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输送管道混油
第二节 顺序输送管道的混油
混油有两种
初 始混 油
①
泵
站
内
的
混
油泵死
油 的
段 搅
的 拌
混 混
油 油
② 沿 程 混 油 : 油 品 交 界面 处 的 混 油
一般来说,泵站内的混油不好计算,而且如果操作管理
得当,站内混油所占比例很小,因此一般不作详细计算。 下面我们主要讨论在油品交界面处引起的沿程混油。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3
2、密度差引起的混油
由于两种油品的密度不同,会引起管内的自然对流,从 而加大混油量。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在流速不均而造成的混油界面上,由于两种油品的密 度不同,引起自然对流,重的下沉,轻的上浮,增加 了混油量。
②在地形起伏的管段上,当混油段处于上下坡时,由于 密度差的作用(重油在上面、轻油在下面)也会形成 自然对流,加大混油,此时管线停输则混油量更大。
(3) 雷诺数Re:Re越大,混油量越小。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12
2、影响混油量的其它因素
不同油品在长Βιβλιοθήκη 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除了已分析过的对沿 程混油的影响因素以外,影响因素还有:
(1) 停输混油 在顺序输送管道发生停输的情况下,相邻油品密度的差异 可大大增加混油量,特别是线路起伏、高密度油品处于斜 坡的上方、低密度油品处于斜坡的下方时更是如此。因所 输油品之间的密度差,较轻的油品上浮,较重的油品下沉 ,这会导致混油长度显著增加。
(2) 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特性,能很好地克服管内变径、管接头、 弯头等的扰动。
(3) 对管内的机械杂质、沉积物携带作用强。 (4) 凝胶体具有较强的非牛顿特性,在管内能始终作为一个整体塞
状物沿管道运动;靠近管壁处,在剪切作用下,胶凝体的粘度 降低,摩擦阻力也小。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21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7
2、混油段的形成过程:
在起始接触面处,A、B两种油品直接接触,产生混油。随着B油的流入, 起始接触面向前移动,混油段逐渐增大。为了便于分析计算,我们选择一 个移动的坐标系K-x座标系,移动速度为V,坐标原点位于起始接触面上, 纵坐标表示油品浓度,横坐标为某截面到起始接触面的距离,这样纵坐标 轴(即起始接触面)将混油段分为左右两部分。
2
紊流 :
B油
A油
在紊流核心部分,流速分布趋于均匀,Umax≈ (1.18~1.25)V, 仅在管壁处的层流边层内存在较大的流速梯度,而无明显 的楔形油头存在,所以紊流时混油量比层流时小得多。随 着流量的增大,Re↑, 混油量↓,一般情况下,Re>104时混 油量仅占管道总容积的0.5~1%。
2019/5/6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13
例如,前苏联的古比雪夫--勃良斯克成品油管道的斯大里诺伊柯 思--勃良斯克管段(该管段有一定的高差),停输几个小时形成的混 油比停输前连续输送9昼夜形成的混油量多约1倍。
停输时混油的增加量与停输时间、沿线地形、油品密度差有关。 在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投产以来的停输情况和重庆末站分输的混 油量进行跟踪研究表明,该管道的停输时间对混油量增加的影响 不如停输时界面所处位置的影响大。其原因是兰成渝管道的前面 起伏大,后面比较平缓,因此,停输时界面的位置和油品的次序 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定义:A、B两种油品开始接触时的垂直于管轴的平面称
为起始接触面 。
②性质:起始接触面具有如下性质:
a、在该面上A、B两种油各占一半,用体积浓度表示 即为:KA=KB=0.5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6
b、起始接触面以平均流速V向前移动。在 t1时刻它在管线 起点,t2时刻,它在距起点截面为V( t 2- t1 ) 的地方。
而变化,KB=φ (t) (4) 混油段内混油浓度是x和t的函数 ,KB= ψ(x, t)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11
三、 影响混油量的因素
1、影响混油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混油量的计算公式,影响混油量的主要因素有:
(1) 管内径D:管径越大,混油量越大; (2) 管长L:管道越长,混油量越大;
注意:起始接触面与起点截面是不同的。起点截面是静止不 动的。而起始接触面以速度V前进,仅在t=t1时刻两面 才是重合的。
(2) 混油段:既含有A油又含有B油的段落。在混油段内,A 油的浓度由1变为0,B油的浓度由0变为1。
(3) 混油量:混油段内所含的油品体积称为混油量。 (4) 混油长度:混油段所占的管段长度称为混油长度。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18
