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不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呼声高涨的同时,中国金融货币体系也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人民币在实现了经常项下可自由兑换之后,逐步地迈向了国际化。
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理论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做了全面梳理,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收益与风险、条件与潜能,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期待对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做出一个全面深入的综述。
关键词: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加入WTO后的中国国际化步伐更是大步向前迈,在政治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
可是与之十分不匹配的是,我国的货币在世界货币中却没有一席之地。
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逐年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了出口大国,可是结算货币却主要是美元等国际货币,这样使得我国积累了沉重的外汇储备压力。
同时外贸企业长期面临着汇率风险问题,还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等诸多问题,“经济大国,货币小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才是解决之道。
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著名货币专家弗兰兹·皮克认为货币的命运将最终也会成为国家的命运,货币在国际的重要程度直接影响国家的国际威望。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全面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大国的必然趋势。
二、货币国际化定义从货币职能的角度看,寇恩(1971)[1]认为当私人部门和官方机构出于各种目的将一种货币的使用扩展到该货币发行过以外时,这种货币就发展到了一种国际层次。
也就是说,国际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国内职能表现在国外的扩展。
哈特曼(1998)[2]在寇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国际货币按照职能的不同进行了分类:(1)在国际贸易和资本交易中呗私人用于直接的货币交换以及两个其他货币之间简介交换的媒介货币;(2)作为记账单位被用于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价,并被官方部门用于确定汇率评价作为价值储藏,它被私人部门选择金融资产时运用,如表示非居民持有的债券、存款、贷款价值。
官方部门拥有国际货币和以它计价的金融资产作为储备资产。
蒙代尔(2003)[3]给国际货币做出了一个新的定义,他认为:当一种货币在法定的流通区域之外流通,即可以成为国际货币。
塔夫拉斯(1997)[4]认为蒙代尔的关于国际货币的定义太过宽泛,指出一种货币在发挥记账单位、价值贮藏手段及交换媒介的职能时,若该货币发行国并没有参与相应的国际贸易,这时该货币就实现了国际化。
雷博士(2003)[5]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对货币国际化进行了阐述:一国货币在其他国家发挥其相应的货币职能时称为广义上的货币国际化;若只是简单的使用第三国的货币,则可以称为狭义的货币国际化。
三、收益与风险(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郑木清(1995)[6]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收益包括四个方面:(1)铸币税收益;(2)减轻通胀压力;(3)不必在储备巨额外汇资产;(4)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
陶士贵(2002)指出人民币区域化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人民币走向世界奠定基础;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获取铸币税收益;节省外汇储备,促进人民币的对外兑换;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对外投资的迅速发展。
陈雨露、杨明、王芳(2005)[7]运用实证分析估算若2010年实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则10年间我国可获得的人民币国际化铸币税收益大约是7439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2006)[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边境贸易的开展;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李稻葵、刘霖林(2008)[9]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三大好处:一是进一步提高中国货币在国际范围内的发行量,可以获得铸币税收益;二是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三是可以降低企业的结算成本的汇率风险。
沈骏(2010)[10]认为货币国际化不仅仅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国际铸币税,并且能促进国内金融经济的发展,增强影响力,提升国际地位,减轻对其他国际货币的以来,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
李琳(2011)[11]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我国金融机构更易筹措到资金,从而推动国内金融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弗兰克尔(1995)[12]认为货币国际化会增加境外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导致该货币升值,从而损害该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货币国际化还会增加外国对本国货币需求的波动,从而加重央行控制货币量的困难。
姜波克、张青龙(2005)[13]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会削弱一国货币政策自主权,货币、财政、价格政策还将面临“两难”境地。
赵海宽(2003)[14]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实现完全自由的兑换模式,可能遭致国际投机资金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攻击。
陈硕、林学斌(2003)[15]认为投机攻击可能通过证券和外汇市场两个渠道,人民币国际化会开放证券和外汇市场,并将可能产生投机风险。
刘骏民、刘惠杰、王洋(2006)[16]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及其相伴的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可能使国际游资冲击中国金融市场,并对房地产、能源期货等对冲操作,造成金融动荡和危机。
陶士贵(2002)[17]指出货币国际化可能诱发假币和洗钱等犯罪行为。
赵海宽(2003)[18]认为,纸币流通范围大小与假币多少可能成正比。
人民币国际化容易诱发伪造人民币以及洗钱等犯罪行为,损伤人民币的信誉和国际地位,为中国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陶勇强、王智勇(2010)[19]认为在国内制度不完善和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限制国内金融政策选择范围、约束人民币汇率政策、并使中国遭遇“特里芬”难题。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多数学者认为目前人民币具备了国际化的初步基础,但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张礼卿(2009)[20]认为,人民币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区域化特征,但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相对不强、金融市场尚不发达、资本项目管制等原因,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韩剑(2011)[21]在对货币国际化决定因素的计量检验基础上,认为人民币具备了成为国际货币的潜力,但对外贸易结构、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开放水平、资本账户管制、美元惯性及政治障碍等因素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障碍。
然而李永宁、郑润祥、黄明浩(2010)[22]指出,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学者的经验指标,采用业已成为国际货币的国家的相关经验指标来确定需要成为国际货币的国家参数;国际货币发展史表明,从来都是穷国使用富国货币,从未有过富国使用穷国货币的先例;国际货币不只是一个大国的货币,更是一个富国的货币。
就人均GDP而言,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穷国,因此目前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并不成熟。
