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韩词汇对比

汉韩词汇对比

韩汉词汇对比 第一张 关于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的性质: 所谓对比语言学,又称“对比分析”,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专门研究语言对比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所谓语言对比就是对不同语言的结构,语义,语用等进行对比分析。 关于对比语言学的类型: 1.理论对比语言学:注重理论对比语言学,注重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类型学研究,单语者的双语化过程等。 2.应用对比语言学:注重应用的对比语言学,注重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及翻译和双语词典编纂的研究。 关于对比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 1.对比语言学:原语(或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横向的共时的对比。 2.比较语言学:同源,同族或相似语言之间的纵向的历时比较,主要贡献在语言的谱系研究。 对比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区别 1.对象不同:比较语言学研究的是亲属语言,而对比语言学不但适用于亲属语言,而且适用于非亲属语言 2.目标不同:比较语言学寻找各语言的共同点,构似原始语言,建立语言谱系,它总是跟历史联系在一起,因此又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共同点和差异点并重,注意的是语言的共时方面。 3.方法和重点不同:比较语言学采用历时的方法,重点在于寻找历史上相似过的证据;对比语言学采用共时的方法,重点在于寻找两种语言共时层面上的对应关系。 4.历史和发展趋势不同。 二.对比语言学作用 有比较才能鉴别。对比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翻译理论,双语词典编纂以及本族语的研究都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翻译理论的语言学基础。 三.对比语言学发展概况 对比语言学是随各民族语言教学尤其是非本族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而产生的。可以说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非本族语教学和翻译理论的发展是对比语言学产生的直接原因。 语言对比的理论依据和对比分析的方法 一.理论依据 结构主义理论,转换生成理论,认识与功能理论等。并且从哲学,逻辑,心理学等学科汲取营养,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就。 广义的词汇对比具有双重性,一是语言对比,一是语义对比。文化因素的分析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语义问题涉及面广,可操作性差,因此,难度很大,是词汇对比的难点所在。 结构主义理论-布龙菲尔德-结构注意语言学派,静态,自足 转换生成-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 认知功能理论 二.对比分析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第一步:确定对比范围 1.对比的语言层面 2.对比的语言单位(现象) 3.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第二步:文献搜集和研究 1.已有的对比研究 2.已有的单语研究 第三步:确实理论框架 第四步:搜集语言材料(语料) 要特别注意语言材料的代表性 第五步:分析对比 第六步:总结 方法 一种是双向的普通的方法。把两种分别描写好的语言形式放在双方都适合的范围里加以对比。这种对比对待两种语言是“一视同仁”的,没有“先入为主”的成分。双向对比是动态性的,因此可以反复研究修正两头的特点之后,找出对应规律。 另一种是单向对比的方法。它以一种语言为出点,用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那些范围来描写另一种语言。从这一点上说,它是一种硬性的静态的比较,因为这种方法是在细致的描写双方语言的基础上,通过一方为基础的现成模式去观察另一方语言的形式,并对次加以有意的歪曲以适应前者。 손님이 (왔다) 有定 (손님이) 왔다 无定 韩汉对比可有三个不同角度 韩→汉 汉←韩 韩←→汉 第二张 关于朝鲜语和汉语的关系 朝韩语概观 朝鲜语在谱系分类上属于粘着法,是典型的sov型语言。朝鲜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朝鲜语,日语和越南语至今归属未明) 朝鲜民族的形成过程 大约向但与中国商周时代,有一股通古斯的古代从西亚族从阿尔泰山的南部向南移动,经过中国北方又向东移动占据了东北广大地区。韩族,(?),肃慎族,历史上把他们称作“东夷”。以他们为主题建立了古朝鲜。 