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艺文摘2013年第10期
横河镇森林城镇建设的优劣势和规划原则浅析
黄士文,谢国权,陈晓强,许凯波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人民政府,浙江慈溪31 531 8)
摘要:通过对慈溪市横河镇森林城镇建设现状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初步提出建设规划的原则,为进一步进行森
林城镇的规划设计打下基础,从而促进推动森林城镇的建设,促进生态文明新发展。
关键词:横河镇;森林城镇;建设现状;规划原则
近年来,慈溪市横河镇十分重视城镇绿化建设,城镇
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理念不
断普及。为了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科学实施森林城镇 建设工程,我们结合横河镇森林城镇的建设优势和劣势,
对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规划原则,以期进一步推动森林
城镇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的新发展。
l森林城镇建设的优势
1.1 领导重视。森林生态建设氛围良好
加快林业发展,全面推进“森林浙江”,是浙江省近年 来提出的发展方向,“森林宁波”、“森林慈溪”也是宁波市
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也为横河镇创建森林城镇创造了良
好的机遇。横河镇党委、政府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森林城
镇和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将森林城镇建设工程作为民心工
程、富民工程来抓,与“森林宁波”、“森林慈溪”、横河镇
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等内容有机结合,并制定了城乡绿
化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森林城镇营造了良好的
社会氛围。全镇各部门分工协作,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
责,形成合力,确保了森林城镇和造林绿化建设规范有序
进行。 1.2 区位优越。森林城镇建设外部条件良好
横河镇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浙江省级中心
镇之一,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横河位于东海之滨,东离
宁波60 km,北距上海148 km,西至杭州138 km,是长
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
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是连
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2 h 交通圈,这将极大提升横河镇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
位。横河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常年温和湿润,
四季分明,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和动物生存繁衍。
1.3财力雄厚,森林城镇建设资金有保障
慈溪市和横河镇日益增强的公共财力,为森林城镇建
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工程建设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赞助、
全民参与”等多种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增加了资金来源渠
道,加上林业、水利、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向上级主管
部门争取的建设资金,为横河镇森林城镇建设工程顺利进
第一作者简介:黄士文(1979一),男,工程师;从事农林技术 推广。 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基础扎实。森林城镇建设阻力较小
近年来,横河镇以城乡林业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大力
开展山体、道路、河流、公园、居住区、村庄和平原绿化,
实施了一系列的景观绿化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人
居环境不断改善。全镇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目前全镇的森
林覆盖率45.55%,林木覆盖率46.50%。横河镇积极创建
省级和市级“绿化示范村”,已经有1个村庄获得“省级绿化
示范村”称号,3个村庄获得“宁波市级绿化示范村”称号,
6个村庄获得“慈溪市级绿化示范村”称号。与此同时,横 河镇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投入,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和林
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灾害。全镇连续 多年森林火灾发生率为零。依法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严厉
制止乱砍滥伐、乱挖滥采、乱占滥用行为。对全镇范围内
的4株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名木实行严格保护。通过实施
一系列管护措施,全镇森林资源得到良好的管护和休养生
息,森林生态群落逐渐稳定,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
1.5文化底蕴深厚。森林城镇建设内涵丰富
横河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公元前约5 000年前之新
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童家岙村“远古遗址”,与余姚的
河姆渡遗址相毗邻,相当于河姆渡遗址第3层文化,子陵
村有“严光故里客星山”,是2 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著名
的隐士——严光的故居地,孙家境村一直有“横河孙家境,
纱帽八百顶”之说,该村的孙氏宗族,显宦名士,人才辈 出,单收入((中国名人大字典》的就有1O多名,建于明初
的孙氏祠堂,至今保存完好,1986年慈溪县人民政府公布
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横河镇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
的发挥舞台。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结合森林旅游开发,在
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因地制宜地营造风景林,
一方面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另一方面 也可进一步提升全镇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同时,林业还是
社会文明的载体,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如杨梅生态园也是
丰富横河历史与生态文化内涵的必然选择。依托悠久的历
史文化,不断拓展横河森林文化的内涵。
1.6林业产业发达。森林城镇建设动力充沛
横河镇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种植等林业产业发展时间
长,品牌好,最具特色的是横河“烛湖牌 荸荠种杨梅,荣
获浙江省和宁波市名牌产品称号,驰名海外。1996年,横
河被中国特色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全
