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受弯构件计算

受弯构件计算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serviceable limit state) 两类
刚度(挠度) (stiffness or deflection)
五项(三个方面)
4.2.1 弯曲强度(bending strength) 1.工作性能 (mechanical behavior) (1)弹性阶段 (elasticity stage)
t1
4.2.4 折算应力(reduced stress)
2 2 c c 3t 2 1 f
(4.2.10)
My 其中: I nx
, c
1
应带各自符号,拉为正。 计算折算应力的设计值增大系数。
, c 异号时, 1 1.2 ; , c 同号时或 c 0, 1 1.1
纯弯曲梁的临界弯矩Mcr(critical moment)
M M Z Y Y
u
X X
z
Y M Z Y’
v
dv dz
Z
v
M
M
Y
Z’
图 1
u
X X’
du du dz M
dz

Z
图 3
M
Z’
图 2
z
M Y Y’
v
M
dv dz
图1
Z
X
Z’
Y
在y’z’平面内为梁在最大刚度平面内弯曲,其弯矩的
平衡方程(equilibrium equation)为:
或有移动的集中荷载时,应验算腹板高度边缘的局部承压强度 (local bearing strength)。
c
F
t w lz
f
(4.2.7)
F ——集中力(concentrated force),对动力荷载(dynamic load) 应考虑动力系数(dynamic coefficient);
§4.2 受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flexural members)
Vmax
Mmax
σ
x x
fy
弹性阶段的最大弯矩:
M xe M y f yWnx
M xe Wnx
Wnx :净截面模量(跟强度有关)
σ
x x
M e Wnx
M y f yWnx
4.3.1 自由扭转(圣维南扭转、均匀扭转、纯扭转)
(pure torsion)
① 纵向位移(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不受约束,截面能自由 翘曲; ② 截面上的剪力流的特征: ③ 剪力流形成的扭矩(torque)为: M t
GI t (4.3.1)
4.3.2 约束扭转(开口薄壁构件)
x
x
t
max
Vmax
Mmax
t
max

Vy S x Ix t
fv
(4.2.4)
4.2.3 局部压应力(local compression stress)
当梁的翼缘(flange plate)受有沿腹板(web plate)平面作用的固
定集中荷载(concentrated load)且荷载处又未设置支承加劲肋时,

M
梁整体失稳现象
4.4.2 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简支梁纯弯作用下的整体稳定
1. 梁的临界弯矩Mcr (critical moment)
基本假定 (1)弯矩作用在最大刚度平面,屈曲时钢梁处于弹性阶段; (2)梁端为夹支座(只能绕x轴,y轴转动,不能绕z轴转动, 只能自由挠曲,不能扭转); (3)梁变形后,力偶矩与原来的方向平行(即小变形)。
a
M p f yW pnx
(2)弹塑性阶段(elasto-plastic stage)
(3)塑性工作阶段(plastic stage)
弹性区消失,形成塑性铰(pastic hinge) 。
a
fy
fy
fy
σ
x x
M x Wnx M y f yWnx
式中:
a
M p f yW pnx
Wpnx
(postbuckling strength of beam web plate)
§4.1 概述(introduction)
受弯构件(members in bending)——承受横向荷载(lateral load)和弯矩(bending moment)构件,称之为梁(beam)。 梁——凡以弯曲(bending)为主要变形(deformation)的杆件通常 均称为梁。《材料力学》(material mechanics)
§4.4 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overall buckling of beam members ) 4.4.1 梁整体稳定的概念(concept)
整体稳定(overall buckling)—构件突然发生侧向弯曲(lateral bend)(绕弱轴弯曲)和扭转(torsion),并丧失承载力的现象, 称为梁的弯曲扭转屈曲(弯扭屈曲)或梁的整体稳定。 侧向弯曲,伴随扭转——出平面弯扭屈曲 。
原因:
受压翼缘(compressive flange plate) 应力达临应力,其弱轴为 1 -1轴,但
1 Y
X
1
X
由于有腹板作连续支承,(下翼缘和
腹板下部均受拉,可以提供稳定的支 承),只有绕y轴屈曲,侧向屈曲后, 弯矩平面不再和截面的剪切中心 (shear center)重合,必然产生扭转。 梁维持其稳定平衡状态所承担的最大荷载或最大弯矩,称为 临界荷载或临界弯矩(critical moment)。 Y
② 各截面上大小不同的翘曲正应力,为与之平衡,产生剪应力 (shear stress),称为翘曲剪应力或扇性剪应力(curl shear stress)。
扭转平衡方程(torsion balanced equation):
M z M t M
(4.3.6)
③ 约束扭转时,截面上各纵向纤维有不同伸长或缩短,因而纵 向纤维必有弯曲变形,弯曲扭转。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对于工字形截面梁:
x 1.05; y 1.2 其他截面见表4.2.1。
(a) =1.2——适用于所考虑边缘纤维处没有加宽翼缘的截面 (如矩形截面、工字形截面绕弱轴弯曲等),这些截面都较 大的塑性发展潜力。 (b)=1.05——适用 于所考虑 边缘纤维 为 加宽翼 缘 的截 面 (如矩形截面、工字形截面),这些截面发展塑性变形增大, 抵抗弯矩的潜力较小。 (c) =1.15——适用于圆管形截面,其塑性发展潜力在以上两 条之间。
原因:1.只有局部某点达到塑性(plasticity) 2.异号力场有利于塑性发展——提高设计强度
4.2.5 受弯构件的刚度(stiffness of beam members)

