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5000吨茶药品生产建设项目

年产5000吨茶药品生产建设项目

年产5000吨茶药品生产建设项目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年产5000吨茶药品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阚贵元

1.2 项目建设的意义

1.3项目背景及意义

茶叶古为药用, 继而发展成为风靡全球的天然饮料。著名茶学家陈椽先生主编的《茶药学》对茶叶的药用保健功能有详尽的阐述, 我国民间的茶疗方剂数以百计, 这些都为复合保健茶的研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素材。复合茶保健茶顾名思义是茶叶与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生物、微量元素等配伍调制而成, 如薄荷茶、杜仲三七茶、罗布麻茶、绞股蓝茶、银杏茶、枸杞茶等。重点研究利用现代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高新科技手段, 对传统茶疗配方进行改进、优化、创新, 研制符合现代消费趋向的口服液、胶囊、分散片剂、颗粒冲剂等茶产品, 达到安全、保健、便利和时尚的产品要求。按照卫生部管制的“保健食品”技术规范进行研发, 严格执行保健食品的生物物品配制规定, 经过相关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分析, 并通过卫生部批准颁证,

取得市场准入证及保健食品证明商标使用权。

茶叶深加工可充分利用茶叶资源,解决大量中低档茶、副产品等滞销品的市场出路,丰富茶产品的种类和档次,实现茶产品的形态与功能多样化的形态与功能多样化,因而,茶叶深加工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当前,我国茶叶行业普遍存在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过低,茶叶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结构性过剩,茶叶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仅为1:0.38,茶产业发展严重缺乏后劲。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兴起,将工程技术与市场理念传播、渗透到茶叶加工业,引进、吸纳高新技术和高效资本,促进茶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延伸。

随着人们愈加关注生活用品安全性、天然性,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2004年茶饮料产量突破500万吨,年产量达100亿元,据预算,到2010年,全世界将会有30%左右的茶叶被用作深加工原料,茶叶总产值可比现在增长1倍左右。

二、项目概况

2.1 拟建项目名称

年产5000吨茶药品建设项目

2.2 项目建设地点及占地面积

信阳市羊山新区五云茶叶产业园,茶叶加工厂占地面积50亩,新增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2.3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信阳市羊山新区五云茶叶产业园内建设一座茶多酚加工厂,建设2条茶饮料机械化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茶多酚10万吨。

2.4 建设周期

项目拟定建设周期为5年

3、市场分析

3.1 生产茶多酚的前景:

有关专家认为,继茶饮料市场迅速扩大之后,以传统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的保健茶有望成为饮品市场的新亮点。据国外调查公司预测,未来5年,全球健康饮料将以高于普通饮料增长速度(2%-3%)1倍以上的速度增长。据统计,我国茶饮料产量在2000年已升至饮料业的第三位,达到150万吨,而建立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健康理论基础上,具有强身和保健功能的保健茶产品更是受到市场欢迎,其前景越来越好。专家介绍,在我国各种医书中,就曾记录了1100多种有治疗作用的“茶”类饮品,而近一二十年有案可查的各类药茶就有350种之多。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保健茶有银杏茶、灵芝茶、冬凌草速溶茶,冬虫夏草、速溶茶等十多个品种。这些保健茶的功能迎合了人们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的消费需求,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保健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所占市场份额很小,但发展空间巨大。自从德国医学博士魏玛.史瓦佰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银杏叶提取物黄酮能有效调节血脂,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以来,以银杏叶为原料的保健品,药品等产品便风靡全球。我国在开发利用银杏果,叶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仅银杏茶生产企业就有上百家,在饮品市场上抛起一股“银杏热”。据悉,银杏茶等保健茶饮品的热销,已经引起一些国外企业的关注。他们意识到中国得天独厚的银杏资源和日益扩大的消费市场,正在积极筹划在中国境内投资建厂。

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举措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3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0000万元,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所需资金由项目承办单位申请特色产业资金无偿资助6000万元,其余资金14000万元由项目承办单位多渠道筹措解决。

5、经济效益预测

项目投产以后可年加工茶多酚10万吨,正常年销售收入为9635万元,年上交增值税为1653万元,税后利润1986万元,

6、项目建设合作方式

项目由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独资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