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乳腺增生(中医)病因病机

精选-乳腺增生(中医)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

一、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命名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学中称乳癖。

二、中医对乳腺增生病因病机的认识

1、肾为先天之本,五脏精气之源,全身元气之根。天癸化于肾气,激发通顺冲任之脉,连接肾气-天癸-冲任之女子性轴。经、孕、产、乳屡伤精血,或后天失养,房事不节,冲任失调,肾气不足。

2、情志因素 因情志抑郁,久郁伤肝,或受精神刺激暴躁易怒,均可使肝气郁结,胸胁脉络气机不利,郁结乳房。

3.饮食失宜 女子乳房属于胃,乳头属于肝,脾胃为后天之本,过食肥甘味厚化湿,久则脾胃虚弱,脾虚则化生气血无力,蕴湿成痰,气滞痰凝,瘀滞乳络中成块。

个人总结:以上三个病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出现身体机能下降之“虚”,及其“痰饮、瘀血”之病理产物,“虚”与“痰饮、瘀血”之邪互为因果、共同作用,产生乳癖。

分析如下图1所示:

图1

三、中医证治

临床分型 临床症状 舌象 脉象 治法治则 中药方 中药

肝郁气滞 忧郁寡欢,心烦易躁,两侧乳房胀痛,可扪及肿块,其肿块常随情志波动而消长,每于经前乳头、乳房胀痛更甚,经后可有所缓解,兼有两胁胀闷,少气懒言,善叹息,暧气频作。 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细 疏肝理气散结 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郁金、香附、益母草、陈皮、茯苓、白芍、青皮、川楝子、元胡、莪术

痰瘀互结 乳房结块经久难消,胀痛或刺痛,触之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患者平时痰多,质粘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经行量少,色黯,兼有血块,经行腹痛。 舌质黯红舌底瘀点。 脉弦涩 活血化瘀,祛瘀散结。 血府逐瘀汤和逍遥蒌贝散加减 川楝子、莪术、香附、鳖甲、陈皮、浙贝、红花、赤芍、牡蛎

冲任失调 乳房胀痛或隐痛,乳房内结块大小及疼痛等症状常于经前明显加重,经后显著减轻。常伴面色少华,腰酸膝软,精神疲惫,夜寐不酣,月经紊乱,量少色淡,甚或经闭。 舌淡苔白 脉象细弱 调补冲任,养血散结 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仙茅、仙灵脾

参考书籍:

1、马宝璋、齐聪.中医妇科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