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第二批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
结题报告书
课 题 名 称:资源获取能力模型下资源因素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
项 目 类 别: F.管理类 项 目 代 码: 项目负责人: 车烁 院 系: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系 学 号: 2013135102
共青团哈尔滨工程大学委员会制 2014年05月 资源获取能力模型下资源因素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
车烁 (哈尔滨工程大学应用心理学系,黑龙江省哈尔滨 150001)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化的快速膨胀,使得人们逐渐感受到工作与家庭之间带来的双重压力越来
越大,工作-家庭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西方学者J.H.Wayne于2004年提出“增益”特指个体参与某一角色活动(工作或家庭生活)获得的资源(如积极的情感、投入或者效能感)能够提升其参与其他角色活动的整体效能。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J.H.Wayne教授等人关于资源获取发展观(Resource-gain-development,RGD)模型的理论,结合该理论编制了资源获取发展模型与工作-家庭增益的量表来研究个人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双重作用下对工作与家庭的增益的具体影响。基于此理论下,作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127人研究个人资源与环境资源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具体影响,并结合SPSS20.0与Amos17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个体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对工作-家庭增益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工作-家庭增益;资源获取发展模型;个人资源;环境资源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毋容置疑。然而在高速经济的发展下,人们一方面感受着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一方面承受着精神上的各种压力。在精神层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上的发展。工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经济来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 作品来源:无 作者简介:车烁, 女, 大三,应用心理学系 指导教师:蔡 丽, 女, 讲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渐渐模糊了工作家庭之间的界限,这样就影响了人们幸福程度的另一因素——家庭。家庭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团体属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这两者之间出现了冲突或者是重叠,能否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往往决定了以个人是否生活幸福。 日前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日益加深,帮助人们更加幸福,国内对此类研究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发展趋势。 1.2研究意义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关注工作-家庭领域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研究人员更多的将关注点集中在工作-家庭冲突方向,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有了很大的进展。随后,Siber提出角色增强假说,即个体在角色表现中积累的收益可能超过其角色投入造成的损失,而且个体可以通过参与多种角色活动来获得满意感以及其他有意义的资源(如角色特权、地位保障等)[1]。 研究人员已经证实工作和家庭可以获得受益,而不是相互冲突。然而,这方面理论的发展很是缺乏。Greenhaus 与 Powell在2006年从角色积累的视角出发,认为多重角色的参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可能会大于它们的消极影响,工作家庭研究的关注点由此转变。自此之后,出现了多种有关工作与家庭互益的表述,具体以四种学说最为著名,如增强(enhancement)、正向溢出(positive spillover)、丰富(enrichment)、增益(facilitation)。 从研究领域来看,工作—家庭增益(Work-Family Facilitation)是一个表示工作和家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概念,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以积极应对的角度去关注工作领域和家庭领域之间的互动机制,有助于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减少冲突带来的压力,提高个体的幸福感。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稀缺,而且研究多以更关注家庭和工作领域的变量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为主,相对较少考虑个体特征的影响[2]。因此,若能将个体以及环境的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统一出来,将会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 从实际方面来看,工作-家庭增益的提升措施将会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积极心理学开发的重要课题。