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犯罪原因及其对策

大学生犯罪原因及其对策

大学生犯罪原因及其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深受高等教育的熏陶,普遍掌握了较高层次的文化
知识。因此,他们常常被人们誉为“天之骄子”。在恢复高考后的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
是怀着敬仰与期待来看待大学生的,那时候的大学生意味着高学历、高能力、优越的工作环
境和美好的前途。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忽然发现大学生身上的光环已经消失了,取而
代之的是大学生犯罪的日益严重。
虽然大学生在所有涉案人员中的比例还很小,但是,大学生犯罪率的迅速增长却给人们
敲响了警钟。由于大学生的特殊社会地位,大学生犯罪一旦发生,经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引
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2004年的马加爵杀人案、2010年的
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等一系列恶性犯罪事件使大学生犯罪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大学生犯罪数量不断增加,不断发生的恶性暴力犯罪给社会造
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犯罪侵犯的社会关系范围也有所扩大。
现行刑法从第一章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到第十章的军人违反职责罪的十章分则中,大学生犯罪
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在这些犯罪类型中,大学生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罪、诈骗罪、故意杀
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抢夺罪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类型的罪名。其他的罪名,比如妨害
司法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交通肇事罪等只是偶尔涉及。在上述几种重要的犯罪类型中,
侵犯财产类型的犯罪所占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五十。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大学
生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也逐渐提高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有些大学生在物质充裕的
时代,个人私欲迅速膨胀,追求享乐,不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自己家庭的
实际情况,大手大脚的花钱,以至于入不敷出。当自己的物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有些自制
力差的大学生开始偷偷摸摸,盗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财物,从此陷入了犯罪的深渊。涉案
大学生触犯的罪名中,给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是故意杀人罪。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生活纠
纷将宿舍四名舍友残忍的杀害,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成励因感情纠纷杀害了自己的老师,西
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驾车撞人后竟然向被害人连刺八刀致其死亡等等,这些恶性的杀人事件
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校园的安宁。
二、犯罪原因
(一)客观原因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在此过程中,各种腐朽文化
趁虚而入,引起了人们思想混乱,处在校园中的大学生也受到冲击。腐朽思想中的个人主义、
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尤其明显,受此影响一些大学生欲望开始膨
胀,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忽视对精神世界的改造学习,导致信仰动摇,道德水准不断降低。
正是在这样一些腐朽文化的侵蚀下,一些大学生失去了理想,抛弃道德规范的约束,藐视国
家法律的权威,最终导致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随着对外来访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
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
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
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
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
素质欠佳等问题。
高校出现管理问题或者教育观念出现偏差,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影响。现在很多高校在
强调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的
学习同样重要。可现实中,这样的教育被教育工作者忽视了,重知识、轻德育在很多高校普
遍存在。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疏导,致使一些学生逃学
旷课、夜不归宿、酗酒赌博、考试作弊等不良后果。
社会控制体系的漏洞和缺陷。社会控制系统是防范犯罪行为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社会自
我防卫的重要工具。所以说,完善的社会控制系统对消除大学生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
我国的社会控制系统还有很多的问题。
(二)主观原因
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大学生涉世较浅,生活经验严重不足,做事容易冲动,不能理性的
分析、解决问题。当他们的生理发育成熟之时,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
是他们重要的缺点。由此,也带来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通常是潜在的,从出现苗
头到出现过激行为。主要有焦躁心理、盲从心理、侥幸心理、复仇心理、盲目攀比心理。
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相当多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当代大学生法律观念
淡薄、法律意识不强造成的。在涉案大学生中有很多大学生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但其法律
基础知识相当缺乏,有些大学生对于基础的法律知识甚至是无知。很多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的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

三、预防对策
净化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大学生的进步的重要保障。净化社会环境对于培养大
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重视道
德教化的作用,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其次,消除社会不公正现象,消除社会矛盾,构建和
谐社会。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作为众多莘莘学子聚集的场所,有其独特的校园环境。校园的
自然环境、教师队伍、大学生群体、校园的校风、学风等众多因素共同构成了校园环境。校
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大学生将来选择一条怎样的人生
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第一,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净化学校周边环境。第二,加强校园文
化建设。第三,在大学校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人文关怀的良好风尚。
重视法制观念的培养:把培养法制观念当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注重法制教
育的反馈信息,增强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重视法制教育,依法治教。高校管理者要树立正
确的法制观念,培养成熟的规则意识。只有这样,在管理学生
的过程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将问题放在规则的框架下加以解决,而不是由个人喜好来
决定,这样才会树立高效管理者的威信,学生才会信服,深刻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遵守规
则并维护规则。

四、结论
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社
会、学校、政府都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及时采取行动,共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充满人
文关怀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预防和杜绝大学生犯罪,不仅仅是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同
时也是社会、学校、政府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董云飞.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长春人民出版社,2005.136.
[2] 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7.
[3] 张远煌.犯罪学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27.
[4] 张笑天.对当前大学生犯罪的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8.
[5] 董云飞.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长春人民出版社,2008.78.
[6] 黄希庭. 大学生心理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