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辨析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申超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辨析》一文中,根据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举出的三种定义性陈述(1)规定性定义:即创制的定义,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有关概念或术语下的定义,它对下定义本身并无特殊的规定,只要求该定义在作者后面的讨论中始终表示该种规定的意义;(2)描述性定义:即适当地描述被界说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这类定义没有任何逻辑要求或规定,定义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下定义者的主观意图和知识、语言水平;(3)纲领性定义:即旨在明确地或隐含地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怎样的定义。

[1]将目前诸多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进行了分类:
表1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定义列举表
定义性陈述的类别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各地区高等教育主体(法人)遵循
开放、平等、交流、共享等原则,遵守国际公约,凭借市场经济的制度激励,寻
求教育理念的共同性,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挥办学主体的创造性,在全球
范围内,实现高等教育办学过程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的无
障碍沟通、平等合作与和平共享,实行高等教育结果的尊重和互认,其结果是促
进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服务总量的增加、水平的提高和品质的改进,进而改善
人类的福祉,共享人类创造的美好文明成果。

[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留学生的派
遣与接收、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的趋势。

[3]
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要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的人。

[4] 我们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从本质上讲,是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5]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变得较少具有国家导向$更多具有国际导向的整个
过程。

[6]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旨在使高等教育对与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全球化相关的
需求与挑战更具回应性的任何系统的努力。

[7]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注意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
趋势,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加强外语教学,大量增设有关国际问题的课程、专业
和系科,注意培养从事国际事务和国际问题研究的专门人才;二是进行广泛的人
员国际交流;三是进行教育和学术的跨国合作。

[8]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指教育向世界开放,接受外国的学者和
留学生,与国外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和开发;教育系统在目标上努力培养具有世界
知识、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实现上述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如开设有
关外国文化的课程,以及普通课程中的国际视角,为学生提供到国外学习的机会
等。

[9]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具体多样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规定性定义 纲




描述性定义
与合作为载体,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以及它们的
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实现人类相互理解与尊重的目的的过程。

[10]
以上无论是哪种定义方法都是学者们所提出的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当是什么”的见解,或者说是他们所秉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理念。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的界定,总结起来,一共分为三种“过程说”、“趋势说”和“结果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该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和趋势。

实际上,从内涵上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把大学的teaching (讲授)learning(学习),research(研究),Service(服务)和management(管理)置于世界教育和文化之中进行建设和管理的这样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

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它的过程。

从外延上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大学在teaching , learning,research,service和management方面的开放性、交流性和通用性”。

[11]
二、推进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原因
钟秉林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中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经济全球化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甚至包括思维方式和观念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并迅速渗透到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

高等教育国际化(Higher Education Inlernationalizalion)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除了经济全球化的直接驱动外,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等因素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合作是外交政策投资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发展国家关系;二是网络技术和知识数字化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知识传递的方式已由单向转向互动!以知识转移为特征的社会参与正在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整合!教师的角色正在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伙伴。

这既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便利的条件!也使大学的知识权威遭到威胁,传统教育模式的效能受到质疑;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通过举办教育部长峰会、专家论坛、区域性或世界性会议等!开展国际教育问题研究!提出教育改革建议和计划,促进国家、地区间的交流与沟通!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美]索尔蒂斯.教育的定义[A].沈剑平,唐晓杰译. 瞿葆奎,沈剑平.教育学文集(第一卷)教育与教育学[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刘经南,陈闻晋.论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中国研究型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定位[M].中国高教研究,2008(1):4-7.
[3] 刘海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1(2):22-23.
[4] 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黄进,李玉兰.大学国际化不单是“接轨”[N].光明日报,2010-02-03.
[6]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lnternationalEducation (EAIE).l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Europe View on the Memorandum o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EuropeanCommunity [R]. Amsterdam : EAIE,1992 Occasional paper.
[7] van de Wende. Missing Link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Policies for lnternationalisation and Thos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General. In T. Kalvermark and M. van de Wende (ed.).National Policies for the lnternation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M].Stockholm: Hagskoleverket Studies, National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1997.
[8] 汪永铨.教育人辞典(高等教育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9] 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0] 欧阳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历史与发展趋势田.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 (1) : 28 - 31
[11]王庆石,刘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5)24-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