五、推进路径(一)以区域货币合作推进张宇燕、张静春(2008)[23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由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时走区域化路线,即加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逐步将人民币培育成区域关键货币之一;二是走直接国际化路线,即谋求将人民币培育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除了美元、欧元之外的又一关键货币。
宋晓玲(2010)[24]认为,以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模式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更有利于发货规模效益;同时,以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为依托,有助于减少外部冲击和破坏,降低个体行为的不确定性,克服在位国际货币的网络外部性与历史惯性,降低转换成本,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概率。
(二)“双轨制、渐进式”李稻葵、刘霖林(2008)提出“双轨制、渐进式”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步骤,即,一是在中国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二是在境外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Paola(2010)[25]同样认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至关重要。
(三)贸易与金融并进史晨煜(2010)[26]认为贸易与金融相辅相成且不分先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沿循贸易与金融进程并进的路径。
(四)实际需要和投机交易分开Murase(2011)[27]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策略是在人民币市场内外分离和管理下的国际化,应该把实际需要和投机交易区分开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五)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高海红、余永定(2010)[28]认为,国际货币的经验表明,货币国际化主要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而非认为力量。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最好不要作为政府政策目标,而是经由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促进国内金融自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开放。
六、总结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可行性研究以及国际化路径等问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学术界在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上在三个方面基本取得了共识:第一,中国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充足的外汇储备等使得人民币具备了国际化的初步基础,但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既能给中国带来多方面的收益,也会使得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风险。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1] Benjamin and J. Cohen .The Seigniorage Gain of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An Empirical Test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1, 85(3), pp.494-507. [2] Hartmann Phillip, Currency Competition and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the Dollar, the Yen and the Euro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35-39.[3] Mundell,R.A,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and Outlook for Asian Currency Collabor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3.V ol.58,No.4,Aug,pp.3-7[4] Tavlas,G.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encies:The Case of the USDollar and Its Challenger Euro.The International Executive,1997:8-10.[5] Mukund Ray P K.Hystersis of exchange rates .Econwpa.2003:15-20[6] 郑木清.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效应[J]. 国际金融研究, 1995(7): 3-4.[7] 陈雨露, 王芳, 杨明. 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 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J]. 经济研究, 2005(02): 5-7.[8]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 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途径及其策略[J]. 中国金融, 2006(5): 12-13.[9] 李稻葵, 刘霖林. 人民币国际化: 计量研究及政策分析. 金融研究, 2008,(10): 1-16.[10] 沈俊. 货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分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1):59-61.[11] 李琳.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分析及推进策略[J].金融纵横,2011.2:2-3.[12] Kenen, Peter,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An Overview", paper, Bok-BIS Seminar on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Lessons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prosects for the futur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Seoul, 19-20 March,2009.[13] 露口洋介.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J].国际经济评论,2011(3).[14] 刘姣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 2010年第10期, 34-35.[15] 曹向华.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外汇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银行家, 2010年02期, 76-78.[16] 高海红.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年第9期, 149-154.[17] 邹小芳.对人民币国际化经济效应的探析[J].现代商业, 2010年第17期, 30.[18] 陶勇强, 王智勇.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研究.经营管理者,2010,(7):99-100.[19] 张青龙.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基于IS-LM模型分析[J].新金融,2011,( 02) : 11-15.[20] 郭桂萍.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本质差异与联系[J].集体经济, 2010年1月下, 87-88.[21] 陈炳才.人民币国际化——主权货币结算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进行[J].武汉金融, 2010年第3期, 4-8.[22] 王舒婷.货币可兑换与国际化的国际经验[J].农村金融研究, 2010年11月, 44-47.[23] 张云,刘骏民.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境与人民币国际化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 49-53.[24] 曹龙骐.人民币由区域化到国际化:理念与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 52-58.[25] 吴博.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历史视角下的经验和启示[J]. 区域金融研究, 2011年第2期, 20-25.[26] 潘理权,何春联.日元与德国马克国际化的比较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江淮论坛, 2011年第2期, 39-43.[27] 赵平,赵建群,王玉华.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我国中央银行的角色转变[J].理论月刊, 2011年第1期, 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