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武夷山
朱真 http://blog.sina.com.cn/u/1950761064 2012-08-01 11:11:05
武夷山这个地方除了好山、好水、好茶、好人,我们还不得不谈这里深厚的文化。说
武夷山的文化,我们又不得不谈朱熹这个人。
我国的许多名胜古迹除了她的自然风光优美外,大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武夷山也不例
外,
有学者吟诗曰: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学乃至东方文化的圣地。朱熹主张“存天
理灭人欲”,他怎么就能在武夷山这样美丽的风景里想到要和我们人的欲望过不去呢?武夷
山这个天人合一的仙境,才能产生朱子“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精髓。他强调道德,认为人
们应放弃“私欲”,顺应“天理”,即外在世界的伦理秩序。朱子理学内容丰富,搏大精深,
从朱子与武夷山的文化联系上来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武夷山是朱熹成名的风水宝地
武夷山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朱熹。正所谓“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把他
和孔圣人相提并论,后人也称“朱夫子”。朱熹祖籍在风光优美的江西婺源,字元晦、仲晦,
号晦庵。公元1130出生于福建尤溪县,其父朱松这时在这里任县尉,南宋绍兴十三年,父亲
病逝后,他遵从父亲的遗嘱,到福建崇安求学于父亲好友刘勉之等著名学者门下,生活、成
长在武夷山一带。朱熹勤奋有志,刘勉之很喜欢他,将女儿许配给朱熹为妻。绍兴十八年(1148
年)中进士,历任左迪功郎、转运副使、焕章阁侍制、秘书修撰、宝文阁侍制等职,死后谥
赠"太师",封“信国公”、"徽国公"。人称朱文公。他生平著书极丰,据《四库全书》的著
录统计,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如《四书章句集注》、《诗
集传》、《朱子语类》、《文公家礼》、《朱晦庵集》等。
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
山少年从学、著书立说、办学授徒,生活达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孕育、形成、传播、发
展。朱熹在武夷山创办武夷精舍(紫阳书院)、考亭书院等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许多
名人弟子及其后人成为著名理学家,并一代传一代,形成有影响的学派,使武夷山成为理学
名山。撑起了中国古文化的半壁江山!把当时的武夷山推到了“执全国学术之牛耳”的文化
巅峰。
二、武夷山因朱熹而锦上添花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集孔子之后的学术
思想之大成,朱熹辑录程颐、程颢二人与其学生“所见闻答问”,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
学史称的“程朱理学”,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国际上也称为后孔子主
义,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成中国宋代至清代以来(13世纪至20世纪)700多年
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代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是东方思想史、教
育史、哲学史和文学史上继孔子之后的重要发展阶段。
这里有个小故事,武夷山申报世界“双遗”时, “朱熹是不是朱子?”1999年12月1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一致通过武夷山以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22个双遗产地之一。
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
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
极的作用。
三、朱熹及武夷山的国际影响
朱熹学说不仅对中国元、明、清以来700多年的时间有深远影响,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并漂洋过海,远及东亚、东南亚及欧美诸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至今仍
吸引着世界上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朱子理学思想的研究。而且对日本、韩国、
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地的一些国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香港电台与《明报》合办的“千禧
人物选举”于1999年7月揭晓。那次选举只推举近100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50名。结果前
10大人物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年代,而孙中山和毛泽东分列第4和第8。文公朱熹名列第42,
位居邱吉尔、曹雪芹、凯恩斯、但丁、歌德之前。
朱熹学说研究已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1990年7月,中国福州和武夷山举行了纪念朱子
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海峡两岸及法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
260多位学者专家会聚一堂。他们通过新观点、新方法对朱子学及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世
界影响和当今价值等问题,开展热烈争鸣和互相切磋,进行了新的评估,为国际朱子学写下
了新的篇章。1991年广东朱熹思想研究会成立。1993年初夏,在广东中山大学召开朱熹学术
思想国际研究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马来西亚、韩国及各省市和香港等地区的学者以
及朱子后裔代表119人。1994年4月中华朱熹研究会成立,对国内外研究朱熹思想起到了进一
步地推动作用。目前,日本、韩国等都成立了朱子学研究机构。日本政府还为此拨出专款,
组织全国著名朱子学家编写10卷本《朱子学大全》,同时开展了朱子学的综合研究。除日本,
美、英、德、法国、独联体和东南亚等国家近年来也很重视朱子学的研究。1984年,美国在
夏威夷召开第一次朱子学国际会议,这个专题讨论一个学者思想的会议在国际上是少见的。
朱熹少年得志,但由于它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与当权者相逆,所以仕途颇为坎坷。晚
年个人失意,国家也日趋崩溃,他在寂寞和痛苦之中,一方面发愤著书立说,一方面寄情山
水以消愁,所以朱熹在武夷山也留下了很多歌咏武夷景观的诗文。比如他游九曲溪时写下的
《九曲棹歌》: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接
下来,他对九曲溪的每一曲都作了细致的刻画描述,最后以“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
有天”收尾,他寄情武夷山水,抒发自我的情怀。
朱熹属于武夷山。我觉得要了解武夷山的文化,顾野王、李商隐、范仲淹、辛弃疾、陆
游、徐霞客、熊禾……等名人都云游武夷山,在此活动。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堪称中国书法
艺术宝库的摩崖石刻450多处,古诗词1400多首,为武夷山留下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这些
文化遗存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相结合,与历史记载和中国现状相对照,对研究朱子理学和儒学
思想的兴衰演变以及中国哲学思想史,其价值是非常之珍贵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