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荣昌中学蔡佳颖摘要:本文通过课后反思,分析了重认知、轻情感的教学现状,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英语教学,即教师要言传身教,提高自我;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交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情景再现今天,在上英语课之前的三分钟,我播放了一首大家熟悉的英文歌《My heart will go on》,一听到音乐的旋律,原本嘈杂的教室很快安静下来,学生们开始慢慢进入平静的状态。
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们精神抖擞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学生一坐下,我便用多媒体展示了两句名言: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Charles Chaplin卓别林Victory won't come to me unless I go to it.胜利是不会向我走来的,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M.Moore穆尔然后我以“Let’s enjoy the beauty of English just as we enjoyed the beauty of music just now (让我们象刚才欣赏音乐之美一样欣赏英语之美吧!)”作为我的开场白。
结果,这堂课上学生们的精力集中,情绪高涨,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反思课后静下心来,总结本堂课成功的同时,不免想起以前很多堂课的不成功。
若是教师每节课都能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缓解压力,鼓励学生,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会不会大大地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事实胜于雄辩。
由此看来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取决于学生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情感因素。
课前的放松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舒缓了学习的疲劳和压力,老师的积极暗示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同时老师的鼓励和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萌发兴趣,增强信心,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了认知效果。
相反,焦虑、忧虑、挫折感、失败感等消极情感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导致学生越学越差,以致跟不上课。
一.教学现状优化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是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却普遍存在重认知、轻情感的教学现状。
人们一般都把注意力放在认知系统上,教师一般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而另一个重要因素──情感因素,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当前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因失败而厌学、弃学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心里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被忽视或忽略。
随着社会的变革、竞争的激烈,社会发展对知识的要求向纵深发展,这些给家长、老师、学生本人造成了空前的紧张感。
父母强迫子女多学、深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纯粹的认知化等,造成学生在抑郁、紧张、焦虑等消极情感体验中被动地、了无生趣地学习英语。
这样,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挥,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挖掘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能学英语、好学英语、学好英语,提高英语学习的认知能力,。
事实上,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交织而成,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焦虑感,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延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语言、声调、节奏和表情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演绎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能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
因此,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二者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对整个学校的学习活动、所学课程及教师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有的学生对教学活动和所学课程非常热爱,积极参与;有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甚至厌恶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在教学实际中,有的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充满兴趣的状态;有的处于既不积极也不消极的中间状态;有的处于焦虑、厌倦、烦躁的消极、沮丧状态。
他们对教师的情感也大不相同。
有的学生喜欢、爱戴老师,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有的学生敬畏或惧怕老师,对老师敬而远之;还有的学生与老师对抗,甚至憎恨老师。
究其情感态度,我们可分为积极的情感(如:动机、自尊、自信、愉快、乐观等)和消极的情感(如:焦虑、害怕、紧张、厌恶、内向等)。
积极的情感可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意志和大胆的实践精神,使学生更顺利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而消极的情感却使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过分的焦虑又会使学生感到不安、失意、自我怀疑、紧张和忧虑,从而使学生畏缩不前,课堂表现差,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所以,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避免消极情感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英语教学呢?一.教师要言传身教,不断充电,提高自我。
列宁说:“人类在探索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
”教师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不仅在课堂里,而且包括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
由此,教师对学生了解较深,影响很大。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仪表态度、待人接物和工作作风提出严格要求。
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去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耳濡目染,进而达到积极情感的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孔子曾明确要求教师具备二种品质:一是“学而不厌”,二是“诲人不倦”。
教师的知识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的。
能为人师,必有其过人之处。
在大学里获得的理论方面的知识,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提高。
这里不仅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技巧的提高,更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原来拥有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与时代相合拍,如互联网、多媒体、办公现代化手段在英语课堂里的应用。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仅是本学科所涉及的,还应该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科学等内容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有输入就会有更好地输出,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旁通相关学科知识,就能加强英语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技能,把优良的东西呈献给学生。
这样,教师以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就会亲近,喜欢甚至模仿,崇拜,进而喜欢他的课,认可并接受其优秀的形象,“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切。
二.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观念上,教师应做到变知识的单纯传授为知情并重;变灌输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和启发协商式教学;变应试教育的评价为重视学生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全面评价。
1.有效地开发教材的情感资源,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SEFC Book1 Unit 8中,向学生呈现教学本单元的主题是体育运动。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设计能使学生进行体验和实践的教学活动,适当补充一些有关近期重要体育赛事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进行口语练习,如用英语介绍去年运动会的一些情况;模拟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时,某位国际友人要您介绍中国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等。
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感到不学好英语,自己就很难应付将来的许多情况。
2.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随着课本知识难度的增加及对教师上课思路的了解与熟悉,学生没有了初学时的新鲜感,上课再不象以前那样专心投入了,渐渐地一些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就应该加强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紧跟时代的步伐。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除了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之外,时不时地增加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这样也有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
3.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调控作用。
学生需要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恰当,特别是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
如回答正确,给予积极肯定,如不完全正确,也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如果回答错误,不要完全否定他们的答案,更不要责骂、挖苦、讽刺学生,而是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要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作出表扬与肯定。
学生在课堂上一次出色的回答、一次成功的表演、作业中书写的进步,测验中一次小小的进步等等,如果这些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欣赏,学生就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鼓舞,特别是对于一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努力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放大镜下看待他们的这些优点,以此作为鼓励他们学习的切入点,可以很大程度上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此外,教师也要主动接受学生的评价,勇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建立起教师的威信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心。
依照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喜欢哪位老师就愿意学哪门功课。
古语亦云“亲其师”才“信其道”。
要让学生喜欢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投入,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内外老师和学生都是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注意洞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善于与学生交流。
能区别对待性格不同的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般说来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责的学生学习进步快;而那些具有消极、悲观、恐惧、自卑等不良性格的学生英语学习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对那些性格内向、消极、悲观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对于掉队的学生,要及时了解其困难,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对于考试考得不好的学生,不要向全班宣读,当众批评。
教师更应该多关心他们,及时找他们谈心,帮助其分析原因。
对于差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从而也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内向型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开口读和说,在课堂上多给他们提供机会,并多给予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保持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