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6、《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拓展延伸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
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 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 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 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 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 买卖各种东西等。
我会读
• 生字:
• 上旬 熬粥 腊八蒜 酸醋 饺子 翡翠 杂拌儿 榛子 栗子 风筝 鞭炮 麦芽糖 寺院 逛街
江苏地区过春节 吃团圆饭
放烟花
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
舞 狮 子
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
观 花 灯
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
江苏民间的春节,除了贴春联、挂
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 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 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 “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 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1).默读课文,思考:北 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 天结束?
(2).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风俗习惯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风俗习惯
时间
风俗习惯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初九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至二十二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二十三 放鞭炮 大扫除 准备年货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 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正月初一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 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 序写的吗?
本文以( 时间 )为线索。
作业:
认真抄写生字词 两遍,下节课听写。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童谣(北京地区):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 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 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 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 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 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 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老舍

猜谜语
谜语:打一节日名 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
(春节)
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 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 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
景颇族人民:举行打靶活动
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春节 前,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 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 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 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 味(2)通俗明白(3)幽默诙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 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诱人的腊八粥
拓展延伸
空竹 (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它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
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也有称之谓“天皇皇”,包括另 一种类似空竹,但是在地上倒置着转的叫"地皇皇"。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
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
• 傣族:掷糠包
•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 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 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 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 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 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 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老舍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他的第 一部作品,创作了《猫城记》、《离 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 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 《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 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