作为现实中的个人,也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活动的产物。
人的个性化的发展同样也是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个人的个性发展不仅仅是由个人的性格、意志决定的,而且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地变化着的。
马克思说过: 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之间的差别,不是概念上的差别,而是历史事实。
因此 人的个性问题已不是一个抽象、可以进行一般探讨的问题,而是与人的自由、人格形成以及它们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相联系的,对此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 [5]。
人发展的现实性的第二方面的表征就是指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互相生成的。
人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发展内在地包含着人的发展,并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
因此人的发展程度总是与社会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人的发展问题在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表征,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承载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终极目标的阶段性任务。
马克思说: 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的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6]这句话的实质实际上就是指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人不可能超越其时代的局限性抽象地发展。
人的发展具有现实性,但同时人的发展也具有超越性,因为体现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不是与动物相同的受动性,而是属人的自觉性、自为性。
正是这种自觉性、自为性, 人较动物而言,在本质上是非决定的。
此即人的生命并没有遵循事先决定的路线,事实上自然使人走完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身去完成 [7]。
也就是说,面对必然性,人不是全然被动性地依赖,而是创造性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掌握和占有自己所需要的对象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可以说在人的世界中没有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全然的被动性,否则人类也就失去了其发展的可能性。
创造性,作为一种必然性,是根植在人本身存10在的结构中的。
作为现实中的人,人必然要受现实的制约,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人在作为主体进行活动时,自我也是人活动的对象。
人将自己设置为客体,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会对现实自我或自我的现实状态做出分析判断,提出未来自我发展的理想状态,即理想的自我。
理想自我是对现实自我的否定和超越,正是对理想自我的不断追求,使人的发展具有持续性,人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对现实自我不断扬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既改变着人的现实和现实的人,也创造着新的现实和新的人 [8]。
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3.人的发展需要解决好的三个问题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要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在照顾到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的同时,尚需妥善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合理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近代以来,由于科学的发展、理性的张扬,以及人类改造自然与支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呈现出片面化发展的趋势。
人们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开始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刺激高消费甚至是畸形消费,结果导致人类主体日益受到大自然这个客体的威胁。
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粮食问题、人口问题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严酷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的统一。
一方面,人在自然面前是主动性的存在,因此马克思特别强调人的创造性活动能力的发挥和发展,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包括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