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指导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研究造血组织及血细胞的发生、演化的病理和生理过程,利用各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术来分析和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阐明血液疾病的发生机制、协助诊断、治疗观察和预后判断,它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是将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临床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血液学检验》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部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基础知识。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为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迪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基本要求《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1、加深学生对临床血液学检验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有机的结合;2、通过不同实验加强学生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能指导学生能毕业后的实际工作;3、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并提高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基本实验技能;2、课前需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内容;3、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实验,尊重事实,正确合理分析实验结果,并善于发现新现象;4、通过实验过程的分工与合作,促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建立和培养;5、按照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的整理、撰写。
二、实验内容与课时分配《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内容及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一、骨髓正常血细胞形态【教学目标】目的:掌握正常骨髓各系统各期血细胞的形态特征、正确辨认骨髓细胞。
要求:正确辨认并绘出要求掌握的血细胞,并简述其主要形态特点:【实验内容】观察骨髓粒系(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红系(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巨核系(原巨、幼巨、颗粒型巨核细胞、产板型巨核细胞)、单核系(原单、幼单、成熟单核细胞)、淋巴系(原淋、幼淋)、浆系(原浆、幼浆、成熟浆细胞)各系各期细胞形态【教学方式】【学时数】6学时实验二、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和细胞化学染色(示教)【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的判断方法。
2.掌握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要求:1.正确判断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2.正确进行血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判断。
3.按要求绘图,并附特征描述:4.绘图内容: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一~五级)、POX染色(强阳性、阳性、弱阳性)、NAP染色(+~4+)、PAS染色(+~4+)、NAE染色(阳性、强阳性)、铁染色(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实验内容】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示教;POX染色(强阳性、阳性、弱阳性)、NAP 染色(+~4+)、PAS染色(+~4+)、NAE染色(阳性、强阳性)、铁染色(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细胞化学染色示教【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示教,讲师讲解并指导学生按要去绘图【学时数】3学时实验三、正常骨髓象分析【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正常骨髓象分析方法。
2.正确识别骨髓血细胞。
3.掌握正常骨髓象特征。
要求:1.血片计数200个有核细胞,骨髓片计数500个有核细胞。
2.进行骨髓象分析。
3.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正常骨髓象分析(血片、骨髓片)【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内容及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课堂总结【学时数】9学时实验四、细胞化学染色【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染色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
2.熟悉操作过程。
要求:1.过氧化物酶染色:1)取外周血制作血涂片,按操作过程进行染色。
2)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结果。
3)计数100个有核细胞中阳性细胞数,观察其阳性程度并计算阳性率。
4)写出实验报告。
2.铁染色1)每人一份骨髓片进行操作,观察细胞内、外铁情况。
2)计数100个有核红细胞(主要是中、晚幼红)的内铁,并进行分型。
3)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过氧化物酶染色、铁染色【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内容及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操作、课堂总结【学时数】3学时实验五、红系疾病及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示教(一)红系疾病细胞形态示教【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正常红细胞形态学特点。
2.掌握常见红系疾病细胞形态学特征要求:通过示教、老师讲解,掌握各红系疾病的血液学特点,按要求绘图,并附特征描述。
【实验内容】1.红细胞形态2.再生障碍性贫血3.缺铁性贫血4.铁粒幼细胞贫血5.巨幼细胞贫血【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多媒体课件实验示教,指导学生完成绘图,并附特征描述。
【学时数】1.5学时(二)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示教【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
2.掌握急性白血病骨髓象、血象特点。
要求:通过示教、老师讲解,掌握各类型白血病的血液学特点。
【实验内容】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0-M7型)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L3型)【教学方式】讲解实验目的,多媒体课件实验示教【学时数】1.5学时实验六、其他白细胞系疾病细胞形态示教【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
2.掌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骨髓象、血象特点。
要求:通过示教、老师讲解,掌握其他白细胞系疾病的血液学特点。
【实验内容】1.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多发性骨髓瘤;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教学方式】讲解实验目的,多媒体课件实验示教【学时数】3学时实验七、红系疾病骨髓象分析【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骨髓象、血象分析方法。
2.掌握异常红细胞形态学特点。
3.掌握红系疾病血液学特征。
4.掌握红系疾病骨髓象、血象特点。
要求:每位同学分析一份红系疾病标本,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教学方式】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内容及注意事项;学生操作、课堂讨论、课堂总结【学时数】6学时实验八、溶血的实验室检查(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
2.熟悉操作过程。
要求:按教学目的完成试验,观察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教学方式】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内容及注意事项;学生操作、课堂总结【学时数】3学时(二)血红蛋白液制作、抗碱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电泳【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
2.熟练操作。
要求:按教学目的完成试验,观察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血红蛋白液制作、抗碱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电泳【教学方式】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内容及注意事项;学生操作、课堂总结【学时数】4学时实验九、白血病骨髓象分析【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骨髓象、血象分析方法。
2.掌握白血病的形态学诊断要点。
3.掌握白血病骨髓象、血象特点。
要求:每位同学分析一份白血病标本,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教学方式】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内容及注意事项;学生操作、课堂总结【学时数】6学时实验十、血栓与止血检验(一)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测定【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
2.熟练操作。
要求:按教学目的完成试验,观察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测定【教学方式】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内容及注意事项;学生操作、课堂总结【学时数】实验操作3学时(二)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
2.熟悉操作过程。
要求:按教学目的完成试验,观察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教学方式】实验操作3学时(三)血小板功能检测(PAdT、PAgT)【教学目标】目的:1. 掌握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
2. 熟悉操作过程。
要求:按教学目的完成试验,分析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教学方式】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内容及注意事项;学生操作、课堂总结【学时数】3学时(四)全自动血凝仪分析【教学目标】目的:1. 掌握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
2. 熟悉操作过程。
要求:按教学目的完成试验,分析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仪器介绍;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APTT、PT、TT、Fg四项指标;【教学方式】实验示教,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内容及注意事项;学生操作、课堂总结【学时数】2学时实验十一、综合性实验【教学目标】目的:1. 掌握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的步骤及主要内容。
2. 掌握各个实验检测项目的意义;3. 熟悉操作过程。
要求:按教学目的完成试验,分析结果,并撰写实验设计及报告。
【实验内容】1.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方案设计;2.溶血性贫血实验检查;【教学方式】1.讲解综合性实验的内容、目的、要求,学生分组讨论,2. 学生按实验小组汇报设计方案,集体讨论,带教教师点评,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各个实验操作,收集数据,整理资料,完成实验报告。
4.按实验大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汇报,讨论与总结。
【学时数】9学时;(本计划内3学时计划外学时6 )实验十二、骨髓细胞形态、常见血液病骨髓象特征复习及实验考核【教学目标】目的:1.掌握正常骨髓象分析方法及正常骨髓血细胞形态。
2.掌握常见血液病骨髓象特征。
要求:1.回顾复习骨髓细胞形态及常见血液病骨髓象特征;2.完成实验考核;【实验内容】1.复习骨髓细胞形态及常见血液病骨髓象特征;2.实验知识及技能考核:【教学方式】教师指导结合学生镜下观察,复习下回顾复习骨髓细胞形态及常见血液病骨髓象特征【学时数】3学时(回顾复习2学时;实验考试1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