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3.叶蘖同伸
母茎出叶与分蘖出生关系: N-3 (N 为新出叶)
主茎第4叶至拔节
N-3 同伸规则也存在于二 次和三次分蘖之间
14
4.水稻的分蘖
生长条件良好 拔节后停止发生分蘖
15
有效分蘖
水稻主茎拔节时根系养分主要供应茎 和幼穗的形成, 主茎拔节时有3张以上叶片的分蘖有自 己的根系,能独立生活长成稻穗,是 有效分蘖。10Fra bibliotek1112
13
14
15
16
孕 穗
n≥5个、N≥14片叶的品种 中小苗移栽(≤ 7叶龄)时为
N-n 叶龄期
16-5= 11
大苗移栽( ≥ 8叶龄)时为 N-n+1 叶龄期 16-5+1= 12
N≤4个、N≤13片叶的品种为: N-n+1叶龄期 如:11叶4个伸长节间品种为:11-4+1=⑧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拔节期的叶龄期通式为 或用倒数叶龄期表示为
N-n+3 n-2
16-5+3=14 5-2=3
16叶5个伸长节间品种的拔节是倒4叶, 即14叶,用 14 符号表示。 17叶6个伸长节间品种的拔节是倒4叶, 即14叶,用 14 符号表示。
6.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5个节间
1234567
16叶品种
8
9
健壮稻株
23
单晚:两优培九
6.0叶以上 1.5万丛 单株成穗 10-13个
3.5叶以内 0.6-1.0万丛
16-25个
3.0叶以内 0.4万丛(肥水良好) 45个
单晚:杂交籼稻
Ⅱ优7954 浙江700㎏ Ⅱ优明86 浙江700㎏
云南1195.2㎏ 云南1196.5 ㎏
24
浙江高产田:
宁海县越溪镇应可省户 2010年 甬优12
三个关键叶龄期汇总表
5个节间 16叶品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孕 穗
4个节间 13叶品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孕 穗
苞枝颖花花 分梗花粉粉 化分分形充 期化化成实
期期及完 减成 数期 分 裂 期
够苗期前——促进分蘖;
拔节期 ——达到高峰苗期;
幼穗分化期——促进大穗形成; 孕穗期 ——群体封行。
水稻 主茎
主茎
有效分蘖
类型 总叶片数 伸长节间数 临界叶龄期
早稻 12叶
4个
9叶龄期
13叶
4个
10叶龄期
晚稻 16叶
5个
11叶龄期
17叶
6个
11叶龄期
高产栽培就是要在临界叶龄期前尽可能多地 促进稻株长出有效分蘖,之后尽量控制无效 分蘖。并促进有效分蘖充分生长,长成大穗。
21
如果生长条件好
最大可能分蘖数和分蘖成穗数
品种 类型
最多
最多
分蘖数 分蘖成穗
12叶4个伸长节间 27
12
13叶4个伸长节间 40
18
16叶5个伸长节间 88
40
17叶5个伸长节间 127
59
22
充分发挥稻株个体生长潜能
水稻植株
是具有巨大生长潜能的生物体
如果改进技术 措施,为水稻植株提 供最佳的生长条件, 使稻株健壮生长,就 能挖掘出水稻的这种 生长潜能,水稻植株 就会变得更高产。
10/100
11
1.主茎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
类型
早稻 连作晚稻 单季晚稻
主茎 叶片数 12~14
15~16
16~18
伸长 节间数
4
5
5~6
叶龄 3.1叶
12
2.叶龄模式
5个节间
1234567
16叶品种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孕 穗
水稻出叶——
分蘖 发根 拔节 穗分化
--同伸规则
按主茎总叶龄(N)和伸长节间数(n)将水稻品种分类。 N和n均相同的品种,归纳为同一类叶龄模式类型。 相同类型的品种,任一相同叶龄期各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均完全相同。 可用叶龄指标值对稻株的生育进程作出正确的诊断。
1
一、精确定量栽培的概念 和应用情况
二、水稻叶龄模式 三、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四、关键技术定量方法
2
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由江苏 凌启鸿 团队 创立, 是50多年水稻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结晶
凌启鸿: 77岁(1933年5月13日 出生) 全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 扬州大学教授 曾任江苏省副省长、人大副主任
象山县西周镇赖岙村351亩甬优12机插示范方平均亩产812.7㎏,最高田块836.2 ㎏。
9
2008年起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2010年全国建立2000个水稻万亩片(浙江47个片)
专家指导,技术培训 高产品种、高产技术、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生产 单季晚稻700公斤,双季稻900公斤,整个片产量增产5%以上 示范展示,辐射带动全县水稻生产平衡高产。
16
无效分蘖
主茎拔节时不足3张叶片的分蘖无 法独立生长成穗,成为无效分蘖。
有的分蘖尽管出生早,但由于苗数 太多,群体过大,长不到3张叶就 因得不到阳光而死亡。够苗期后的 分蘖都是无效分蘖。
17
5.拔节期(第一节间伸长)叶龄期
5个节间
1234567
16叶品种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孕 穗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精确:准确,有严密的科学依据
所有的量化指标力求精确,上述三方面的定量越精确, 越能达到高产。
但限于研究水平,目前很多量化指标只能达到相对精确。
很多量化指标因品种、产量水平、土壤状况不同而不同,
各地应开展试验调查,确定适合当地高产栽培的基本参数。
应用情况
增产10%以上,高的可达20~30%。 2010年全国示范推广3282万亩。 浙江2009年诸暨示范500亩,小苗机插全方平衡高产,亩产650公斤以上,高产田713 ㎏ ; 江山示范221亩,旱育秧小苗手插,全方亩产667公斤,最高678 ㎏,比对照增88㎏,增15%。 2010年全省30多个开展试验与示范。示范面积8800多亩,平均亩产656.7公斤,比对照当地 高产栽培平均每亩590公斤增产66.7公斤,增11.3%。其中经浙江省农业厅组织测产验收,多 个示范方单产破浙江省农业吉尼斯纪录。
120亩平均亩产842.1公斤,其中 :1.07亩亩产858.5 公斤
今年宁海、鄞州、象山、开化、新昌等地都开展900公斤攻关。
马达加斯高产田:理论产量1400公斤
前作马铃薯施有机肥,土壤疏松透气肥力高 密度:50㎝×50㎝,15寸×15寸,2667株/亩 水稻植株长得象灌木丛一样 每株80个分蘖,70个穗,有效穗18.67万/亩, 每穗实粒数260粒,千粒重29g。
著作《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系统、全面、详细 讲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精练、明了
5
精确定量在三方面进行科学定量
1.生育进程的定量——叶龄模式 根据叶龄确定水稻的生育阶段
2.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体系的定量 ——高产群体长什么样 3.栽培技术的定量——壮秧、密度、施肥、灌溉等都有量化的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