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双向细目表
题号 考察章节 考察要素 能力要求 难易程度
单项 1 第二章第一节 对系统概率的计算 理解掌握如何计算概率 中
2 第一章第四节 对教育信息结构形式的考察 熟记 易
3 第二章第一节 对信息熵的理解 理解 易
4 第七章第二节 教育信息的结构分析 理解 中
5 第五章第一节 测试理论分类 熟记 易
6 第六章第三节 集团应答曲线 理解 难
7 第五章第三节 测试数据具备的特性 熟记 易
8 第三章第八节 目标矩阵 熟记 易
9 第五章第三节 测试数据具备的特性 熟记 易
10 第五章第三节 测试数据具备的特性 熟记 易
多项 1 第六章第三节 集团应答曲线 理解 难
2 第二章第一节 对信息熵的性质的考察 理解、熟记 易
填空 1 第一章第二节 教育信息系统的组成 理解、熟记 中
2 第七章第一节 教学信息的分类 理解熟记 中
3 第一章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方法 熟记 中
4 第一章第二节 教育信息的特点 熟记 中
5 第六章第一节 应答系统的分类 熟记 中
6 第六章第三节 集团应答曲线 理解,应用 难
7 第一章第四教学信息结熟记 中
节 构分类
8 第五章第六节 三参数 熟记 中
9 第七章第四节 IRS 熟记 中
10 第八章第一节 多元分析 熟记 中
简答题1 第一章第五节 教育信息处理对象 熟记理解 中
2 第四章第五节 S-T分析 理解熟记 难
3 第六章第二节 应答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理解应用 难
论述题1 第五章 测试理论 理解应用 难
2 第一章与第四章、第六章 教育信息系统在教学过的应用 理解应用 难
2010级教育技术学 郝正萍 201004401128
教育信息处理期末试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 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设某概率系统的概率分布如下,其中不确定程度的最大选项是(D)
A、(1/2,1/2) B、(1/4,1/4,1/2) C、(1/4,1/4,1/4,1/4)D、(1/9,8/9)
A、比较困难 B、内容丰富 C、比较容易 D、容易出错
7、(C)是大规模教育与心理测验的编制与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
A、教育信息处理 B、等差分析 C、题目分析 D、求平均值
8、在教学目标的形成关系中, 则B是A的 ( C )
A、低级目标 B、终极目标 C、高级目标 D、次级目标
9、进行难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C)题目。
A、增加 B、删除C、筛选 D、其他
10、(B)是衡量测试题目难以水平的指标。
A、题目的区分度 B、题目的难度 C、题目的内容 D、其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多选或少选都不得分)
1、集团应答曲线的形状有(A B CD )几种类型。
A、混合分布性 B、指数分布性 C、分段分布性 D、正则分布性
2、熵的性质有哪些?(A B C D E)
A、单峰性 B、对称性 C、渐化性 D、展开性
E、确定性 B C A
三、填空题(每题2分)
1、教育信息系统由 (教育信息处理工具子系统)、(教育者)、(教育信息源)、(受教育者)和教育信息传输子系统组成。
2、根据信息的不同的随机性质,可将信源分成(离散信源)、(连续信源)、(离散型平稳信源)、(连续性平稳信源)等。
3、在教学过程中,客服干扰的方法很多,它们主要用在教学呈现阶段,常用的几种方法是(单通道重复传递法)、(多通道核对传递法)强调重点法和(反传法)。
4、教育信息的基本特点有:亮度水平低(教育数据多是一些小样本)的数据)( 注重个体数据的分析)、(教育信息多是一些模糊信息)。
5、应答分析系统的构成包括:(应答器) (收集数据 ) (处理数据) (呈现处理结果)。
6、无应答时间和应答时间都反映了问题的难度,无应答时间长,说明问题难度 (大);应答时间短,说明问题难度( 简单 )。
7、教育信息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矩阵)、(时间序列)、(图)。
8.三参数逻辑斯蒂模型中的三个项目参数分别代表项目的 (固定因素)、(被试者能力变化)、(项目难度变化)。
9.所谓IRS分析就是(中文表述)(基于学生对各个问题(项目)的理解程度排序,对问题间的关联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结构分析法)。
10.多元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因子分析)、(分散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多元回归)、(主成分分析)(任意三种)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1、教育信息所处理的对象有哪些?
答题要点:教育信息所处理的对象教育信息包括:
有关测试的教育信息
有关教学过程的教育信息
有关学习目标和教材分析的教育信息
有关传递过程的教育信息
有关学习环境的教育信息
2、对学生异质模式的分析和错答性质的辨识有何优缺点?
答题要点:可以初步明确与那些评价问题相关的学习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指导,以及应该如何指导,然而在S-P表中,我们 各个问题彼此之间的联系。
3、简述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应答分析系统展开教学各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的?
答题要点: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问题解决阶段,不同的实践操作阶段,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应答的操作,了解学生的学
习状态和学习特性,并以此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或者暂停有关学习,或提示学习的要点,或加快学习的进程,或减缓学习的进度,利用应答分析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查,并基于这种调查,可对教学过程实现有效的控制。
五、论述题(每题10分)
1、论述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区别。
答题要点:
A、主要成分分析是将主分量表示为原观察变量的线性结合,而因子分析是将原观测变量表示为公共引自变量的组合线性。
B、主成分分析的主成分量数m和原变量数p相等,它是将一组具有相关性的变量变换为一组独立的变量,而因子分析的目的是要使公共因子数m比原变量数p小,而且要尽可能地取小的m,以便尽 可能地构造简单模型。
C、主成分分析中,原观测变量对某一主成分的影响大小,由主成分相应的特征向量确定,而在因子分析中,原观测变量在某一个主因子的载荷,由该主因子相应 特征向量确定。
根据学生所答要点酌情给分。
2、请结合教育信息系统的组成以及你的学习体会,谈谈你对教育信
息处理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的理解。
答题要点:教育信息体统实际上是一个教育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
教育信息系统由教育信息源(包括广义,狭义和实态教育信息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处理工具子系统和教育信息传输子系统组成。
对于作用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回答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