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粱种植技术要点

高粱种植技术要点

高粱种植技术要点
近年我国高粱种植面积 1200-1500 万亩,平均亩产低于 300 公斤 。高粱
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粒用高粱、糖用高粱和帚用高粱、饲用高粱四种。株高
变化范围63 ~ 450 cm之间。根据茎秆的高低可将栽培种分为目前我国栽培的粒
用高粱杂交种,株高多为2m左右的中高秆类型,饲用甜高粱杂交种多为3m以上的
高秆类型。在高粱的整个生育期间,根据植株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发育的状况,可
分为苗期、拔节期、挑旗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主要生育时期。
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最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
44—50℃。高粱幼苗不耐低温和霜冻。出苗至拔节期的适宜温度为20—25℃。
拔节至抽穗期为高粱生育的旺盛时期,适宜温度为25—30℃。高粱对土壤PH适
应范围为5.5~8.5,最适PH为6.2~8.0。高粱具有抗旱能力,不仅能抗土壤干旱,
也能耐大气干旱。同时高粱又具有耐涝性,其耐涝性在孕穗期以后尤为明显。苗
期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拔节孕穗期占50%,这期间如水分不足,会
影响植株生长和幼穗分化;孕穗至开花期占15%,水分不足会造成“掐脖子”,是
高粱需水临界期;灌浆期占20%;成熟期占5%左右。全生育期降雨400—500mm
分布均匀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
1.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是高粱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高粱种植忌连作,连作一是造成严重
减产,二是病虫害发生严重,高粱植株生长高大,根系发达,入土深,吸肥力强。
一生中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合理的轮作方式是高粱增产的关
键,最好前茬是豆科作物。
2.精细整地
秋季耕翻,深耕20~25cm,均匀一致,不漏耕、重耕,更后要连续进行耕地、
镇压整地作业。
3.种子处理
①选种、晒种:播前应将种子进行风选或筛选,选出粒大饱满的种子做种,
并进行晒种,播后出发芽快、出苗率高、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
②浸种崔芽:用55—57℃温水浸种3—5分钟,晾干后播种,起到提高出苗率
与防治病害的作用。
③药剂拌种:为了防止高粱黑穗病,可用拌种双拌种,每公斤种子用5克拌
种双。
4.适时播种
春作播种期约在农历三月底至四月中旬,秋作则选在农历五月下旬至六月下
旬之间播种,时间不宜太迟,以免生育中后期遇低温,影响生育而延迟成熟期。
高粱播种的深度一般为3~5厘米。播种过深,幼苗出土时所受的阻力大,出
苗时间延长。播种过浅,表土跑墒多,种子易落干,对出苗同样不利。
高粱发芽的最低温度为7—8℃,一般以土壤5cm处地温稳定在10—12℃以上
时播种较适宜。适宜高粱种子发芽的土壤含水量因土壤而不同。壤土为15—17%,
粘土为19—20%。发芽要求土壤的最低含水量,壤土为12—13%,粘土为
14—15%,沙土为7—8%。根据温、湿条件确定高粱播种时期,群众的经验是“低
温多湿看温度,干旱无雨抢墒情”。
5播量
一般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每亩播量以1.5公斤左右为宜
6.播种方法 播种法分点播及条播两种,一般以条播为主,把种子均匀播于
植沟内然后覆土厚约3公分。条播行间距为50~60cm。无论是点播还是条播都可
以机械种植。
7.合理密植
目前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粱杂交种,一般适宜密度为5500~8000株/亩,
常规品种为5000~6000株/亩。高杆甜高粱、帚用高粱为4400~5000株/亩。
8.施肥规律
每生产100kg子粒需要氮(3.25±1.37)kg、磷(1.68±0.48)kg、钾(4.54±1.14)
kg。三者的比例为1:0.52:1.37。高粱种植需重施底肥,亩用35%专用复合肥30
-35公斤加有机肥1500-2000公斤。轻施提苗肥,成活后施一次人畜粪水加少
量尿素作提苗肥。拔节肥,亩用5公斤尿素加1000公斤人畜粪水;孕穗肥:追
肥亩用尿素10-15公斤加1000公斤人畜粪水;在高梁灌浆期可适量用尿素加清
粪水施用作穗粒肥。一般只进行一次追肥,根据高粱生长发育规律,以拔节期追
肥效果更好。追肥时期与数量还应看天、看地、看苗而定。追肥后应及时浇水。
9.田间管理
㈠苗期管理。主要目的是促进根系发育,适当控制地上部的生长,达到苗全、
苗齐、苗壮,为后期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主要包括破除土表板结、查田补苗、
间苗与定苗、中耕除草或化学除草、除去分蘖等。
①间苗、定苗:出苗后3—4片叶时进行间苗,5—6叶时定苗,这样可以减少
水分养分消耗,是促进幼苗健壮苗、早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②中耕:苗期中耕2次。第1次结合定苗进行,10—15天后进行第2次,中耕
可保墒提温,发根壮苗,又可消除杂草,减轻杂草危害,拨节后中耕培土促根早
生快发,增强抗风抗倒、抗旱保墒能力。
③高粱对许多化学除草剂敏感,应用时注意选择,适量使用阿特拉津效果较
好。忌盲目使用除草剂,禁用敌敌畏和敌百虫。
㈡中期管理。拔节至抽穗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长的关系,在促进茎、叶生长的同时,充分保证穗分化的正常进行,为实现穗大、
粒多打下基础。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包括追肥、灌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
等。追肥是主要的田间管理措施,掌握高肥地块促控兼备,肥力差的地块一促到
底。
㈢后期管理。抽穗至成熟期以形成高粱子粒产量为生育中心,田间管理的主
要任务是保根养叶、防止早衰、促进早熟、增加粒重。田间管理主要包括合理灌
溉、施攻粒肥、喷洒促熟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等。
10.高粱主要病虫害种类
高粱的主要虫害有芒蝇、土蚕、玉米螟、大螟、蚜虫、粟穗螟、桃蛀螟等,
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炭疽病、纹枯病、褐斑病等。其中以蚜虫和高粱黑穗病最为
严重,应重点防治。
11.适时收割
高粱灌浆后期,80%的高粱籽粒由白色转为红褐色时可以采,。收割后及时
脱粒晒干,否则影响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