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和赵树理创作风格的异同
随着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想与规范的确立,作家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思想在渐渐隐退,前期解放区小说中意境涉及的个性解放、小生产者思想意识批判等主题消失了。
后期解放区的小说取得的成就体现了毛泽东提出的革命的文艺方向。
其中孙犁与赵树理更代表一个时代创作水准。
然而这两位小说家在创作上各有千秋。
作为解放区的代表作家,孙犁和赵树理在创作上有一些相似或相同的地方。
(一)二者都擅长农村题材,塑造了鲜活的农民形象。
赵树理擅写农村题材,作品的主题是他在农村做群众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农村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笔下的老一辈农民如二诸葛、三仙姑等,个性鲜明。
性格生动丰富,艺术成就较高。
孙犁写的则是冀中白洋淀水乡一带的农村和山地儿女的生活。
例如《荷花淀》的水生嫂,《光荣》中的原生和秀梅,通过动人的人物形象,再现了解放军战士不忘人民的本色。
(二)二者都较多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具有民族特色。
赵树理多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在故事情节中,以简练传神的笔墨,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来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语言则注意语言的大众化、通俗化,同时也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个性化,擅长运用农民口语。
例如在《小二黑结婚》中他只用了一句“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这句及其形象的话,便把45岁还想“老来俏”的三仙姑活脱脱的勾勒出来了,令人忍俊不禁。
三仙姑打官司那一段,作者先写了她换上新衣服、新头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上了几件首饰,到了区里的大院,大家都跑来看,唧唧哝哝地说:“看四十五岁了”,“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的音容举止,就立即出现在读者眼前了。
孙犁是用白描的手法来达到现实主义所要求的精确的描写,同时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做到了精确和传神。
如《“藏”》,这样描写了一个巧媳妇:“她纺纱,纺车象疯了似的转;她织布,梃柏乱响,梭飞的象流星;她做饭,切菜刀案板一齐响。
走起路来,两只手甩起,象扫过平原的一股小旋风。
”这段描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这个类似民间传说里的人物的动作特点,甚至还通过响亮的字眼和明快的节奏感,传达出了人物那充满自信的神态和精力充沛的青春气息。
不惟写人物,有些景物描写往往几笔,就做到了“象、意”并茂,情景交融。
这他的作品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民族特色。
然而孙犁和赵树理在以下方面却不尽然相同。
(一)孙犁小说的语言,尽管是清浅的白话,但绝不是赵树理式的民间口语化的白话,而是趋于简洁、雅致的文人白话。
在《嘱咐》一文中,这么写到“孩子睡着了,
睡的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小水泡,愉快地升起,
又幸福地降落。
”他的小说,处处可见文字的优美,感受到作者充满爱的心灵。
(二)孙犁的小说十分注重情调和意境,赵树理的小说则注重的是故事和情节。
赵树理的小说情节结构多数是运用传统手法,即注重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
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结局。
《小二黑结婚》是一个大故事,其中又穿插
了“不宜载种”、“米烂了”等小故事。
每章结尾和下章开头都扣得很紧,如第二
章叙述“三仙姑的来历”的故事,结尾“三仙姑的有什么本领能团结这伙青年
呢?这秘密在她女儿小芹身上。
”非常自然的转入第三章“小芹”的故事。
结局
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以“一对好夫妻”为结果,恶霸金旺、兴旺被判刑法
办,二诸葛。
三仙姑的迷信思想等也有了好的变化,作品中人物在结局都一一
有所交待。
这些也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
(三)孙犁小说很多表现了女性“阴柔之美”,而赵树理描写人物形象和性格则更加多
样。
化。
《荷花淀》中将劳动妇女劳作的场面描绘得那样充满诗意与柔情。
月下
织席的水生嫂,既是质朴可感的普通农家妇女,却又有几分飘渺若仙的轻灵美
感。
那一派由月光之皎洁、秋水之静穆、苇眉子之柔顺、荷叶荷花之清芬所构
成的超绝意境,是女性的纯洁、宁静、深沉、温柔优美尽在不言中。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进程中,赵树理的小说反映了中国农村变革,从《小二黑结婚》开始,写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新农村的人物形象和艺术典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孙犁小说对诗意的孜孜以求,他小说所呈现的单纯之美,都与他的理想主义情怀及由此决定的“唯善”、“唯美”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即使是现实的悲剧,在小说中化成了一缕淡淡的忧伤,痛苦升华了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