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森林立地

第二章 森林立地

环境因子 如海拔 地质、地貌、地形(坡度、坡向 )植被
第二节 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 立地研究发展简史 • 森林立地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立地研究发展简史
(一)世界森林立地的研究 1. 欧洲
芬兰:生长地带---地位级 依据土壤、坡向、植被等因子分类
德国:18世纪后,用林分收获表划分林地生产力 俄罗斯:两大学派:生物地理群落学派和生态学 派
二、数量化立地指数表
黄土高原刺槐数量化地位指数表
(基 准 年 龄 1 2 年 )

项目数

类目
项目
峁顶、山脊

山、沟上部

山沟、中下部
X1
谷底

粗骨土、石渣土

红胶土、褐土、黄墡土
X2
粘土、黑垆土

1100 米 以 下

1100— 1300 米
X3
1300 米 以 上

凹形

平直
X4
凸形Leabharlann 坡26 以 上度
16— 25
X5
15 以 下

阳坡

X6
阴坡
复相关系数
剩余标准差
X1
X 1— X 2 X 1— X 3 X 1— X 4 X 1— X 5 X 1— X 4
9 .0 2 1 0 .1 8 1 1 .0 0 1 3 .2 8
7 .6 0 8 .3 9 9 .1 1 1 1 .5 1
0
0 .5 6
1 .9 9
二、森林立地研究的发展趋势
• 单因子分类---多因子分类 • 定性描述分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
类途径 • 单一利用方式评价---多利用方式叠加评
价 • 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
第三节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分析和评价 • 数量化立地指数表
一、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 森林立地
•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森林立地分类 •造林地种类
第一节 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 立地——指林地或造林地的具体环境,即指与 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并能为其所利 用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总和
• 立地条件——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
生活因子 如水、热、光、气
6 .3 6 7 .3 1 7 .9 0 1 0 .2 1
0 0 .4 5 1 .7 3
0 0 .9 9 0 .2 0
0 0 .3 3 1 .0 8
0 0 .6 6 0 .7 2
0 .8 1 1 3 1 .6 0 6
6 .3 2 7 .2 3 7 .8 1 1 0 .0 8
0
0 .4 5
1 .7 3 0
上层高
指数

龄阶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刺槐地位指数表
4
6
8
10
0 .11
1 .6 7
3 .2 2
4 .7 8
1 .5 5
3 .2 7
4 .9 9
6 .7 0
2 .5 6
4 .4 0
6 .2 4
8 .0 7
3 .3 5
5 .2 8
7 .2 1
9 .1 3
4 .0 0
( 一)全面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性能
1.地形 • 海拔高度 坡向 坡度 坡位 坡坡形 小地形 • 不同地形其水、热状况不同 2.土壤 • 土壤种类 厚度 腐殖质含量 结构 质地 PH值 3.水文 4.生物 5.特殊因子
(二)掌握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找出主导环境因子 (四)立地质量评价
⒈ 立地指数级 ⒉ 立地指数 立地指数(SI)-----基准年龄时林分上层木的平均高
项目数 立地 质量等级
优良 中等 合格

刺槐数量化立地质量等级表
(基 准 年 龄 12 年 )
X6
X5
X4
X3
X2
X1
﹥ 11 .9 8 9 .1 5 — 11 .9 7 6 .3 2 — 9 .1 4
6 .0 0
8 .0 0
1 0 .0 0
4 .5 5
6 .6 1
8 .6 7
1 0 .3 7
5 .0 2
7 .1 3
9 .2 5
11 .3 7
5 .4 3
7 .6 0
9 .7 6
11 .9 3
5 .8 1
8 .0 1
1 0 .2 2
1 2 .4 3
6 .1 5
8 .3 9
1 0 .6 4
1 2 .8 8
9 .4 4 11 .8 6 1 3 .5 8 1 4 .9 1 1 6 .0 0 1 6 .9 2 1 7 .7 2 1 8 .4 2 1 9 .0 5 1 9 .6 2 2 0 .1 4
二、数量化立地指数表
1.资料收集、整理 2.项目、类目的确定 3.数量化
引入示性函数 填写反应表
4.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数学模型,得到预 测方程
7 .4 2 8 .2 5 8 .9 3 1 1 .3 2
0
0 .1 9
1 .7 6 0
1 .0 3 0 .1 8
7 .0 0 7 .8 1 8 .4 1 1 0 .8 0
0
0 .4 2
1 .8 3 0
0 .9 6 0 .2 0
0 0 .3 4 1 .0 8
0 .7 5 1 5 0 .7 8 1 3 0 .7 9 7 4 0 .8 0 7 2 1 .8 0 1 1 .7 0 7 1 .6 5 3 1 .6 1 9
6 .4 5
8 .7 3
11 .0 1
1 3 .3 0
( 基 准 年 龄 12 年 )
12
14
16
6 .3 3 8 .4 2 9 .9 1 11 .0 6 1 2 .0 0 1 2 .8 0 1 3 .4 8 1 4 .0 9 1 4 .6 4 1 5 .1 3 1 5 .5 8
7 .8 9 1 0 .1 4 11 .7 4 1 2 .9 9 1 4 .0 0 1 4 .8 6 1 5 .6 0 1 6 .2 6 1 6 .8 4 1 7 .3 7 1 7 .8 6
2. 北美
加拿大和美国:50年代后,多因子立地分类方法
(二)我国森林立地的研究
•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能按照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合理布局的原则指导林业生产, 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 建国以后,我国森林立地发展经历了3个大 的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学习苏 联经验,70~80年代受德国、美国、加拿大 和日本的影响,这两个时期只要探寻立地 分类的手段和方法。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 期属于立地分类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时期。
1 .0 0 0 .2 3
0 0 .3 1 1 .0 6
0 0 .6 5 0 .7 2
0
0 .2 2
0 .8 1 2 1 1 .6 0 6
偏相关系 数范围
0 . 382 0 . 76
0 . 307 1 . 73
0 . 250 1 . 00 0 . 212 1 . 06 0 . 143 0 . 72 0 . 064 0 . 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