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2013年统计公报

江苏省2013年统计公报

2013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八项工程,着力抓好十项举措,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两个率先”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46.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9094.0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26421.7亿元,增长9.8%。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74607元,比上年增长9.3%。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平均每位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124297元,比上年增加10703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1∶49.2∶44.7。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8%。

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596.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GDP比重为45.0%,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7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GDP比重达67.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2.3%,分别比上年提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

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45.1万户,比上年增长10.5%,注册资本47568.1亿元,增长12.4%;个体户379.4万户。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

年末城镇化率为64.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苏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苏中、苏北大部分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44.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顺利完成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第一阶段任务,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8.5%。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涨幅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2.5%。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4.1%,烟酒下跌1.3%,衣着上涨3.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下跌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3%,居住上涨2.5%。

在食品中,粮食上涨3.0%,油脂下跌1.8%,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鲜菜上涨7.2%,水产品上涨5.5%,蛋上涨4.4%。

工业生产者价格低位运行。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0%,其中纺织业下降0.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下降3.0%,医药制造业下降0.8%,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3.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7.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4.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下降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

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其构成情况(以上年为100)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出口产品竞争力需要提升;部分企业经营比较困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等任务繁重;民生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粮食连续十年增产,全年总产量达3423.0万吨,比上年增产50.5万吨,增长1.5%。

其中,夏粮1195.8万吨,增长4.6%;秋粮2227.2万吨,基本持平。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6.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万公顷;棉花面积15.5万公顷,减少1.5万公顷;油料面积51.8万公顷,减少0.9万公顷。

新增设施农业面积90.4万亩。

林牧渔业发展稳定。

全年成片造林面积6.8万公顷;猪牛羊禽肉产量372.8万吨,比上年下降3.4%;禽蛋总产量197.9万吨,增长0.3%;牛奶总产量59.9万吨,下降2.3%;水产品总产量508.8万吨,增长3.0%,其中淡水产品358.2万吨,海水产品150.6万吨,分别增长3.7%和1.4%。

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进展顺利,解决了31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行政村客运班车基本全覆盖,完成6.3万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96.4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1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405.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0.5%和11.9%。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增长7.6%,集体工业增长1.1%,股份制工业增长13.7%,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8.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长9.0%,私营工业增长15.1%。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2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利税12946.7亿元,增长15.5%;利润7834.1亿元,增长14.5%。

企业亏损面13.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07.9亿元,下降7.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率分别由一季度的12.9%、5.1%提高至全年的16.0%和6.3%。

先进制造业增势较好。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制造业产值576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医药制造业产值2768.3亿元,增长19.8%;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5028.1亿元,增长12.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14621.4亿元,增长12.8%;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7201.4亿元,增长9.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17323.2亿元,增长5.1%。

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11742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建筑业加快发展。

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竣工产值16495.0亿元,增长19.0%,竣工率达76.0%;全省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554.9亿元,增长19.9%。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28.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7.5%。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29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7%;竣工面积67932万平方米,增长10.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8110万平方米,增长11.8%。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9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其中,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7546.2亿元,增长18.3%;外商港澳台投资3910.5亿元,增长8.1%;民间投资24525.8亿元,增长20.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8.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优化改善。

第一产业投资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9.4%;第二产业投资18425.9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投资17358.0亿元,增长22.3%。

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8387.5亿元,增长17.5%,其中制造业投资17337.3亿元,增长17.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426.2 亿元,增长14.6%,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4.9%。

主要工业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1644.8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1885.1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670.1亿元,分别增长4.7%、32.1%、12.7%。

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投资8857.2亿元,增长17.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573.6亿元,增长3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676.3亿元,增长28.3%。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全年新开工项目32315 个,其中亿元项目4638 个,完成投资18549.2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5%、8.3%和17.3%。

省级200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境内南水北调工程全线通水,宁杭城际铁路通车运行,临海高等级公路基本建成,连盐铁路开工建设,禄口机场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南京博物院二期建成开放等等。

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增长平稳。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8564.4亿元,增长13.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092.1亿元,增长13.6%。

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8694.8亿元,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61.7亿元,增长11.0%。

大众类消费增长较快。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经营类别中,汽车类零售额28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070.7亿元,增长12.0%;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009.6亿元,增长7.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859.9亿元,增长7.0%;中西药品类零售额624.6亿元,增长2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583.3亿元,增长8.5%;金银珠宝类零售额275.8亿元,增长26.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272.6亿元,增长31.6%。

六、开放型经济外贸进出口规模保持稳定。

全年进出口总额550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

其中,出口3288.5亿美元,增长0.1%;进口2219.9亿美元,增长1.1%。

贸易自主能力不断增强。

一般贸易出口额14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加工贸易出口额1500.6亿美元,下降6.4%。

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142.6亿美元和1279.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为65.2%和38.9%。

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693.2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54.2%。

贸易主体更趋内生化。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1942.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1%,占出口总额的59.1%;私营企业出口额996.8亿美元,增长11.9%,占出口总额的30.3%,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

对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口额分别为571.2亿美元、654.3亿美元、312.4亿美元和368.3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7%、2.6%、1.3%和9.2%;对东盟、韩国、台湾省出口额分别为334.4亿美元、167.5亿美元和119.7亿美元,分别增长9.0%、2.1%和13.2%;对拉丁美洲、非洲、俄罗斯出口额分别为198.2亿美元、93.0亿美元和49.3亿美元,分别下降9.6%、6.0%和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