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
指标:1、病人临床表现,心功能分为四级
总之:Ⅰ~Ⅱ级:麻醉耐受较好 Ⅲ级:一定危险性 Ⅳ级:危险性很大 并存充血性心衰、急性心梗、不稳定心绞痛
或糖尿病者:危险性更大 猝死: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2、左心室射血分数(EF) 评价心功能:显著的临床意义 总之:无症状:EF > 0.45
返流、静脉回流不充分等
处理: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或麻醉药物进行处理
(三)前并行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操作方法
基本原则:保证重要脏器供血、供氧
特别注意自身循环与人工循环相互转变 时的操作,调整体内平衡,注意心脏功能
保持组织内环境平衡 有利减轻再灌注损伤,支持心功能恢复 降低体外循环导致的副作用至最低限度 选用可靠的人工心肺及其它装备
心源性休克
压力负荷过重的心室肥厚患者:急性AR引起显著的 血流动力学变化
2)慢性AR:代偿反应(舒张末容积增加、心室腔顺应性 增加,心室离心性和向心性肥厚)
AR代表着容量和压力均超负荷的状态
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较大;左心室功能:通常不正常
二、二尖瓣病变 (一)二尖瓣狭窄 1.病因 2.病理生理变化 指标: 1)MVA:小于2.5cm2出现症状 2)舒张期跨瓣压差:基本表现
三、三尖瓣病变 1.病因 三尖瓣功能关闭不全(TR):正常或异常的瓣膜 三尖瓣狭窄(TS)最常见的病因:风湿
2.病理生理变化 右房压、静脉压升高 右心负荷增加,右心室肥厚扩大,右心衰竭
四、肺动脉瓣病变 1.肺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变化 病因:最少受获得性心脏病累及的瓣膜;先天性 1)症状轻微;劳力性气急和劳累;偶晕厥和头晕 2)严重狭窄:三尖瓣返流,右心衰竭
轻:EF 0.35 ~ 0.45 中:EF 0.25 ~ 0.35 重:EF <0.25
二、术前准备
(一)评估
1.病史与体检
详细了解:病程、诊断、心功能情况
全身各重要脏器情况
咽喉炎、栓塞史、心肌炎,心衰、
房颤及血栓史
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情况
过敏史、手术史等
高龄患者: 心绞痛史
疑有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第十五章 心脏瓣膜手术的 体外循环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灌注教研室
马万林
副主任医师
教学目的:
1.了解心脏瓣膜疾病病理生理特点
2.熟悉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
第一节 心脏瓣膜疾病病理生理特点
一、主动脉瓣病变
(一)主动脉瓣狭窄(AS)
1.病因
2.病理生理变化指标:源自1) AS的严重程度: 3级
瓣口面积
正常
3.0 ~ 4.0cm2
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心腔无明显扩张:室壁增厚,
心腔顺应性减弱。舒张末压的升高反映舒张功能不全或 衰竭。
心房主动收缩:心室充盈中起重要作用
(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
1.病因
2.病理生理变化 1)急性重度AR:
AR 大量返流 左室舒张末容积 左室舒张末压及左房压 每搏血量
肺水肿
心动过速代偿作用有限
体外循环开始时的操作:
3.血液稀释
血液稀释的原理:
1)减少红细胞的丢失数 2)血液稀释后,血流状态改善、血流量增加,微
循环障碍恢复
血液稀释限度:HCT值
HCT>30%
轻度血液稀释
HCT 25% ~ 30% 中度血液稀释
HCT<20%
极度血液稀释
计算公式为:
稀释后HCT(%)=术前HCT(%) 血容量/(预
充量+血容量)
测、变温装置、顺行或逆行灌注管道,顺行或逆 行插管灌注装置,监测装置等
6.静脉贮血室
7.过滤器
8.血液浓缩器
9.危重瓣膜病患者术前准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IABP)
(三)体外循环预充 1.预充液
2.预充量
血球压积:20% ~ 25%
低于20%,加用库血预充
总预充量:
= 氧合器预充量 + 储血器预充量 + 循环管道预充量
2.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 病因:先天性心脏病变少见;手术或球囊行肺动脉
瓣成形术和法乐氏四联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1)轻度PR: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2)长期病变:右室扩大;右心衰竭少见
第二节 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 一、病情评估
心脏瓣膜疾病手术危险性:
取决于:1.瓣膜损坏程度
2.心功能状态
3.其他重要器官的受累状况
风湿性瓣膜病、风湿活动应控制:3个月以上
细菌性心内膜炎控制:
6周以上
2.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三大常规检查,红细胞沉降率等 (2)肝功能检查 (3)肾功能检查 (4)凝血机制的检查 (5)电解质检查
3.辅助检查 胸部X光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功能检
查、腹部B超、心肌核素扫描、冠状动脉造影等。
三、前并行 (一)前并行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1、血液稀释和低粘滞度
2、灌注流量不足 血管反应性下降、血管扩张 非搏动性血流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等
处理:1、一过性 2、长时间低血压,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3、腔静脉的充分引流,利于心肌保护
(二)前并行高血压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麻醉深度不够、左心室引流不充分、主动脉
轻度
>1.5cm2
中度
1.0 ~ 1.5cm2
重度
<=1.0cm2
主动脉瓣狭窄(AS)
病因
2)病因:左心室排血受阻,后负荷加重
代偿:左心室壁增厚;心腔容积保持正常范围
指标:左心室收缩期室壁张力(后负荷):正常范围
维持后负荷与射血分数间的负相关关系
失代偿:室壁增厚程度与心室内压增高程度不成比例 指标:室壁张力增加;后负荷增加;射血分数降低
4.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
(二)物品的准备 1.体外循环机 2.氧合器 3.体外循环管道 4.体外循环插管 (1)动脉插管 (2)静脉插管 常用的静脉插管部位: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 再次手术胸腔粘连严重插管部位:股静脉、髂静脉 (3)心内吸引管 (4)心外吸引管
5.心肌停搏液灌注系统 基本结构应包括:血及心脏停搏液贮存槽、泵压监
肺水肿;肺动脉高压 3)代偿: 可逆性的肺静脉回流障碍
低心排量 高肺动脉阻力 肺的适应性改变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MR) 1.病因 2.病理生理变化 (1)急性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病因:突然的容量负荷过重作用于左室,急性容量
负荷过重增加左室的前负荷
1)前向性每搏血量和心排出量下降 2)肺淤血 (2)慢性无症状二尖瓣关闭不全 1)心肌适应性离心性肥厚 2)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加 3)左心室、左房容积增加:低充盈压状态下承 受返流的血容量,肺淤血症状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