(4) 其他混油
在顺序输送的管道中可能存在不满流段,不满流段的 油流只局部充满管道。由于重新建立的流速断面以及 湍流强度、扩散过程的变化,油品混掺与满管时的情 况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混油量。输量调节、 中途分输或进油、油品交替、管径变化等引起流速变 化,管道沿线温度变化以及管道沿线的支管、旁通管 等都将影响输送中形成的混油量。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20
2、凝胶体隔离塞
凝胶体隔离塞不仅可用于顺序输送管道两种油品的隔离及管道投 产时油(气)与水的隔离,而且可用于清除管内沉积物、管道排空 等。 凝胶体隔离塞与机械隔离塞相比,有如下特点:
(1) 能充满管道横截面,可以清除管壁处层流边层内的油品,具有 良好的密封性。
① t1时刻,两种油品刚开始接触,混油段长度为0,起始接触 面O处,KA=KB=0.5,截面O右边:KA=1,KB=0
KB=1 KA=0 KA=KB=0 .5 KA=1 KB=0
t1
B油
O
A油
输送方向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8
② t2 >t1 时刻,起始接触面O移动了V(t2-t1) 的距离。形成了长 为 2l1 的混油段,起始接触面把混油段分为左右两部分:
t2
B油
KB
KA=KB=0 .5
O
A油
KA
输送方向
l1
l1
在起始接触面上:x=0, K A K B 0.5 在起始接触面右边:x>0, K A:0.5 1,K B:0.5 0
在起始接触面左边:x<0, K A:0 0.5,K B:1 0.5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9
变平。
KA=KB=0 .5
t3
B油
KB
O
KA A油
输送方向
l2
l2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10
扩散混油的基本特点:
(1) 随时间的延长,混油段变长,起始接触面(x=0)上始 终有KA=KB=0.5,任意截面上:KA+KB=1
(2) 在某时刻t,混油段内B油(或A油)的浓度是x的函数,
KB=f(x) (3) 在某一截面处,混油段内B油(或A油)的浓度随时间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16
(3) 初始混油和过站混油
顺序输送工艺规定管道首站更换油品时不能停输,当切换油罐时 ,在管汇中形成的混油段称为初始混油。初始混油量的大小取决 于输送流速和油罐切换的时间。
我国格拉成品油管道的初始混油长度通常为280~400 m;前苏联 管径为0.5 m的古比雪夫--勃良斯克成品油管道的初始混油长度约 为600 m,兰成渝管道的初始混油长度约为250 m(50m3)。
管道愈长,初始混油量对管道终点处油品浓度的影响就愈小。科
洛尼尔管道为减少初始混油量,要求干线及泵站主要阀门的开关
时间限制在15 s内。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17
混油通过沿线各中间(泵)站时,站内盲支管中的油品不断 与进站混油掺合、混油通过过滤器时的层流流动、站内管 汇和管件处的涡流、泵的搅拌等都使得经泵站后混油量增 加。一般密闭输送泵机组串联运行时,一个泵站所增加的 混油量约等于通过10~15 km长的直管段时所增加的混油 量。我国格拉成品油管道混油段每通过一座中间泵站,混 油段长度平均增长36~40m,占管道全程混油长度的1.2% ~1.35%。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4
3、扩散混油
在两种油品的交界面处,两种油品的浓度是不同的。若将前 后两种油品分别称为A油和B油,则在A油中A油的浓度要大 于B油中A油的浓度,使A油分子由浓度高的A油方面向浓度 低的B油方面扩散,而B油则由B油方面向A油方面扩散,这 样便形成了扩散混油。
一般情况下,紊流时,扩散混油是主要的;层流时,流速 分布不均,形成楔形油头造成的混油是主要的;正常运行 时密度差引起的混油要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长距离顺序输送管道,一般都在紊流区工作,主要是 扩散混油。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5
二、纵向紊流扩散混油理论
1、基本概念
(1) 起始接触面:
设管内原来输送A油,在t=t1时刻开始输入B油。在该瞬间, A、B油在起点截面相接触。由于流速分布不均,实际接 触面不是平面,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假设A、B油的接触 面为一垂直于管道轴线的平面。
2019/5/6
混油段内的任意截面上,A、B油都有一定的浓度。A、B油
的浓度随截面位置而不同,但在每个截面上都有KA+KB=1 。
③t3>t2时刻,起始接触面移动到(t3-t1)V的位置。这时的混油长 度为2l2。与t2时刻的混油浓度曲线相比,可知混油段内某个 截面上的混油浓度还随时间变化,且随 t↑l↑,混油浓度曲线
2019/5/6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