[T ]及[Q ]
(4.2.12)
梁的最大挠度(maximum deflection),按荷载标准值计算。 分别为全部荷载下和可变荷载下受弯构件挠度 限值,按规范取,见书附表2.1。
l z a 2.5hy b
a--集中荷载沿梁跨度方向的支承长度,对吊车轮压可 取为50mm;
hy--自梁承载边缘到腹板计算高度边缘的距离;
hr--轨道的高度,计算处无轨道时取0;
b --梁端到支座板外边缘的距离,按实际取,但不得 大于2.5hy。
ho
t1
b 腹板的计算高度ho的规定: 1.轧制型钢(rolling section),两内孤起点间距; 2.焊接组合截面,为腹板高度(web plate height); 3.铆接时为铆钉(rivet)间最近距离。 b
截面不能完全自由产生翘曲变形,即翘曲变形受到约束的扭转。
① 各截面有不同的翘曲变形(warping deformation),相邻截面间 纵向纤维有伸长或缩短,即正应变(normal strain),产生正应力 (normal stress),叫翘曲正应力或扇性正应力(warping normal);
截面对中和轴(neutral axis)的塑性模量 (plastic modulus)。
a
fy
fy
fy
塑性弯矩 M p f yW pnx 与弹性最大弯矩 M x f yWnx 之比:

xp

M M
p x

xp
截面绕x轴的塑性系数(shape factor)。
2. 抗弯强度计算(flexural strength)
梁设计时只是有限制地利用截面的塑性(plasticity),如
工字形截面塑性发展深度取a≤h/8。(h/8 ~ h/4)
fy
x x
a
(1)单向弯曲梁
Mx f xWnx
a
(4.2.2)
(2)双向弯曲梁
My Mx f xWnx yWny
(4.2.3)
式中:
x , y
《规范》规定:
强度(strength) (屈曲后强度)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limit state of carrying capacity)
整体稳定 (overall buckling) 局部稳定 (local buckling)
抗弯强度(flexural strength) 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 局部压应力(local compression) 折算应力(reduced stress)
第 四 章
第四章 受弯构件的计算原理
§4-1 概述 (introduction)
§4-2 受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beam members)
§4-3 梁的扭转(torsion) §4-4 梁的整体稳定(overall buckling) §4-5 梁板件的局部稳定(local buckling) §4-6 梁腹板的屈曲后强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