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的研究1

关于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的研究1

关于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持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一些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陷入财务危机,难以偿还到期债务。

此时,各种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应运而生,债务重组就是真中之一。

为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并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内施行。

而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是我国会计实践迈出与国际趋同的实质性一步。

本篇文章从债务重组的概述、新旧准则比较、债务重组会计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债务重组。

关键字:债务重组;公允价值;损益处理目录1 绪论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1)1.2 课题研究方法 (1)2 债务重组概述 (1)2.1 债务重组的概念及特征 (1)2.1.1 债务重组的概念 (1)2.1.2 债务重组的内容特征 (2)2.2 债务重组的方式与会计核算内容 (2)2.2.1 债务重组的方式 (2)2.2.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2)2.3 债务重组的方式选择和会计核算特征 (3)2.3.1 以现金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 (3)2.3.2 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 (3)2.3.3 以债务转为资本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 (3)2.3.4 以修改债务条件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 (3)2.3.5 以混合方式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 (4)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及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 (4)3.1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 (4)3.1.1 定义及重组方式比较 (4)3.1.2 重组方式比较 (4)3.2会计处理比较 (5)3.2.1 计税基础不同 (5)3.2.2 损益处理不同 (5)3.3 新债务重组实施的原因 (6)3.3.1 公允价值计量方面 (6)3.3.2 会计处理方法方面 (7)3.4 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的利弊 (7)3.4.1 公允价值难以取得 (7)3.4.2 不利于减少操纵利润现象 (8)3.4.3 对债务双方财务有影响 (8)4 债务重组会计问题探讨 (8)4.1 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 (8)4.2 关于重组收益的处理 (9)4.3 关于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 (11)4.4 企业债务重组中的财务监督 (11)4.4.1 企业债务重组中存在的问题 (11)4.4.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11)4.4.1.2 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3)4.4.2 加强债务重组中财务监督的建议 (13)4.4.2.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13)4.4.2.2 建立约束、监督机制 (14)4.4.2.3 提高人员素质 (14)4.4.2.4 调整金融政策,回笼现金 (14)5 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1 绪论1.1 课题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世界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难的状态。

于是,为了帮助债务人渡过难关,尽可能使债权人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进行债务重组,从而避免破产。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发布,仅2007年上半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就令上市公司的税前利润增加超过100亿元。

而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及计量,就是其中的重要利润来源。

这里将对我国企业有关债务重组的内容特征、重组的方式、会计处理以及对各方面的影响等内容详细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债务重组有关内容,并揭示现阶段我国企业债务重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倡广大学者提出修改建议。

1.2 课题研究方法该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分析、研究以及整理,使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会计问题更加系统、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让读者更加清楚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另外还采用了调查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在工作中,收集企业有关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的处理情况,并对其进行调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用性材料,最后通过各种途径对本课题研究后,归纳总结出有关或有事项相关权利与义务的确认等的规范提法及有关风险防范的方法。

2、债务重组概述2.1 债务重组的概念及特征2.1.1 债务重组的概念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债务重组得以实行,前提是债权人的适当让步,减少债务人的债务负担,以帮助债务人渡过难关,从而避免破产,也尽可能使债权人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其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2.1.2 债务重组的内容特征会计准则强调债务人在债务重组时所面临的财务困难,这是判断对已存在债务重新安排的事项是否属于债务重组的显性条件。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主要是指因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等,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的情况。

从定义内容看来,债务重组强调必须是债权人做出让步,这是债务重组的本质特征。

债权人做出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让步的结果是债权人发生债务重组损失,债务人获得债务重组收益。

债务重组对企业的利润产生直接影响。

2.2 债务重组的方式与会计核算内容2.2.1 债务重组的方式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企业之间的债务重组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种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

即债务人转让其现金、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第二种债务转为资本方式。

债务转为资本是站在债务人的角度看的,就债权人而言则为债权转为股权;第三种债务重组方式是修改不包括前两种方式在内的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第四种债务重组是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

因此,在企业进行债务重组过程中,债权人与债务人企业之间的债务重组方式可以在以上四种方式种选择,不同的选择就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的利润影响也就不同。

2.2.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根据企业债务重组的定义内容及重组方式,债务人发生债务重组时,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记入当期损益。

对于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人“营业外支出”。

重组债权已经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冲减减值准备,冲减后的余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3 债务重组的方式选择和会计核算特征2.3.1 以现金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债务人以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科目。

债权人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2.3.2 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即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当抵债资产为存货时,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债权人应当对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接受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2.3.3 以债务转为资本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对债务人而言,债务转为资本时,股权的公允价值一定小于债务的账面价值,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债务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面值总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 ”科目,按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相应的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贷记“营业外收人——债务重组收益”科目。

对债权人而言,债权转股权的投资成本包括股权的公允价值与相关税费(如印花税),股权的公允价值与债权的账面价值的差额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3.4 以修改债务条件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债务人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即如果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大于将来应付金额现值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减至将来应付金额现值,按减去的金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科目。

而债权人则借记“应收账款——债务重组”等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2.3.5 以混合方式偿还债务与会计核算特征债务重组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务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规定处理。

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务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规定处理。

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及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3.1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3.1.1 定义及重组方式比较定义比较第一次修订后的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件。

新准则对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相比之下,新债务重组准则中对重组的条件做了更明确的规定,强调必须是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包括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经济陷入困境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

同时,新准则还强调债权人必须做出让步。

即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

其中,让步包括债权人减免债务人部分债务本金或者利息、降低债务人应付债务利率等。

这使得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范围更加缩小。

从而避免少数企业利用准则不法操纵利润。

3.1.2 重组方式比较旧准则存在“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两种重组方式。

新准则把上述两种方式合并归结为“以资产清偿债务”。

其他三种方式仍然沿用。

3.2会计处理比较3.2.1 计税基础不同旧准则以账面价值计价,规定债务人清偿债务,按换出资产或清偿债务资本的账面价值金额计算;债权人按重组债权的账面金额作为受让资产或资本的入账价值。

相关主题