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保险人同意与保险合同之效力
—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2条、53条、55条、56条、61条、63条之关系
高湘宇﹡杨猛﹡孙杰﹡1
(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保险利益概念在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功能,两者不能统一适用。即使立法者在通过立法将其概念统一规定在保险合同法总则部分,以求在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中贯彻保险利益概念的适用,而在法律的实际适用中亦须对财产保险利益与人身保险利益作不同的解释。根据我国现行保险法的规定,被保险人同意起着判断人身保险利益存在与否的标准的功能。在特定情形下,保险法是通过被保险人同意来代替人身保险利益的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的判断标准。我国现行保险法对被保险人同意的相关规则存在缺失,须考虑被保险人同意的具体行使类型与保险合同效力的关系,并根据保险合同利益配置准则来缓和对合同效力的否定。
关键词:被保险人同意保险利益合同效力
一、问题之叙说
X、H系配偶,H系A、B之独女。1999年11月24日,H由烟台乘“大舜”号客货混装船前往大连出差,天有不测风云,该船在当日午夜间沉默,H亦不幸遇难。X与H生前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在H死后,X继续赡养其妻H之年过半百的父母A、B。2001年2月15日,经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好友C劝说,X以其岳父A为被保险人订立了生死两全保险合同,保险期间为10年,约定在A死亡时,保险人Y给付死亡保险金100万元,并由X 交付了保险费。由于工作繁忙,订立合同时,投保人X未将订立保险合同的情况告知于A,A对此亦不知情。祸不单行,2001年10月5日,A、B在游泰山时不幸失足,从山上跌落,B魂归天国,A亦身负重伤,成植物人,全凭X照料。事发后,X遂请求保险人Y给付保险金100万元,Y以该合同未经被保险人A书面同意为由拒绝给付其保险金,X遂起诉至法院,请求判决Y给付其保险金100万元。
本案中所涉及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投保人X未经被保险人A同意,而以其为被保险人订立死亡保险合同,该合同效力如何?
第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56条的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法官在适用该条时,应如何理解该条第1款中的“同意”和“无效”?
第三,本案应如何处理?
上述问题的处理取决于在法律上对被保险人同意的理解与适用。在我国现行《保险法》上,与此相关的法律规则包括:该法第53条规定:“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1)
1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保险合同法总则修订建议(2006024);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险合同法总则研究(2003XX013)
*作者简介:高湘宇,男,吉林通榆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师,博士。
杨猛,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师,博士。
孙杰,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吉林大学教师。
本人;(2)配偶、子女、父母;(3)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该法第55条规定:“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人也不得承保。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是死亡给付保险金额总和不得超过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该法第56条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依照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签发的保险单,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不得转让或者质押。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第1款规定限制”;该法第61条规定:“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被保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由其监护人指定受益人”;该法第63条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上批注。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以上涉及被保险人同意的各条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对人身保险合同有着何样的影响?本文将结合我国保险法现行规定就上述问题逐一讨论,以澄明保险法上被保险人同意在人身保险合中的特殊功能,及其同意对人身保险合同效力的影响。
二、被保险人同意在人身保险利益确认中的功能
在我国现行保险法典规定的特定情形下,被保险人的同意实质上是人身保险利益的确认标准,起着判断人身保险利益存在与否的功能。也就是说,在人身保险合同的特定条件下,保险费是通过被保险人的同意来控制道德危险的。根据我国现行《保险法》第12条的规定,我国保险实证法将保险利益的法律规则设置于保险合同法的“一般规定”部分,使得保险利益概念统一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1同时,该法在第53条专设调整人身保险利益的法律规则,在法律解释上,一般将其作为第12条的特别规定。在我国目前学理及实务上,一般亦将第12条、第53条看作调整保险利益的全部规则。其实,这种理解并不确切。将保险利益概念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并设有相应的法律规则,“…世界各国保险立法对此都有明文规定”。2在学理上,对保险利益概念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亦无疑义。但对于保险利益概念是否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不论是在立法例上,还是在学理上,却多有异议,见仁见智。一般来说,英美法系通过判例法、联邦或部分州的成文立法要求在人身保险合同中适用保险利益规则。而属于大陆法系的德国、法国或日本等国的保险立法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均不适用保险利益概念,明确设置关于被保险人同意的相关规则,以资替代。这种分歧的存在使得我们必须澄明保险利益概念的真意,并据此反思现行规定的妥当性。
回溯保险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从财产保险到人身保险、从海上保险到陆上保险的过程。据考证,在学理上,保险利益概念最先适用于财产保险中的海上保险,并用来区分保险和赌博。3同时,保险利益概念还有确定保险金数额大小,防止超额保险,禁止不当得利的功能。总的来说,保险利益概念在财产保险中的功能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保险利益概念的存在是保险合道德性的反映,其功能在于区分保险与赌博,防止赌博,消除赌博的可能。保险合同无保险利益,则与赌博无异,难以发挥保险对于诚信之人的经济功能。
第二,保险利益概念的存在在于防止权利人借助保险合同图谋保险金的道德危险,避免其故意促使保险事故发生,造成保险标的损失。
1现行保险法将保险合同分为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两大类型。据此,在我国,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是保险合同的法律分类。
2李贵连、潘阿宪:《人身保险中的保险利益问题之探讨》,《中国法学》1997年第4期,第51页。
3参见江朝国:《保险法论文集(一)》,瑞星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49—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