汉语概观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语言类型上属孤立语svo型语言(话题型语言,经典的分析性语言) 西族词 秦汉时代(新疆,青海) 近代(西方国家,欧美) 满族词 中国古代称南方少数民族(今两广,云贵一带)为“蛮” 洋族词 欧美各国称作“西洋”这些国家的人或物,统冠以“洋”字 番族词 汉语,汉字和朝鲜语 汉字与汉语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汉字是“语素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吕叔湘)。汉字是具有其它文字所没有的表意行。”中国文字的这种特性说为表意文字,它的存在是以中国的语言为背景的。(张世绿)表意文字具有表音文字所无法比拟的超地域,起时空的独特性功能。因此可以说:“汉字的最大长处就是说超越空间的限制。” 一。汉字,汉文化与朝鲜古代的文化教育 公元与世纪初,朝鲜半岛各个国家使用汉字。 文字与书面语是不统一的。 一般认为汉字,汉文化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 殷育时期至公元4c中期 公元372年佛教传入高句丽至13c末 13c至李朝时期 汉字就是正式文字,此时没有朝鲜文。 朝鲜的几个历史阶段 1. 高句丽 (公元935-1391年,约470年) 2. 新罗 3. 百济 4. 统一新罗时期 5. 高丽时期 6. 李朝 汉字的朝鲜化 一阶段:直接使用汉字时期 自朝鲜民族接触汉字起至公元五六世纪。 二阶段:韩文和吏读并用时期(li dou 이두) 公元4世纪前后创造吏读。广义的吏读包括吏札和乡札。乡札产生于8世纪。 三阶段:韩汉混合体时期 1443年训民正音创制之后至1895年朝鲜丰期政府正式废除韩文为止。 汉字和韩文传入朝鲜半岛后对朝鲜的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汉字归根结底是照应于汉语的,因此汉子成为朝鲜唯一的通用文字后朝鲜出现了“言文不一致”的矛盾。为了避免这种矛盾创造了各种汉字的朝鲜化用法。 誓记体(初期吏漢) “王辰誓记石”为代表,时采用朝鲜语语序的汉文。 吏札(이찰) 在汉文里表示朝鲜语的语法形态,而产生了吏读。吏漢狭义上指吏札。吏札时词语用汉字,词尾或语助词用朝鲜语来表示的书写形式。 3. 乡札 吏札时官方文书性质的形态,因此跟口语有一定的距离,为弥补这一缺陷,而产生的是乡札。吏札来源于誓记体,而乡札则来于诗歌记词,因此集中用在乡歌。可以说乡札是用汉字标记朝鲜语手段的集大成形态。 口诀式读诵法 口诀指“语助词”,口诀式读诵法是指读汉字时,在原句读段落之间插入朝鲜语的助词。 5. 汉字的使用方法 1. 音渎法 ex : 於智 (아지)小儿 2. 音读法 ex :大山 (翰山 한뫼) (水铁 무쇠) 3. 半音渎 尼师今 (齿吪今 닛금) 道罗次 (桔梗 도랏) 4. 合成法 高参猪矣皮 (猬皮 고삼돝의 갓) 犬乃里扎 (百合 거마리꽃) 5.同音意译法 三角山-中角洞 (세귀) 6. 补充法 心音(마음)云音(구름) 近代还常用这种方法 朴末龙-박끝룡 金又男-김또남 朝鲜汉字(固字) 朝鲜为了表达朝鲜特有的文化和事物创造了一种“仿汉字”---朝鲜汉字(又叫国字或吏读字)。这些字过去称之为“字书所无之字”。 首次收录并注释朝鲜汉字的辞书是池锡永的《字典释要》(1909年)共收57字。此后,刘堂的《新字典》(1915年)收100字,鮎贝房之进的《俗字考》(1931年)收213字。 朝鲜汉字在造字法上主要以“形声”,“会意”,“假借”为主导,辅之以合字取音法等方法。 阴历1443年12月(阳历1444年1月,世宗25年)由世宗皇帝亲自创制谚文二十八字。其字模仿古纂,分为初,中,终声,和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字。凡是本国的语言文字都能记录,虽然文字简要,但转换无穷,这就叫训民正音。 세종실록 25년계해 12월 조에는 이달에 임금이 친이 언문 28자를 만들었다. 글자는 고전을 모방하였고 초중종의 3성으로 나누었는데 이들을 합해야 글자가 된다. 무릇 한문이나 조선말을 다 적을수 있으며 비록 간요하나 전환이 무궁하다. 이것을 훈민정음이라고 한다. 朝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朝韩词汇的特点 朝鲜语词汇时词汇系统的根干,汉字词和外来词三大部分来构成的。其中,固有词和汉字词是词汇系统的根干。固有词是朝鲜词汇主体,基本词汇绝大部分是由固有词来构成的;汉字词是随着汉文化的输入进入朝鲜语语言系统的,大部分表示抽象逻辑概念的词是有汉字词来构成的;外来词是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进入朝鲜语的,大部分是表示近现代西方文化概念的词。 从语言的实体形式来看,朝鲜语固有词都比较固定,明确,词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灵活,派生构词法比较发达。多音节语速多,因此整个词汇中多音词占优势。 从语义分布上看,固有词里多义词多,感觉此,情态词,拟声词丰富。朝鲜语的固有词依靠阴阳变化,送进对立,送气和不送气对立,表示各种各样的语义呵语气上的细微差别。 从词语的使用上来看,朝鲜语的词汇使用富于客观性,并具有非常整齐的尊敬,阶称等区别。 韩国语词汇的性质 类意词多。原因在于汉字词和外来词多。 同音异议词多。汉字词的影响大,汉字词占全体同音词的82%。 敬语词发达。汉字词多用于敬语。 由语音交替引起的语感差异发达。拟声拟态词发达,五色词汇共243条,几乎全是靠元音,辅音的细微差别来构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