-
217— CHINESE HORTlCULTURE ABSTRACTS
镇杨梅种植面积2 400 hm2,已有无公害杨梅基地1 200 hm ,
杨梅加工企业20余家,2002年就已经获国家绿色食品认
证337.73 hm ,2004年40.8 hm 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属国内杨梅产业第一家,2008年分别被宁波市、慈溪市人
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达的林业产业提高了
林业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益,为森林城镇建设提供了充足的
经济动力。
1.7群众积极参与,森林城镇建设氛围浓厚
多年来,横河镇始终坚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
年动员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居民群众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全镇2012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0.2万多人,植树2万株,
有效改善了横河镇的生态环境。同时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知
识,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生态安全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宣
传义务植树的法定性、全民性、公益性,不断丰富和完善 义务植树的形式,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提高
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为横河镇森
林城镇建设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2森林城镇建设的劣势
2.1 森林群落结构单调
公园、街旁绿地片面追求景观效果,林木种植密度
太低,且林相单一,乔灌草搭配运用不合理;道路绿化追
求快速成林,种植模式不合理,植物群落稳定性与抗逆性
差;绿化树种单一,乔木树种以香樟为主,重观赏轻生态,
灌木、地被应用单调,乡土树种利用率不高,森林群落结
构不尽合理。南山片以杨梅生态园为主,面积2 400 hm ,
占林业用地41.36%,近自然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林 种较少,多样性不够,植被群落系统有待进一步优化。
2.2生态廊道不健全
建成区主要道路基本绿化,林相参差不齐,新建道路 的绿化普遍较好,而fEt道路的绿化率普遍不高,且缺株断
带的现象较普遍。建成区外余慈铁路、浒溪线、横筋线、
横彭线、横童线等市乡级道路和村道等基本未绿化;规划
区内主干河流两侧绿化率不高,小河道的绿化率普遍较低, 尤其是穿越镇区和村庄的河段,往往因河两岸建筑物分布
较多,无可绿化用地,也没有开展垂直绿化。全镇生态廊
道体系尚未形成。 2.3企业和村庄绿化水平总体不高
虽然建成区道路绿化率普遍较高,但机关、企事业单
位等单位因建设用地紧张,绿化率总体偏低,有的单位甚
至没有任何绿化,已绿化的单位也普遍存在植物配置模式
不够科学,常绿树种所占比例过大,且种类较单一,以香
樟、杜英为主,而落叶树种尤其是色叶树种的应用较少,
美化、彩化不足;由于受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历史因
素的制约,平原区人口密度高,农村居民点建筑密度大,
可绿化用地少,大部分村庄的绿化水平较低,且村庄绿化
美化缺乏统一的规划,村庄公园绿化、彩化不足。
3规划原则
3.1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城乡居民对森林景观
-:218一 多样性的需求,有效发挥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居
生活水平中的作用,强化生态绿地的保护和建设,努力扩
大森林资源总量,注重营建良好的森林生态网络,着力构
建城乡生态屏障,保障城乡生态安全;着眼于满足最广大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完善镇域森林绿地生
态、文化和游憩功能,为人们提供舒适、轻松、优美的生
活空间。
3.2因地制宜,突出地方
充分利用横河镇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因地制宜地布局各类森林绿地,实行乔、灌、藤、草相结
合,常规树种、珍贵树种、乡土树种相结合,生态林、经
济林、风景林相结合,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防护体系和地
方特色鲜明的森林景观体系。
3.3城乡结合,产业富民
将全镇林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充分
发挥森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满足人们对森林的多
种生态需求。同时,充分发挥自然地理与森林资源的优势, 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林果、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提
升产业富民能力,实现森林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
统一。
3.4师法自然、综合保护
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础,以引进适宜生长的
外来非入侵性植物为补充,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
生物学特性,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种植设计,形成与天然植
被特性相似的近自然森林植物群落,加强森林生态廊道建
设、森林生态屏障建设、特色森林村庄建设等,形成各类
型森林生态绿地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合理的绿色空间网络
结构,为生物的繁育、迁徙提供生存空间。
3.5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森林城镇建设是一项造福社会的公益事业,应坚持政
府主导和全民广泛参与相结合;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法规,
依法治林;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社会参与林业建设 的环境氛围;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市场引导,吸引社
会资源投向林业,调动垒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通
过开展义务植树、纪念林、科普宣传等生态文化活动,提
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结论
总而言之,我们应紧密结合浙江省森林城镇创建标准,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理念,以保障区
域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
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积极
推进城镇、通道、水系、农田、山体、村庄和单位生态绿
化工作,形成城乡绿化一体化,优化森林生态体系,建立
综合效益显著的城镇生态屏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
自然和社会复合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规划设计的具体化
和建设实践,努力把横河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景色优美、
林水相融的森林城镇,为保障横河镇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