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人精神资源难以跟得上经济基础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压力大,幸福感降低。工作与家庭冲突明显,难以从两个领域获得相应的鼓励与益处。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和界定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3]。 西方学者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结论,但中国国情与西方实际情况并非完全相符,如何针对中国人的工作-家庭层面提升幸福感,增强增益是本研究的核心。 2.文献综述 2.1工作-家庭增益概念 美国学者J.H.Wayne等人再结合资源保护理论(Hobfoll,1989年)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1979),和积极组织学(卡梅伦,达顿,和奎因,2003)三大观点之后,于2007年再一度对工作-家庭增益概念进行了阐述。正式定义工作-家庭增益为:在多大程度上个人参与在一个生活领域(即工作/家庭)提供的收益(即发展,情感,资金,或效率)这导致另一种生活领域(即家庭/工作)的增强功能[4]。 工作-家庭增益是双向发生的,这意味着工作能提供的增强家庭领域(工作-家庭增益或WFF)或家庭能提供的是工作领域的功能增强(家庭-工作的增益或FWF)。因此“增益”指的整体的现象,包括两个方向。 根据以往的文献研究,我们可知工作-家庭积极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增强(enhancement)、正向溢出(positive spillover)、丰富(enrichment)、增益(facilitation)四种。“增强”的概念比较统一,是指个体获取的资源和经验有利于个体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它更关注个体所获得的益处及其对生活可能造成的显著影响[5]。 在国内学者翻译外文文献的过程中,经常会将enrichment翻译成“增益”。虽然工作-家庭丰富与工作-家庭增益都是指的是在工作与生活界面的一个过程,一个角色体验或参与增加了其他角色的质量或性能。但工作-家庭丰富被定义为“在何种程度上在一个角色体验改善生活的另一个角色的质量”[6]。工作-家庭丰富被识别为双向的性质,其好处是可以从工作中导出并应用到家庭(即,工作-家庭丰富,WFE),或从家庭衍生和施加到工作(即,家庭-工作丰富,FWE)。而在国外许多学者也会在文献中使用“增益”的概念,他们这样做互换与正向溢出和工作-家庭促进,重点是个人作为分析单位。(Greenhaus and Powell (2006))。 在正向溢出效应和工作-家庭增益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工作-家庭正向溢出的两层面,指在从事工作的角色能够产生对家庭角色的积极正向经验与结果。[7]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教授所言,每个领域都是由建立区分子系统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的社会系统。家庭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如夫妻对子或单亲父母 - 孩子二人组合。同样,工作系统也有可定义的子系统,如上司 - 下属二元关系或多人组成的工作组。增益发生时是个人通过参与一个“发送”域介绍而获得的收益和最终导致改变在“接收”域,无论是用于对子,子组,或整个系统都会产生作用。 如上文所述,增益体现改变工作或家庭系统的结果是作为个人参与的其他领域。因而我们给增益的定义是,指定系统作为分析的功能单元。增益的限定特征是它发生时获益转移可创建出一个在系统上的等级改善功能。 2.2资源获取发展观概念 大多数工作-家庭的研究都集中在冲突
与工作-家庭的消极的一面,增益的概念提出打破了以往在消极方面的研究,抓住了积极的一面和各个领域之间协同作用的可能性。由于之前研究人员很少有有理论的认识或者研究这些协同效应,或者是仅仅针对一个理论的性质进行论述。为了填补这一空白,Wayne等人借鉴和整合三种互为补充的框架来为增益构建理论基础,并称之为“资源获取发展观”。 资源获取发展观是结合和扩展积极组织学、生态系统理论、资源保护理论三种理论来形成的工作-家庭增益的理论框架。资源获取发展观为工作-家庭增益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解释,为什么它发生的作用机制。而我们用这个理论基础上发展有关增益命题。然后,来说明人们如何可能测试这些理论命题,并提供的前因,后果的具体范例。 积极组织学的重点是最好人员的条件和普遍强调在工作-家庭界面的积极潜能研究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理论是工作-家庭界面的文献中一个新兴的理论,其强调的是人们渴望自然的倾向并具有对生长和发展的能力。这两种理论解释了增益的发生原因以及机制,而资源保存理论也已被应用到工作-家庭界面,其作用是为我们指出哪些基本资源类型。 因此,我们可以说资源获取发展观的基本前提是生态系统理论和积极组织学,即:个人有自然的倾向去成长和发展,以此实现自己的最高水平的功能。因此会在他们所参与的领域(包括家庭系统和工作组织),在积极性的作用下,个人努力获取资源来成长和发展。个人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可以体验正收益。当这种资源的应用从一个域的收益,持续到另一个域其增强最终的结果便提高了系统的功能或增益。 3.研究设计 3.1研究理论设计
我们将Wayne等人提出的以资源获取发
展观的角度规定了个人特征和环境资源,使大类增益的图示列举下来,如图1。
从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特征是一个人的自我方面促进积极性和个人容易体验到积极的情绪状态,寻求积极的发展经验,赢得地位和其他资产。而环境资源指的是能量资源与支持资源,包括对象,条件,能源和资源的支持。 虽然这是一般情况下的更大的环境(对象的可用性和可利用性,条件,能源和社会支持)的资源,而需求等特点,深受职业地位和性别影响间接促进整体类型和提供给个人的资源的程度。因此,需求特点可以缓和环境资源和增益,因为它们允许某些人获得更多的关系受益于可用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研究个体资源(个体特征)与环境资源作为前因变量来研究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 基于资源获取发展观的模型,本研究思路如下:利用资源获取发展观的模型,以个体特征和环境资源分别作为工作-家庭增益的前因变量,建立在资源获取发展观作用下的工作-家庭增益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资源获取发展观作用下的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