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对老百姓的影响
自从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了医改方案,我国的新医改方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覆盖推广,到2011年底,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参保人口覆盖率达到95%;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初步建立,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力度加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从普通农村家庭的医疗改变就可以看到新医改对广大中国人的意义,我家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一个毗邻市中心的农村,算是城市户口,家里一家四口人,家里人都很健康,且正当年,都还没有人步入老年,对于医保,我家里人现在是没有看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我爸妈对于医保的态度却是很乐观,医保每年一个人要缴纳的钱也没有多少,每个人参保是一年200元,但是村委会给补贴一百三元,也就相当于一个人只需要缴纳七十元,这笔钱,在现在这样的社会,消费水平上根本不算什么,我妈说“谁都不希望得病,但是谁也不能避免的会得病,有了这个医保以后要是需要看病的话也要方便许多”。
确实如此,中国现在实施的医疗改革主要是针对大病的报销,像日常的感冒一类的小病,没有太多的意义,现在社会上吵得看病难,看病贵主要还是看大病,无论多富裕的家庭,多美满的家庭,只要是家里有一个人得了场大病的话,家里都会担负起很大的负担,背负上巨大的经济压力。
相比我家,我大伯家有一个婶婶,几年前得了乳腺癌,对一个乳房做了切除术,当时花了好多钱,不光把家里的积蓄花完了,而且还借了不少的外债,当时做了这个手术之后,医生就告诉婶婶,这个病就得常年注意,不能停了吃药,而且,即使悉心照顾,也不确定能坚持多长时间,会再复发。
经过几年的时间,婶婶一直都在家里,不能出去干重活,也就能做点家务,照顾家里人的起居,但是即使这样,每当天气有稍微点变化,婶婶的身体都会有很大的反应。
去年的时候,也是一次天气变化,婶婶感冒发烧一直不好,到医院检查,说是乳腺癌又复发的迹象,对另一份乳房也做了切除手术,这次手术前前后后花了好几万块,但是医保给报销了很大的比例,自己也就那了一万块钱不到。
假如婶婶没有参加这次的农村医疗保险,这部分医药费全部得由自己出,那么这样话,稍微好的生活,又会变回几年前,欠得到处都是债的地步,别说小康社会的生活,连能不能达到最低生活标准都很难说了。
从这里看中国实行的这个医保制度对中国最广大的基础人们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它通过对全体中国人都参保的方式,集中全国的医保费用,统一管理,为那些有重大疾病的人给予报销,减少他们的开销,但是这笔钱也不需要政府负担很多,不会增加城府的负担,政府只是做了一个倡导和管理的角色,这样能集中全国的资金,为那些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意义显而易见。
但是有些人,可能也会想美国人那样想,奥巴马政府最大的政绩就是推行了全民医保,可是很多反对奥巴马的市民,指责这样的医保制度把大家交的钱交给了那些得病的人,有失公平,但是我想说了是,请你静下来好好考虑,有哪一个保险,无论是商业保险,还是社会保险不是这样运行的,不是拿从大家那里筹集到的资金来为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提供补偿。
中国现行的医保制度,相比商业医疗保险,报销比列和范围都很小,但是我们参保的资金本来就很少,而且相对商业医疗保险,现行的全民医保的性价比绝对是高的,至少,全民医保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再者说,政府还是在不断向这个项目里投资的,而且不需要我们多缴纳多少钱,医保的报销比例,范围,最高上限都在不断地扩大。
从国务院在3月21日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规划明确了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确定未来四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强调,到2015年,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将高
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实现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做到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只想说,我们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而且也越来越便民。
回顾我国医改的成绩,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5.15%,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到58.2亿,比2005年增加17.2亿,增加了42%。
2011年,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
可以说,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医疗这一公共产品已开始为全民所享。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原因,医疗保障水平还较低,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城乡之间,医保报销政策不太一样,人们享受到的基本医疗服务也不一样。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医改时强调,医改是一个宏大系统工程,也是重大制度创新。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改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推动基本医保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基层机构由“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建设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会不断健全,更加服务人民,我们必须相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